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寒的孩子怎样培养财商?

指南生活


其实我们很多父母不知如何去正确培养孩子的理财知识。首先培养对金钱的认知,让孩子认识金钱,父母平时应当有意提供机会,让孩子融入到购买的体验中。例如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时,父母可以将钱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付账。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会无意识的留下一种印象:金钱是可以流通的,可以用来交换商品。

孩子处在对世界好奇的阶段,占有欲比较强烈,经常要求父母买玩具,父母不能一味纵容,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占有欲和攒钱意识。当孩子提出要买玩具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我们回去看看你的存钱罐里的钱够不够,不够的话,你就要继续努力了哦,攒够了钱我们就可以买了。”

父母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记账本,让孩子记录自己的收入支出情况,初步培养孩子的消费观念,逐渐养成对资金使用的规划和预算能力。建议孩子手写记录,加深过程的参与感,印象会更加深刻

孩子真正的建立金钱观是从自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开始的。孩子总是认为自己想要的一切父母都会无条件给予,买了玩具手枪还需要一个玩具车,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来理性的限制孩子的消费欲望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旅行路程中花掉了所有钱,罗斯福没有给他寄一分钱,而是让他自己想办法回家。父母需求给孩子培养一种意识:要为自己的消费承担责任。

孩子的自控力较弱,父母可以多次利用延迟满足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但是必须注意,父母不能言而无信,答应的一定要做到,孩子只有在得到激励时才能享受到延迟的乐趣,并接纳它。这个过程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比较痛苦,父母要学会适度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罗伯特·清崎说:“穷人在为钱而工作,富人让钱为他们工作。”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才能让孩子明白,钱不是目的,而是实现财富的工具。

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引导孩子合理消费,更能建立完整的金钱价值观,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能正确的面对金钱的诱惑,理性消费,并学会如何让钱生钱,来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

比如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用攒钱器具,培养“自己的钱”意识;能观看商品的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懂得到大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给邻居买小物件获得报酬;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车等;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


鱼拌酱


培养财商不一定要很多花费,财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于积累。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战操作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


我们就以巴菲特为例,看看我们的股神是如何从小培养财商的。由于巴菲特的爷爷经营着一家杂货铺,父亲是银行的股票经纪人,可以说巴菲特从小就受到这样家庭氛围熏陶。6岁开始巴菲特就经营这自己的小生意,倒卖卖过可口可乐,挨家挨户送过报纸,推销过口香糖。11岁第一次买了股票,14岁赚到了第一桶金,巴菲特也酷爱读书,直到现在,每天都要花5小时去阅读各类书籍、财报。


财商教育的启蒙和培养,越早越好。初期可以买一点金融启蒙类的读物。比如《富爸爸穷爸爸》系列、《小狗钱钱》,这类书有实体书,也有电子书花不了多少钱,却能让孩子对于金融市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18岁成年之前,尽可能的多积累一些理论知识。这些学习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线下课程来实现,要了解这个金融市场的规则。为今后的实战做好基础性的支撑。


以后靠自己的努力,可以逐渐尝试一下,看看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有用。可以先尝试一下低风险的项目,比如定存、货币基金、债券等等,风险程度递增。但是要控制好资金,最好是自己手里资金的10%,这样即便是亏了,也能获取宝贵的经验,也不至于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危机。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策略,总结自己的交易心得,为今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培养财商不一定要很多花费,财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于积累。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战操作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


小黑看财经


感谢平台,我是刘哥,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吧!

我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孩子,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对于金钱,他们的看法就是赚了钱把它存在银行,老一辈人都是这样的思想,比较保守,没有好的理财观念,缺乏对理财的认知,所以这些年打工虽然也存了不少钱,但是他们的收入远远比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打工十多年,还是很难脱贫致富,仍然奋斗在社会的最底层!

要让他们培养一个懂得如何管理金钱的孩子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他们的认知有限,能力有限,只能靠孩子自己去开拓思想,我认为我们90后出身贫寒家庭的孩子,培养财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有这个兴趣爱好,自己去琢磨研究逐步培养出来的!

正是由于我们90后认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所以以后培养孩子,会更加注重孩子的财务管理能力!

比如:在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之后,我们可以给它灌输先进的知识与思想观念,比如《穷爸爸与富爸爸》这本书,就非常值得一看!这本书的内容如果他能理解一点点,就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让钱成为赚钱的工具,而不是让我们为了钱而工作,这种思想会让他对金钱的认知根深蒂固!

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

大部分孩子都上了初中高中,生活费怎么规划比较合理,以及养成记账的习惯这些都非常重要,我们要给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货比三家,买东西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要勤俭节约,买东西要考虑自己是否真的特别急切需要这个,买了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不要透支消费,半个月花掉整个月的生活费,后面天天饿肚子!

假设一个月1500元的生活费,一定要合理规划,买一些实际使用频次高,有助于学习,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把钱都花在吃吃喝喝上面!

最后:要给孩子培养存钱的习惯,当存到的钱达到一定金额的时候,可以教他们一些好理财知识,进行指导投资,让钱生钱,认识到复利的魅力

让他们可以自己掌控财富,认识到价值投资的重要性,这些知识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是刘哥,进行基金理财已经三年,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一位稳健性投资者,如果大家认可我观点,或者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刘哥理财


贫寒的出生并不等于他成不了富人。我们的物质可以允许贫寒,但精神上我们必须富有。

培养贫寒家庭的孩子,要从思维上为他打开大门。

1.给孩子树立榜样。

以富人为榜样。比如李嘉诚生来并不富有,却成了香港首富。幼年时,他随父母逃难到香港,寄宿在舅父家。14岁父亲因病去世,他就开始打工扛起家庭的重担。

之后凭着勤奋和努力,他有了自己的工厂和事业,在商海中实战,在社会大学中学习和磨炼,成为富甲一方的有钱人。

2.培养孩子放宽眼界定目标。

目标感强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哈佛大学曾经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过一场人生目标的调查研究。

结果是: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对这批学生进行回访。发现:

27%的人,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世界不肯给他们机会。

60%的人,安稳地生活和工作,没什么特别的成绩,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10%的人,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专业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3%的人,25年里一直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可见,订立目标的重要性。

3.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这个世界正在奖励默默努力的人,而不是偷奸耍滑的人。

做人除了努力,还有更重要的是诚信。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所以,出身贫寒我们一样可以从小培养孩子高财商。君子忧道不忧贫。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思维,未来成为富人是可以预见的。



财商教练启航


出身贫寒的孩子一般来讲有两种方法

一是培养外向的性格,销售型人才,你要把自己出售出去,谈生意很大程度上是同质的产品在于你的语言表达能不能让对方眼前一亮,引起他人的兴趣

二,考个出名一点的大学,读财经类的书籍,丰富自己的财识,跟高层次的人交往,融入他们的圈子,富人圈有句话是这样的,宁做凤尾,不做鸡头,因为即使你的圈子是富人圈的最低层,但你的思想还是资本思想,你的人脉还是各种商业人士,你的资源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大改变,改变的只是你暂时的地位


日红观点


首先要让他知道财商不是说你努力攒钱存钱就是财商,财商是指如何将钱的效果发挥到最大,把钱流转起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小孩子的话可以教教他零花钱怎样存,帮他算算存活期定期甚至基金定投的收益的不同,让他自己找到最优的方案,除开吃饭外的钱让他多买书多学习,闲暇时间可以通过帮别人干一些小活来换取报酬,不要因为钱少而不教这些,对小孩来说能自己挣10块钱都是自豪的


草萤终非火


贫寒代表一个家庭无论从收入来源、存款、支出上都是比较拮据的。出身平寒的孩子,在这方面体会较深,可以用这种切身体会去培养他的财商,效果会事半功倍。

贫寒的家庭收入来源不易,收入来源面很窄。可以从小培养小孩节约,积少为多的财商。通过吃苦多做事,做多事来增加收入门路。在花销上养成开源节流的习惯,花钱有计划,避免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习惯。养成存钱的习惯以备不时之需,不可做“月光族”。不去盲目追求时髦,不要一味的去追新,不要为了面子而去硬撑。现在很多出身平凡家庭的孩子,用好的,吃好的,穿好的,对自己的经济完全没有计划,就好比几年前的“卖肾买苹果机”一样都是发生在贫寒家庭孩子身上的现象。

出身贫寒家庭的孩子,无论起点,事业规划,投资扩产等相对于富人家庭的孩子来说,都处在劣势地位。一定要从小事做起,把事情做的更细致一点,养成积少成多,支出有规划的良好财商。出身贫寒家庭的孩子的优势在于了解钱来之不易,攒钱也不容易,花钱很拮据手紧。用这种深切的体会去培养他们的财商,往往易于接受,易于掌握。虽然这种财商和小气挂钩,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气,如果把它变成了小气,那就得不偿失了,一定要很好的把握分寸,凡事不能做过度了。


阿龙130300051


一、认识钱币。例如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时,爸爸妈妈可以拿出钱币给孩子,让他(她)们自己去付账。孩子渐渐知道生活中有钱这样一种流通物,可以交换物品。

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据我观察,周围很多父母都能做到,但是最后却发现孩子因此陷入了一种负面的状态,即开始明白金钱的好处(能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在之后对金钱陷入一种不合理的关注。所以合理的方式是,除了孩子自己的东西,更多地让孩子意识到金钱主要购买力在于日常生活的物品。

举个栗子: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一来让孩子更接地气地生活,二来让孩子明白,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等食物都需要用金钱购买,并且需要“精打细算”后付出。

二、学习记账。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一个记账本,让孩子记录自己的开销情况,这样,孩子就有了初步的花费概念,逐渐养成对资金使用的预算能力。

这一点听起来也不难,难就难在选定合理的记账范围,并且和孩子一起坚持。

举个栗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设定,把每个月学习用品支出做一个记录。这里比较建议的方式是,让孩子手动记账,父母则可以在手机里下一个网易有钱这样的记账APP,这样的好处在于,每次大家都一起记录,且作为父母可以帮孩子记录所有的开支,在APP里开设一个专门记录孩子开销的专栏(如下图),每个月大家一起核对,这样更利于在财务问题上帮助宝宝树立自己自信。二来一个低财商的父母如何培养高财商坚持理财的孩子呢?所以父母最好以身作则,告诉孩子我们一起来,并且我比你记录的更复杂更全面。

三、了解储蓄。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上银行,并为他们开设一个账户,亲自教他们怎样把钱存入银行内,帮助孩子建立储蓄的好习惯。

同时还可以和孩子简要的解释,钱存在银行,活期的收益和定存的收益,将孩子的银行卡与网易有钱绑定,等到下次孩子无论是存入还是支出都能自动同步。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父母在半年或者一年“结算”和孩子一起结算时,更方便地获取数据信息。

总是说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于是越来越沉重的课业以外的培训班几乎让现在的孩子压力很大,加上随着物质条件的越来越好,孩子对于金钱的观念几乎越来越呈现一种不理性的状态:要么过于淡漠(容易导致花钱大手笔不懂珍惜),要么过于专注(把金钱看的非常重要),所以对于父母来说,陪伴参与孩子的成长,逐渐帮他/她树立正确理性的金钱观,十分重要。


天意美


首先可以肯定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儿。

出身贫寒,可能是一个家庭祖辈遗留的问题了。这样的家庭基本不具备“财商”培养基础,老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一代代往下流传。如果家长能有意培养孩子财商也就不会一直这样贫寒了。所以别说培养,很多寒门子女不走出去都不知道财商为何物。

所以改变生活环境,让社会去刺激,才能激发寒门子弟对这方面的追求欲望,从而形成改变。

常规改变途径如下

1 出去上学接触新世界

2 外出打工

3 食不果腹的时候,无法保证生存问题,被倒逼着不得不放弃原有生活,探索新世界。

当初福建人是这样的典型,穷的不行人们开始往外走,有的过的好了,就往外带人。

人们都知道出去有希望,开始大批人出去赚钱。现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有福州帮。

所以培养财商的前提就是先增长见识,把脚迈出去,既然寒门就必须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出到更好的环境,然他们在这种环境刺激下去自我寻求改变。

即使这种改变也是有一半变好一般变坏的可能。

寒门出贵子实属不易!


咸吃萝卜xxx


财商对于一个人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或者身边的亲戚朋友是做投资理财的,对于孩子的财商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

普通人应该怎样学习财商教育呢,目前有各种各样的投资理财培训班,尽量接触身边投资理财的高手,学习他们的经验。

个人投资,最好选择价值投资,因为这种投资方式适合大多数人。还有学习基础知识,什么是负债,什么是资产。慢慢的每月拿出一部分资金先从基金开始,慢慢的培养自己的投资体系。

最好有一位老师,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