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腳踢去世的爺爺,父母知道真相後自責不已

文|孕嬰育兒經

昨天晚上給兒子講完故事剛要走,兒子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媽媽,人為什麼會死?”

這個問題讓我有些措不及防,沒想到孩子這麼早就會問我這個問題,讓我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他。

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人離開,家長們總是選擇忽略對孩子的“死亡教育”,就像白巖松曾經說過:“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男孩腳踢去世的爺爺,父母知道真相後自責不已


這讓我想起聽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的爺爺去世了,入殮師,平時乖巧聽話的男孩,突然做出一件令人大吃一驚的事情,周圍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一跳,父親很生氣,但是沒有繼續責怪孩子。

就在準備蓋上棺木時,小男孩又在旁邊大喊:“不要蓋!”,父親情緒很平靜地對周圍人說:“先不蓋了”,男孩對著父親說:“剛才我踢爺爺,為什麼你不罵我?”,父親:“我覺得你有你的理由,等一切結束後你會和我說”,周圍人群都在聆聽父子的對話。

男孩:“我每次做壞事,爺爺都會特別生氣,生完氣會過來撓我的癢,我不想爺爺死,我想做另爺爺生氣的事,他說不定就活過來了”,說完男孩終於控制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男孩腳踢去世的爺爺,父母知道真相後自責不已


他是多麼想念爺爺,想和爺爺在一起的日子,這時父親也淚流滿面地抱住男孩。

每個人都有表達情緒的方式,男孩想通過這種方式讓爺爺“活過來”,他可能不知道“人死不能復生”。

這也是因為家庭對孩子“死亡教育”的缺失,在傳統觀念裡,談論死亡是一種禁忌,從小長輩都會避開孩子談論,這種思想在我們腦中根深蒂固,甚至有時不經意地想到,都會是覺得不吉利。

男孩腳踢去世的爺爺,父母知道真相後自責不已


“死亡教育”缺失,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輕視生命

近年來,中學生和大學生自殺的新聞,還有未成年人惡性傷人的事件屢屢發生,甚至還有一起是一名中學生,認為“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這種無知的想法,使得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逝去,這都是缺乏“死亡教育”造成對生命的輕視。

2、不會和世界相處

“死亡教育”會讓孩子認識生命真正的意義,知道敬畏生命、去追求圓滿人生,不論對生活還是生命,都有一顆感激的心,更懂得善待朋友、善待家人,也知道如何原諒自己和寬待他人,這都是通過“死亡教育”可以為孩子帶來的。

3、很難走出喪親之痛

據統計,中國每年有16萬未成年人失去父親或者母親,一部分孩子會出現長期、嚴重的心理創傷,孩子會選擇隱藏自己的不安,逃避現實,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上充滿未知隱患。

男孩腳踢去世的爺爺,父母知道真相後自責不已


跟不同年齡段孩子談論“死亡”

1、5歲以下兒童

5歲以下的孩子對死亡的概念並不能很好理解,會覺得死亡就是去了另一個地方生活,如果對他們直接描述死亡的概念,很可能嚇到孩子。

我們可以把死亡比作樹葉凋零,這樣和孩子解釋:“人生就像一棵大樹的葉子,從發芽到變綠,再到凋零,雖然離開我們,不能再見面了,可是我們依然互相愛著對方。”

2、5~9歲兒童

這個年齡段孩子會認為死亡是一種意外,離我們很遙遠,但是也會對這個話題產生好奇,在探索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焦慮和恐懼。

這個年齡段需要家長和孩子坦誠交流,讓他知道這是一種自然規律,不必為此焦慮和害怕。

3、9歲以上兒童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明白死亡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結果,甚至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離自己不再遙遠,這是父母需要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

如果家中有飼養寵物,可以藉此進行教育,因為寵物的壽命通常是短暫的,孩子經歷過寵物死亡帶來的衝擊後,在親人離世時就能夠更從容面對。

男孩腳踢去世的爺爺,父母知道真相後自責不已


逝者已矣,對孩子最好的死亡教育,就是正視親人的離去,跟孩子一起上好這堂課,讓我們一起保持對生命的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