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廟嶺中心社區“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構築群防群治抗疫防線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大連高新區淩水街道廟嶺中心社區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街黨工委疫情防控決策部署,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控原則,採取“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模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動員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起一道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高新區廟嶺中心社區“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構築群防群治抗疫防線

“一戰區”科學聯動。一個社區就是一個戰區。在淩水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領導下,廟嶺中心社區黨總支將整個轄區劃分為18個網格,由16名社區工作人員和2名巡防隊員包片負責,協同片警、樓長、黨員、在職黨員、社會組織志願者、物業、業委會成員,建立“1+1+1”聯動體系,進行點對點聯繫,通過“1+2+n”線上、線下多方聯動,連番排查,發揮“戰區”功能,形成疫情工作“區內不漏格,格內不漏樓,樓內不漏戶,戶內不漏人”,真正做到“嚴防死守”,盡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這場硬仗。


高新區廟嶺中心社區“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構築群防群治抗疫防線

“兩發揮”凝心聚力。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後,社區充分發揮黨總支戰鬥堡壘作用,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組建社區“大黨委”防控指揮微信聯絡群,以支部書記和班子成員為代表,以身作責,形成“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黨支部”的工作作風。社區發佈聯防聯控召集令後,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廣大黨員和群眾紛紛主動請纓,積極響應社區黨總支的號召,在小區內巡視排查、入戶發放防控知識手冊、為居民採購、發放口罩等。轄區居民間互相贈送酒精、消毒液,越溫暖了鄰里心,營造了居民自助互助的氛圍。

“三防控”成效顯著。“三防控”即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嚴防嚴控,社區按小區坐落組建了5支、共計76人的群防群控隊伍,進行巡視、勸導、排查、宣傳工作。利用“1+1+1”聯動體系、開發微信小程序的方式,瞭解居民的出行情況,方便異地返連人員上報信息。對聯繫不上的居民,社區通過物業、片警查詢聯繫電話或入戶的方式進行核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按照遼寧省《全省城鄉社區(村)疫情嚴查嚴控措施30條》實行小區封閉管理,設立門崗疫情防控服務站,擺放急救箱、消毒液、異地返連人員登記簿,發放臨時出入證,並對居民測溫、消毒,設指定廢棄口罩專用垃圾箱,丟到指定地點,統一清理運輸。

高新區廟嶺中心社區“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構築群防群治抗疫防線

“四代辦”情暖群眾。針對疫情導致大部分居民不能正常出門採買生活物資的情況,社區第一時間響應,為居民展開“代購、代收、代送、代辦”服務,為居家隔離人員答疑解惑,送去口罩、消毒物品,採購生活物資,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在社區“大黨委”的號召下,物業開展了“四代辦”服務,施行居民預約定菜,統一配送到家,減少居民外出的次數,防止交叉感染。

“五落實”不差一釐。 落實市委“五個堅決”和區黨工委“三個非比尋常”的工作要求;落實區、街黨工委疫情防控指揮部下達的各項指令;落實疫情排查工作;落實居家隔離人員的監督、服務工作;落實區、街疫情防控指揮部各級領導交辦的其他疫情防控任務。在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區黨工委進一步關懷居民,通過社區免費為居民發放口罩、防控知識手冊。淩水街道重視一線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通過為社區工作人員提高伙食補助、發放營養食品以及酒精、口罩、消毒液、護目鏡等防疫物資,做好社區工作人員的防護工作。

高新區廟嶺中心社區“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構築群防群治抗疫防線

文章刊發於3月23日《中國社區報》

高新區廟嶺中心社區“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構築群防群治抗疫防線

高新區廟嶺中心社區“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構築群防群治抗疫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