中國人的精神圖騰——《唐五代詠菊詩詞選》評介

最近,從鄭京先生處獲贈他新出的贛版書《唐五代詠菊詩詞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2019年12月版),對書的內容頗感新奇,一口氣拜讀完畢,自覺所獲甚多,故不揣淺陋,一書愚見,祈書友哂之。

中國人的精神圖騰——《唐五代詠菊詩詞選》評介

作者親自撰寫的前言中,對菊花和菊花的文化意味作了深入的介紹,並對其在中華文明、文化和文學中的影響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概括。菊花入史,已有數千年時間。從《夏小正》到《禮記·月令篇》即有記載。最早進入文人視野,成為詩人詠唱題材的當屬屈原及近二百年後漢武帝劉徹,他們都有詠菊花的名句流傳。如屈原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離騷》);“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屈原《九歌·禮魂》);“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劉徹《秋風辭》)。這些有關菊花的詩歌,文筆穠麗華美,情感真摯濃郁,確為難得的“絕妙好辭”。然而,屈原和漢武帝時代,菊花入詩還只是一種“陪襯”角色,沒有人想到為它單獨賦詩成章。按照鄭京先生的說法,“真正把詠菊詩推向高峰的是晉朝詩人陶淵明”,是陶淵明賦予了菊花以充分的文化學意義!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一個縣令的俸祿)向“鄉里小兒”折腰,毅然棄官而去,回家躬耕飲酒賞菊,寫下了大量以菊花為題材的作品,其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成為千古絕唱。鄭京把陶淵明的詠菊詩定義為“中國菊花史和中國詠菊詩史的里程碑”,評價之崇,讓人生“高山仰止”之嘆。

在鄭京看來,中國詩史上第一個詠菊詩的高峰,正是在唐朝(含五代)。他概括了“唐朝詠菊詩井噴的原因”有四:一是社會的發展穩定。二是科舉制度的確立。三是重陽節的頒佈(唐德宗李適接受大臣李泌的建議,遵從習俗,佈告天下,將重陽節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歷後世朝代相沿遵從並一直延續至今)。四是領軍人物的示範(所謂“領軍人物“,尊貴有天子(如唐代的李世民、李治、李適、李顯;南唐的李煜),顯赫有大腕(如白居易、孟浩然、李白,杜甫,王維……)而從宰相到基層大量的官員、士人、僧人、武將、歌姬紛紛參與到菊花詩的寫作中,使菊花詩的創作蔚然成風,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作者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從55700多首唐和五代詩中檢索出866首專詠菊花的詩,再汰去重複、高度近似及過於俚俗不入流者,精選出365首作品,加以作者介紹、背景描述、註釋、翻譯等等,更附錄了全部蒐集到但未入選的菊花詩作名錄及相關散句,殫精竭慮,費時三年,終成正果。鄭京先生此舉在中國古典詩詞的開掘、研究和整理上,可謂獨開生面,頗有創新意義!

中國人的精神圖騰——《唐五代詠菊詩詞選》評介

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有著“比德”之說,即將客觀物象的特徵與人的品質相映照、相對比,此之謂“比德”也。孔子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言論;荀子有“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的表述,據說這就是“比德”的源頭。國人最常用的“比德”物象,有“歲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蘭竹菊),還有“與梅同疏、與蘭同芳、與竹同謙、與菊同野、與蓮同潔”的排比描繪。有關菊花的“比德”,書中歸納出,即“凌寒傲雪堅貞不屈”“平淡率真,與世無爭”“無慾無求,無私奉獻”等三大特徵。返觀現實,這些特徵,可以說的確體現了士大夫階層中諸多有操守、有氣節的人士那種純樸雅靜、不爭榮寵的精神風貌,凸顯了菊花的文化學意義,這一點,書中有著大量的實例。如初唐詩人、被稱為五言律詩“奠基人”的王績,有《九月九日贈崔使君善為》:

野人迷節侯,端坐隔塵埃。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回。

映巖千段發,臨浦萬株開。香氣徒盈把,無人送酒來。

作者在註釋中引南朝《續晉陽秋》的典故說,陶淵明嗜酒,某年秋日無酒,在宅邊採摘菊花。忽見一身穿白衣的官府小吏迤邐而來,定睛望去,原來是朋友王弘送酒來了,於是“即便就酌,醉而後歸”。王績在仕途上本就是三起三落的人,對官場黑暗看得通透,內心裡是極羨慕陶淵明灑脫不羈的處事方式的,所以才用這首詩來表達內心的情懷。再有一位錢起,被譽為“大曆十才子”之冠,乃僧人、大書法家懷素之叔,他在一首寫給侄兒的詩中說:

採菊偏相憶,傳香寄便風。今朝竹林下,莫使桂樽空。

桂樽,即盛了桂花酒的酒杯。錢起此詩,與王績詩作,寓意完全相同。

但菊花的含義其實很豐富,不僅具有鄭京先生所歸納的那些內容,還有超出其內涵的部分。用另一種語言方式表述,就是不僅有“菩薩低眉”的一面,還有“金剛怒目”的一面,如某些帝王和武士之詩,這一面,當以黃巢的兩首詩最具代表性。

黃巢少有詩才,傳其五歲即可對詩,但以後參加科舉卻屢試不第,心情之鬱悶可想而知。後來他投身王仙芝的農民起義部隊,善於兵法,勇於騎射,仙芝死後被推為義軍領袖。他率軍奪取長安後,即皇帝位,國號“大齊”。雖說很快就敗死,但他留下的菊花詩卻流傳千古。他的兩首菊花詩如下: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題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不第後賦菊)

這兩首詩的霸氣可睥睨古今。其實,他五歲時與爺爺對詩,那裡面顯露的霸氣更甚:“ 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其中的犯上意思竟令父親惱而怪之。

除了堅貞不屈、平淡率真和睥睨一切、雄視古今的特徵,菊花詩還有不少交往酬唱、訓誡自謙、牢騷委屈、嗟怨哀傷的作品,這裡不一一列舉,讀者若有興趣打開此書,自會讀到。

中國人的精神圖騰——《唐五代詠菊詩詞選》評介

《唐五代詠菊詩詞選》這本書給我們展示了唐代詩人們生活的一些側面。那個年代的詩人們,意氣相投,相互交往,以文會友,借詩抒懷,是一種生活常態,就連貴為帝王,也喜愛這種聚會方式,書中所選李世民五首詠菊詩,至少三首(《置酒坐飛閣》《秋日翠微宮》《賦得殘菊》)就是這種狀態下寫的。其它如友朋重逢、知交別離、相思懷人、顧影自嘆……的詩作也屢見而不鮮。其中有些詩人平時友情甚深,居然在菊花詩的唱和中也體現出來。如皮日休與陸龜蒙,文學史上即有“皮陸”之稱,他們交遊甚密,以致竟有專門詠菊的唱和詩(見陸龜蒙《襲美醉中寄一壺並一絕走筆次韻奉酬》。襲美,為皮日休的字),僅此可見二人關係。

從書中,讀者還可發現,唐五代的著名詩評家和文字學家竟然也同樣是詩作高手。如司空圖,曾作著名的《二十四詩品》,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理論的開山之作,後世效仿者甚多,其中的品詩名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意蘊、文字均涵深厚詩意,研究中國文學史者無人不曉。《唐五代詠菊詩詞選》蒐集了司空圖20首詠菊詩,排序第一,與白居易持平,可見鄭京對其作品的愛重。南唐有一位著名的文字學家徐鉉,隨李後主入宋辦理外交,在宋太祖咄咄逼人的威勢下有理有節,得法得體,被趙匡胤敬重。徐鉉精書法,善古文,曾奉旨校勘《說文解字》,寫詩在當時也是一流之選。他的《中書相公溪亭閒宴依韻》有兩句詩,體現了本人風格:

客慠風欹幘,筵香菊在杯。

詩中引用了陶淵明外祖父孟嘉的故事來寄予自己的素懷。孟嘉,東晉名士,一次重陽聚會上,大風將孟嘉束髮的頭巾吹落,孟嘉毫不在意,照樣飲酒不綴,成為美談。徐鉉以此明志,我想,鄭京先生將這首詩錄入書中,亦有意在此吧。

這本書中,收集的大量僧人作品,其中不乏佳作,可見那時的出家人文學水平是不錯的;書中遴選了幾位女詩人的詩作,如上官婉兒、薛濤、晁採、魚玄機等,作品皆有可觀。

中國古代“比德”的物象甚多,前面提到的梅蘭蓮松竹等都是。從鄭京先生撰著的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發現,菊花的寓意最具豐富性,它對知識分子和士大夫的價值自不待言,即便對整個中華民族來說,它都具有某種意義的圖騰性質,因此,這本書給人的教益和啟示必是豐盈和豐滿的。

中國人的精神圖騰——《唐五代詠菊詩詞選》評介

歸結起來,這本書的價值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獨特性,換句話說,也可叫做“唯一性”。目前無論是圖書館還是市場上,尚沒有一部單獨吟詠某一物象的古詩集出現,所以作者的開創之功不可抹殺;

2,學術性。無論是從詩詞的選擇、註釋、翻譯等各個方面,都做到了精雕細琢,嚴謹準確,而校對的精細,也導致差錯率極低。

3,通俗性。雖說是古典詩詞的彙集,但作者所下的功夫卻是面向普通讀者的,故而即便有今天已不大使用的詞彙出現,讀者也能憑藉作者的註解和闡釋以及譯文,準確瞭解詩詞的含義。

鄭京先生為浙江人,十歲時隨從軍的父親遷往西北地區,後又繼承父親的職業在軍隊幹了多年,轉業後安排在江西菸草專賣系統,一呆近40年,他生命的三分之二是在江西度過的。他的成長時代,正是無學可上、乏書可讀的年代,強烈的求知慾讓他痴迷上文字精短、蘊涵豐富的古典詩詞,受其浸潤感染十分深刻。在他退休前兩三年,他結識了親自種菊、非常懂菊、喜好菊花詩詞的友人,觸發了深藏在內心氣質裡的雅懷,於是乎,在社會心態普遍浮躁的情形下,他潛下心來,爬梳剔抉,面壁數年,成此良心之作,誠屬難能可貴。(褚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