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这3种“报复”式教育

提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家长都一筹莫展。

  • 对孩子管得太多,怕影响孩子的自我发展;
  • 对孩子管教太少,怕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懒散,没有规矩。

德国著名的天才教育家卡尔·威特三岁的时候发生过这样的一个事情。

有一天,家里有人来做客,大家与客人都是和和气气有说有笑的,就在大家聊得正开心的时候,他家养的狗狗跑到了客人那里,威特看到小狗跑过来,就一把跑过去抓住小狗的尾巴,使劲想把小狗拽出去,小狗也疼的“汪汪”大叫。

厉害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这3种“报复”式教育

威特的这一举动正好被威特的父亲看到了,父亲二话没说,直接用手抓住威特的头发,威特被抓住头发后疼的去捂自己的头,进而把小狗的尾巴松开了,随后,威特爸爸也松开了威特的头发。

父亲问:“怎么样?威特,被人抓住头发什么感觉?”

威特:”疼,难受“

父亲:“那么不应该这样对待小狗。”

再然后威特的父亲就让孩子出去了,父亲这样的举动对孩子有一定的惩罚成分在里面,也是为了防止过度的其他惩罚客人还要为孩子求情。省的挂不住面子。

厉害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这3种“报复”式教育

这里威特的父亲对威特就是用了“报复”的方法,既没有苦口婆心的讲一堆大道理教育孩子,也没有大吼大叫以及棍棒式的教育,就这样一个“报复”行为,让孩子轻而易举的明白了这个道理。


及时的对孩子“报复式教育”,家长坚持“3不惯”:


  • 1.一输就哭不能惯

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所有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打击。当孩子遇到小挫折时,明明不管,他自己就能调节好,父母就不要插手去管。举个例子,孩子走路摔了一跤,自己就可以站起来,父母就不要非得抱起来安慰了。

厉害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这3种“报复”式教育

  • 2.不懂礼貌不能惯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其实这所折射出来的也是孩子不懂得在怎样的场合,应该说怎样的话。

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在接受了别人的帮助的时候,应该说谢谢,在做了伤害别人的事情的时候,应该说对不起。

而不是让孩子变得像小霸王一样,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尊重家长。

厉害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这3种“报复”式教育

  • 3.沉迷手机不能惯

有些父母陪孩子是这样的: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看手机,两不耽误,或者家长把玩具丢给孩子,自己在旁边专注玩手机,孩子会认为手机里一定有好玩的东西,从而对手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慢慢地不仅学会使用手机,还会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

厉害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这3种“报复”式教育

在孩子6岁前,是立规矩、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关键期,父母一定要狠心给孩子立下规矩,让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的品格影响着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着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孩子是否宽容和慷慨?是否学会理解和同情?是否懂得珍惜和感恩?都会在家庭、学校和周围环境中慢慢形成。

好品格决定好未来,高情商更胜高智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长成什么模样,更多是在于父母如何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