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智库丨国际抗疫:民间外交的温度与力度【民间外交云论坛】

东方智库丨国际抗疫:民间外交的温度与力度【民间外交云论坛】

东方智库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电话即微信号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东方网立场。

本文共2782字,阅读需3分钟


东方智库丨国际抗疫:民间外交的温度与力度【民间外交云论坛】

嘉宾介绍

李开盛

东方智库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疫情之下,来自各国企业、友人、社会组织的民间援助和交流方兴未艾;“疫”重情深,也正是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时机。为此,3月25日下午,东方网与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疫重情深: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民间外交主题云论坛”,来自民间外交各领域专家学者,通过视频连线和现场交流展开了两小时的对话。

以下是东方智库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李开盛带来的精彩发言。

东方智库丨国际抗疫:民间外交的温度与力度【民间外交云论坛】

图片说明:东方智库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李开盛。(来源:东方网)

民间外交历来是国家间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在当前的国际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疫情爆发伊始,在中国特别是武汉处于最紧急的关头,国际民间友人以各种方式表达了支持。如笔者了解到的韩国成均馆大学中国学研究所以及一些学者组织捐款,有意大利朋友发送反击所谓“中国病毒”的视频,以及日本援助的带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话语而来的口罩。同样,在中国疫情稍缓而海外多点暴发的时候,中国民间也在积极行动:中国红十字会向伊朗、意大利等国派遣医疗专家,上海市的医学专家通过视频与德国、巴拿马同行分享治疗经验,马云基金会大规模地向各国赠送口罩和试剂盒。笔者所了解的韩国研究圈也有人“投桃报李”,开始组织捐款,并向国外友人寄送口罩。

需要强调的是,民间外交绝不只是国家间交往的点缀,更不是国家外交可有可无的副产品,而是有其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相较于国家外交而言,民间外交更直接地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之上,更能够在当前的国际抗疫中传递出温情与温度。

国际政治往往是冷冰冰的。国家外交以政府为主体,虽然也是通过外交官这样的人来进行,但他们是代表的是国家,不能表达个人立场,甚至不能随意注入个人感情。而民间外交则相对灵活,在维护国家利益、尊严以及整体上遵守国家基本政策的基础上,民间外交的主体——企业、非政府组织、媒体、学者或其他个人——可以采取交谈、交心、交朋友等更加个性化的方式,把民间的温情无形地注入到国家关系之中。当一个14亿人口的中国巨龙崛起时,其他国家出现不安是很自然的。这个时候,除了强大之外,更加需要呈现给世界的是一个温和的、温情的、温暖的中国形象。

当前国际合作抗疫就十分需要这样的温度外交。病毒直接攻击的是人而不是某个国家,其影响不分国别、种族,也没有国界。国际合作抗疫尤其需要来自人的视角,需要民间的温度。此次疫情冲击之大、影响之深都远超预料,那些被疫情冲垮的国家、社区与患者的失望、愤怒甚至是绝望,不但需要外来的实在援助,也需要其他国家与人民的心灵关怀来抚平。正因为如此,当中国青年在意大利街头举起“我不是病毒”的牌子,那些意大利朋友的主动拥抱让人感动。

第二,民间外交可以通过其长期积累的资源、网络、技术和人才,为国家外交提供了重要补充,甚至起到国家所起不到的作用。

国家是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体,无疑也能够调动最大的资源。但也要看到,经历多年改革开放以后,民间也积累了相当的资金、知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与力量,从而成为民间外交的基础。以马云基金会为例,据笔者粗略的不完全统计,自疫情爆发以来其在海外的捐赠就有:美国,50万份检测试剂盒和100万只口罩;韩国,100万只口罩;伊朗,100万只口罩;日本,100万只口罩;西班牙,50万只口罩。该基金会对意大利、比利时也有捐赠,还向非洲54个国家捐赠了600万只口罩、110万试剂盒、6万套防护服和6万个防护面罩。除了医疗防护用品,该基金会还资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澳洲Doherty研究所进行药物与疫苗研发。应该说,这样的力度与一些国家所能贡献的援助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马云基金会,中国还有数量庞大甚至在世界上排名都很靠前的国有、民营企业,有庞大网络的工、青、妇、学等群众性组织,还有许多享有世界知名度的商人、明星,以及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这样的知名且权威的非政府组织,它们都可以汇聚起强大的资源,在各自领域担当民间外交的主力,为当前的国际合作抗疫贡献力量。甚至像北京、上海的防疫和社区工作者,他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运行的维护者和当前抗疫一线的大军,能否在检疫、隔离等方面内外一致、不卑不亢地对待、管理好外籍居民,也体现着民间外交的水平。包括我们学者,也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例如,面对国外一些人在病毒起源等方面无心或有意的对中国的偏见,我国政府与媒体,特别是一些外交官对此发起了反击,但总的来看,由于受限于国家立场,反而表达不开,影响反击力度。在这种情况下,学者可以从比较中性的角度,特别是在国际媒体上对相关事实做出客观的澄清与说明,可能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东方智库丨国际抗疫:民间外交的温度与力度【民间外交云论坛】

图片说明:李开盛寄语。(来源:东方网)

总体来看,在当前国际合作抗疫的形势下,我国民间外交大有可为。此次疫情很可能对今后世界秩序的走向、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民间外交更加全面、深度地介入,推动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作为仁爱之邦的形象深入人心。目前,这些工作的重中之重当然仍然是结合个人、组织的情况与力量继续向相关国家提供医疗防护物资、技术甚至是人员等方面的援助,利用各种途径表达慰问、增信释疑,持续释放中国人民的支持与善意。除此之外,笔者以为,还有几个方面可能容易被忽略,或是值得进一步挖掘,因此稍作详述:

第一,生产就是外交,发挥相关企业的民间外交生力军作用。建议国家鼓励相关医药医疗用品企业继续加大相关产能,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主动对接相关国家需求,加快向疫情严重国家出口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相关药品以及后续研发出的疫苗。目前,许多国家都向我国提出采购请求,国内相关行业协会可以在需求协调、标准对接、产品外宣等方面发挥作用,既快又好地支持其他国家抗疫。

第二,一视同仁对待在华外国人,通过他们讲好中国的抗疫故事。这些人身处平安的中国,心系可能处于疫区的家人,不同的对比使他们对中国的抗疫工作、成绩及其背后的制度优势有着第一手的发言权。他们如果愿意并能够主动在国外发声,能够有效地反击那些国际上某些对中国的污蔑之音。所以,要提高相关单位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外事工作素质,既要坚持一视同仁,不搞超国民待遇,体现国家应有的尊严,又根据国家政策尽到人性化的管理与安排,体现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世界主义情怀。

第三,关心好仍然身处国外的中国公民,鼓励他们当好当地的客人、民间的使者。

在海外工作与求学的中国公民数量庞大,在疫情阻断交通的情况下不可能全部回国。国内与当地使馆在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各种防护措施时,也要提醒他们遵守当地国家的规定,积极配合当地抗疫工作。大灾面前考验人性,如果海外公民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为当地抗疫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他们传递的不止是人的温情,还有一个国家的形象与温度。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精彩推荐

东方智库丨国际抗疫:民间外交的温度与力度【民间外交云论坛】

东方智库丨国际抗疫:民间外交的温度与力度【民间外交云论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