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思念以前的东西,觉得过去很美好,这些人大概是什么样的心态?(原谅我的多愁善感)?

珍懿xbLY4160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秋韵yueyu。

首先,喜欢怀念过去,有几种可能。

第一,人们普遍有一种失去的比拥有的更美好的心理。当我们拥有现在的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是愿意去和那些我们没有的或者已经失去的东西作对比,不管是人还是物,或许只是一段经历。总是会拿拥有的这些东西的缺点去和以前的东西的优点对比,所以就觉得以前的好,其实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这就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心理在作祟。

第二,喜欢回忆的人,比较念旧,多愁善感,就是比较感性,对事和人,都比较重感情,处事比较真诚,用心付出。人们往往对那些自己曾经付出过努力去对待的事物,念念不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情怀就更深,更明显。

第三,觉得过去是美好的,是因为我们的记忆对经历过的事物有加工功能。当我们去回忆的时候,总是有选择性的去回想那些美好的片段,心理学可以解释这个说法,就是人们总是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所以记忆也是一样的,总是愿意记忆那些愿意记忆的东西,当然就是趋利避害,记住了那些美好的事。

其次,可能现在的生活,不尽人意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理想想样子。有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而且又似乎没有办法去及时改变这样的状态,求而不得,所以常常陷入回忆中,从过去的经历中去体验想要的那份美好。

最后,这里想说的是,过去的经历留着回忆,当成人生美好的一次旅程,经历过就好,我们要做的是,珍惜现在拥有的,把经历放在现在的时光里,不必为过去感怀,也不必一直沉浸其中。也不必为未来担忧。每一天都有新收获,开心快乐就好,和身边人和家人开开心心生活。

我是秋韵yueyu。祝好


秋韵yueyu


这个问题,首先要扪心自问:你怀念的是那个年代?还是回忆自己回不去的童年和青春?

父亲今年七十出头了。一家人吃饭,饭桌上父亲经常感叹现在生活好。有吃有喝,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而二十岁的儿子却是惊讶和不宵。有时都赚父亲唠叨。父亲说五几年时还好,能吃饱,社会在发展。六十年代就不行了,他奶奶就是饿死的。父亲从没有对那个时代怀念的口气。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童年时基本能吃饱了。但是营养肯定跟不上。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馍菜篮子,看看能找到点吃的不。大多数时候是没有的。冬天的话,要一天三顿吃红薯。因为红薯产量高,直到吃的吐酸水,呵呵。

我们这属于太行山南麓山前平原,土地肥沃,有矿有粮。经济好点。直至八五年左右,还有从河南中南部,东部,安徽那边过来的人要饭。真正的要饭,给点剩饭,馍就行了。(这不是地域歧视,实话实说)。所以,往事不堪回首。

至于怀念的人,不排除在那个年代呼风唤雨,或者条件优越。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的条件不存在了,而油然产生的失落感。或者,他们只是在怀念童年和青春。怀念童年的无忧和青春的火热!

如果非要执拗的说怀念?你会让你的孩子们活在那样的年代生活吗?你还愿意在回到那个年代吗?

我不怀念那个悲伤,压抑,困苦的年代。我只怀念我回不去的无忧的童年,火热的青春……





卑微的草民


回忆录:

《人为什么没以前善良?》

2019年10月15日

30年前的1989年,也是现在这个时候,我在扬州党校学习,那时高港与泰兴还没分割,全泰兴有8位纪检书记和专职纪检干部编为一个班,年纪跨度在40至55岁之间,住在两间宿舍,和现在的大学宿舍一样,内务卫生与生活小事自行管理,连打水扫地也无分工,全凭自觉,像部队的班一样纯和,大家都非常善良好相处,谁从家中带点土特产或到街上买点零食都是平均分配,没吃独食的,记得胡庄镇纪检毛书记带来几条红塔山香烟,他给全班给均分了,去食堂吃饭洗碗也相互代洗或代买,相处得如同兄弟一家人。(8人中只有我是厂里的)

党校上学不紧张,很空闲,中午和晚上有大把时间,特别是星期天更是无聊,从进党校到离校,休闲时间都是在瘦西湖和平山堂以及菜农田间渡过的,那时候人与人真的好相处,善良是精神根基。

去瘦西湖和平山堂玩是要买票花钱的,每天中午晚饭后和星期天都去那要多少钱啊!我们8个人又不好逐个买票,那样多小气,但又不能一个人买票,有一个星期天去瘦西湖(都是从北门进),我就对两位门卫讲:

我们是扬州党校的,星期天没地方玩,只好到您们这儿来消磨时间了,能让我们进去吗?门卫一听也懂意思,马上说:没得事掉,神的时候来都行,不要买票的!大家一听都鞠躬合掌说谢谢谢!那两位门卫还是一句:没得事的噢!从此进出瘦西湖如同进家,顶多拿支烟寒暄一阵子。

现在如果有8个人经常不买票进得了瘦西湖?做梦去吧!

进平山堂玩也是这样,与门卫拿支烟说是党校的打个招呼也不用买票,进出嘻嘻嘻哈哈招手挥手很自然。

现在8个人经常不买票进得了平山堂?谁相信?

最有意思的是到扬州农业大学看电影,扬州农业大学与扬州党校一围墙之隔,在党校北边,每周基本都有露天电影,我们开始去的时候人家门卫一看我们这么大年纪,肯定不是农大的学生,也不是农大的老师(老师门卫认识)就不让进,我们说是隔壁党校八班的,都是纪检干部,您放心吧!门卫一听也很和善说:好的!进去吧!散场时我们也和门卫打个招呼发支烟聊几句,相互很信任,从此只要农大有电影我们都能顺利进去看,有时还从门卫借长凳或椅子。

如果是现在这是不可能的。

更有意思的是到菜农的菜地玩耍遇到的事儿。扬州平山堂北边是向安徽方向的,我们无事就一起沿公路向北散步,过了平山堂后,都是蔬菜地,最惹人眼红的是一种大青萝卜(也有暗红皮的),一只都有一斤以上的,据说很脆甜水份多,我们每次去都有得吃,不是买,而是菜农送给我们,只要我们去了和菜农聊天或转转帮拔抜草,菜农会用肩上的毛巾把萝卜上的泥擦干净给我们吃,说实话我们与菜农无亲无故,只是去玩玩而已,但人家很大气和善,后来去玩也是想再吃人家的萝卜,但每一家人家都很聊得来,都很热情请我们尝尝甜脆的大青皮萝卜。

我不知道30年后的现在能不能也像当年一样。

过去虽然贫瘠物少,但人与人很善良,不像现在人与人尔虞我诈,碰瓷的,三言两语就动手打架骂人的,排个队争吵插队,为个座位打骂得梨花带雨的……

人只要善良,很多事都是好办的……

也许有朋友会说你们纪检干部上党校学习中也这样不顾形象占小便宜不买票,其实是人都有个生活常识和人情往来,又不是神仙,现在回忆起来只觉得好笑。


翁明才779


过去随然吃的穿赶不上现在,但人人亲热和目人帮人,没有负担。现在吃的穿的好点了,人过的太累。买房子就有房货要还二十年左右吧,养个孩子到成家立业,有要一百多万元,人要是有病了有是一笔钱。所以说现在的过的太累了。


用户9940819139149


思念自己以前亲身經历的事或交往的人,这是很美好的,它能激励自己更好地投入到现在的生活中。例如,我至今难忘近七十年前的“五爱”教育,和每天一次庄严的升旗,降旗仪式场面。这不是说教,是非常实际潜移默化地把爱祖国刻入了孩子们的心灵。现在有些是,按别人说的來“怀念”自己根本没见过的过去,过去的历史应是一分为二的,有时並没“怀念”到点上。一句话:过去不是一切都美好的,不是所有的都值得怀念。


tj39



十峰


现在的东西虚的多 ,实的少。比如说,钱,看着绝对值不小,可是,经不起花。百万富翁,牛气吧?一套房子下来,你还怎么牛气?不负债,就算不错了。这是指的小城市,到北上广,你没有一千万,就别玩房子。还有 物价也高了十几倍,钱变得很虚。这在七十年代,那可是天方夜谭。那时,房子虽小,可是不用花钱。你攒的钱绝对值不大,但是养活几个孩子,不成问题。那时候的菜呀,肉呀,便宜还香味浓。现在的猪肉,像是被海水泡过几天的,没有肉味。以前的西红柿,老远就闻着清香味了;现在的,切开后,也闻不到味。


孔加鲁


人之所以思念以前的某种东西或者是事情。

我觉得有两种心态。

一是,现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可有些东西确实不赶以前的好。

比如说:猪肉,我觉它确实不赶六,七十年代个人家圈养的猪肉好。那时候的猪肉,煮了蘸蒜酱吃,真香。现在的猪肉,我觉得吃多了,都有一股腥味。

还有粮食,那时候,我们生产队栽水稻。那稻子搅出来的大米,搁大铁锅焖出来的干饭,你不用吃菜,搁里点猪油再搁点酱油一拌,老香了。但,那时候的水稻,亩产也就五,六百斤,产量低。

二,某些人总是思念以前的某些事情,这个并不奇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光,人的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莫过于童年和青春年华。

真的,不论你出身在什么样的家庭,人人都会觉得那段时光是最快乐的。因为,那段时光你有父母的庇护,你没有压力。所有的压力,也就是学习了。

当然,也有不少小孩子在童年时期,遭受到不幸,但那都是少数。那时候,天塌下来,有父母顶着…………

总之,我觉得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经常回忆些往事,没有什么不好的。


畅言403


因为以前的东西好值得怀念你这个狗屁东西提这个问题大脑有病吧该死


手机用户59083108384


思念过去美好的日子人很多,改革前地富反坏思念解放前的美好日子。改革开放后人民工人阶级和农民买不起房,还没钱修房乃住在五十年以前的房子里,所以思念改革开放前分房住的美好时代。我是参加工作八年分一户一室房的。现在年轻工人八年十年能买得上房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