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中从哪些角度来看一个作品的水平?

LF书画


可以从三个方面鉴赏,第一,运笔。具体就是看每一个字的入笔和出笔有没有来路,来路的意思是相对于古帖说的,有没有书法家的运笔特点或者韵味,等等吧。第二,结构。就是每一个字的结构如何,是不是赏心悦目,是不是流畅和谐。第三,总体布局。就是说一幅书法作品从总体上来看它的每一个字在这幅作品里是否布局合理,该写大点的写大一点该写小一点的写小一点,在每一个字的结构完美的情况下,为整个作品的布局服务。基本上应该是就这三点吧



第一是不是有传统,书法首先要有来由。

第二是不是有创新,艺术必须要有自我。

然后具体体现是笔墨质感,点画结体,章法布局。











崔大有


书法技法一般分为笔法、字法、章法,那么欣赏书法作品也可以从在三个方面来入手。


  1. 笔法上我们可以通过呈现在眼前的作品,看到字的静态的形和动态的势,有些基础的人可以看出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间的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用笔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书写状态,当然对着我们个人水平的提高我们会看到古人作品更多的内容。
  2. 字法讲的是字形,也可理解为一个字的结字方法,但其离不开笔势,所谓“因势生形”。好的字形让人看了是心旷神怡,恨不得马上拿起笔来临摹。单个字中也有其矛盾关系,比如粗细,方向等;
  3. 章法即整张作品给人的感觉,首先是气息,字与字间,行与行间都有着潜在练习,有老师会批评学生说 气息不足,那意思就是气息断了。整张作品中,尤其是行、草书,可以说是矛盾的结合体,时时刻刻在制造矛盾和解除矛盾,比如,大小、轻重、浓淡、干湿,都需要表现的合理。

临帖过程中,楷书注意其字形结构,行书注意笔意,至于线条力度,是在正确用笔的条件下慢慢训练出来的,他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就像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上写下都有一定的联系。我们临摹时不要只盯着一个字,要与上下联系起来。

如果我们有基础后,可以去分析作者当时的心境,比如微醺状态的《兰亭序》、悲怆状态的《祭侄稿》、凄凉状态的《寒食帖》。


一寸书舍


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是中国的国粹国宝,也是中国人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作为国人不喜欢书法的就不多了,那么关键问题是怎么样去欣赏书法?鉴定书法作品的优劣?这就成为一个人云亦云,莫衷一是的问题了,其实大体说来大家喜欢书法的原因大概如下,书法写的不是单单一个方块字,而是书法里面有无奈的人生,有沧桑的岁月,有生命的跳动,有迷人的线条,有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更有人生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书法纵横开合,也就是人生的起伏无常,所以我们喜欢王羲之的不激不励,也喜欢颜真卿的纵横驰骋,其实我认为好的书法作品一要有传统的书法功底为基础,所谓的厚积薄发,史上所有的好的书法作品都有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底为基础,包括现代的田英章老师也是一样,二是要有自己的风格,就是要有所突破创新,当然不容易,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三是作品的落款很重要,落款很重要是因为在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书法水平的高低,当然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比如章法,结构,奇正,布局,穿插布白,笔锋变化等,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人文艺术与人生境界


不请自来,作为初学者,谈一点自己的的体会。

一幅书法作品成功与否取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字体结构、线条笔法,也有章法布局、大小疏密,甚至款式、墨色、纸张、装裱等。线条笔法、墨色款式跟章法布局,这些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一般来说,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应该着重看气韵、结体、笔法等几个方面。

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气韵生动,即章法布局疏密有致、墨色浓淡酣畅淋漓、笔意连贯流畅,会给人以美的感受,激发人看的欲望,才会进一步观察揣摩单字的结体笔法等。反之,如果第一眼没有打动到人,那有可能就不看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气韵的重要性。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人明明字写得挺不错的,为什么一放一块儿就不好看了呢?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重视或者意识到书法作品气韵的重要性。

气韵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单指章法布局,它是一个书者综合素质的体现,没有深厚的功力是很难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的。

这也说明了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即为什么有些“作品”乍一看挺花哨的,但细看却不行了,那是因为过份的依赖章法布局,而忽视了书写的基本功,这样的“作品”常常被人讥笑为“江湖书法”、“老干部体”、“野路子”等。

在临帖学习时,建议先把单字写好, 即写得像,不妨把帖字拆开来一个一个的练习。然后,再求其神,即得其神韵。最后,再通篇临写,细心揣摩体会字帖的气韵、章法、结构等。

末学后进,大放厥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颍水萧萧


首先您要看一篇作品是大字小字,大字突出用笔细节,小字突出章法结构。楷书,隶书看工整。行书,草书着行笔。最后还要看落款与盖章。


阿古郎


学习书法强调从临摹开始,临摹学习就是学笔法、字法、章法,章法之中也包含墨法,这是学习的顺序。创作的时候就是刚好反过来,首先考虑章法,再是字法、笔法,书法鉴赏也就是和创作的顺序是一样,顺着创作者的思路去看,从作品中看作者对于章法、字法、笔法的把握程度,看出作者的创作水平!

鉴赏一副书法作品,肯定第一眼就是远远地一瞄,吸引人的肯定是章法的奇妙,好的章法包括形式、用纸,作品中浓淡枯湿强烈的对比等等,一眼过去有吸引眼球的地方,也许就是一个点、一个块面、一行等等,这是鉴赏的第一步。

走前第二步鉴赏,就是看作品的出处了,看是学哪个古人来的,如果完全看不出出处,自由体、现代体、老干部体的,即使章法再好,也是马上会被贬黜的,这个就是不行!看出处,主要是从字法、笔法上去分析,盖因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看字的形态,比如说长枪大戟外形的,这是出自黄庭坚,石压蛤蟆形态的,这是苏轼,通过字法看出处,有出处,这才是高级的。

但真正看出处是否到位的,是鉴赏笔法,徒有其形,线条质量差,笔法不到位,这肯定不是好作品。看笔法,分析这是二王一路的、颜真卿的笔法等等,从而判断作品水平的高低!

总之,鉴赏书法作品就是从外到里,从外表解剖到骨骼、血管,最终分析到作品中的一根细线,鉴赏出书法作品水平的高低。





山居留暝


可从四个方面欣赏—— 一,看作者的继承古人碑帖的程度:笔法(核心)、墨法、章法、结字;二,看作者继承基础上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有无创造的继承,推陈出新否?三,看作品是否一团气,中国文化核心在气,在味外旨意,作者是否已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 笔墨语言 ),艺术表现力是否个性强烈?四,作品有古又无古,和今人古人书法拉开很大距离,有一套自己的创作理论体系,可开宗立派 ,雄视古今。

         善书之人,自然书法,书法自然。艺无权威,主观客观,可贵者胆。探索寻找,连天系地,追本溯源。法度内外,尽兴为快,撼山震川。偶然欲书,心手两忘,道法自然。

*注    文中图文均原创,禁二传,抄袭必究 。











辛野人


书法的鉴赏自古已有,评价的角度,各有不同,不过我总结了一下,可以分为三方面进行评价:

1.功底

我们平常所说的笔法、写法、章法、墨法等等,皆属于学习书法,打功底的范畴。我们点评一副作品的时候,先看书者的书法功底,优者胜。如果两位功底差不多,那么接下来就要看精神境界。

2.境界

古代书家,特别唐朝及唐朝之前的书法大家,这些大牛那个都很牛,他们的书法功底都很深厚,不过如果非常接近的话,就看他们的书法境界,对生活的理解,如何在书法中运用,体现出来。

3.功绩

然而,如果精神境界都很接近,那这个时候就要看两者,对社会的贡献了。最有名的是宋四家,原本蔡京成为宋四家之一,可大家都知道,他的行为,人们不认可,就把蔡襄排进去了。

以上,仅是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帮您!


三师堂书法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求我们对书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欣赏者有一定的文学基础,这样才能真的体会到一幅优秀作品的艺术价值。

书法美的表现主要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

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

神采、气韵、意境等无形之物,须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但同时又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法家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于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由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欣赏书法的过程就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还要适当的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论。

欣赏书法作品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画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画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