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是如何形成的?

大虫子和


春秋战国往往作为一个时代来看,要了解战国时代是如何形成的,还要从春秋说起。东周分封制产生诸侯众多,共有诸侯国一百多个,但随着周天子势弱,各诸侯国战乱不断,其中以五家独大分别位齐、晋、楚、吴、越,统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虽有战事,但往往并不会灭掉对方的国家,多是打着周天子的名号教训对方抢夺资源。各国发动战争都不敢明目张胆的烧杀抢夺,因为当时很多国家都没有正当理由来灭掉对方国家。直到三家分晋标志着从春秋转到了战国时代。

晋国是春秋时期实力强劲的诸侯国,权利主要分散在六个家族手中,其中赵、韩、魏三家联合灭掉了其他家族,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与当时其他四个实力强劲的诸侯国形成七国鼎立的局面,标志着从春秋正式进入战国时代。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战争频率开始大幅度上升,各个诸侯国开始爆发大规模战争。像是阴晋之战,秦国的兵力就多达50万,长平之战,赵国兵力也多达40万。想比于春秋时期,战国期间各个国家会相互灭国,完全凭自身实力说话。


战国期间各个国家开始变法图强,扩张领地,发展人口,比较有名的就包括楚国的吴起变法,之后秦国的商鞅变法等。战国时期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原本春秋时期的奴隶制已经不能适应各国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基础便是要有大量的土地,这也是各国发动战争扩大领土的原因。

战国时代相比于春秋生产力也得到提高,原本东周春秋时劳作工具武器大多为青铜器,生产不便。战国时期铁器开始被应用于各个领域,生活水平有了提高,由于铁器易于制作,战场上各国武器也大量增加间接促进了战争的规模。

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思想界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诸子百家,史称"百家争鸣"。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其他六个国家建立秦王朝,自此宣告了战国时期的结束。


史乎者也


春秋时期,由于分封制所具备的根本性缺陷——过度领土管理权给予,周王室政治势力逐渐形成衰弱态;自此以后,被分封的正统合法诸侯国与东西南北四方野民族开始对周王室地位发起威胁性或潜在威胁性军事行为;此次集三「权」【挟权、夺权、霸权】为一身的威胁行动,导致诸侯国发生相互性纷争;于是,战乱四起,狼烟漫天。

而春秋末期,即是公元前大约450年前后直至公元前大约370年前后,以「三家分晋」为代表的多次激化政治军事矛盾,直接将原本春秋时期的战乱严重程度过量提升,于是公元前375年形成广义上的战国时期。

战国时代形成的标志不是统一国家的君主权利争夺,而是分裂形势下的诸侯国战役。以最具代表性的「三家分晋」为例,网络说法是:“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作为大诸侯国的晋国,其被瓜分事实是极具历史标志意义与研究意义的;且「三家分晋」如风一般,吹起了进一步诸侯战争的层层惊浪。所以,汉代史学家刘向将春秋与战国分开,并将「三家分晋」定义为春秋战国之间的分水岭,定义为直接导致战国形势形成的战役。


无乘国之君


战国时代区别于之前的春秋,简单理解的话就是春秋多是互相之间抢地盘,但是没有什么大的国家被彻底消灭掉,而到了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强国吞灭弱国的出现。

一、整体形势

1、开始出现大国吞并周边小国的现象。

2、各个地区的大国,开始通过自发的改革、计谋、联合等方式,提升国力,消灭对手。

二、从几大重要事件看战国发展

战国局势较为混乱,简单的从几个关键时间当中,就可以看出战国如何形成:

1、吴越春秋

曾经春秋阶段,强大无比的吴国,曾经去欺负南方的越国,但是吴王阖闾死在越王勾践手里。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为报仇,直接灭掉了越国。不过夫差太自大,让勾践上演了“卧薪尝胆”的著名戏码,然后在二十年之后吴国被勾践灭国。

在春秋时期,无比强盛的大佬吴国消失。

2、三家分晋

作为春秋诸国当中超级强国,下属的三大家族韩、赵、魏太过强大,分裂了晋国,成了韩赵魏三国,并且实力不输战国前排序列国家,其中魏国在最开始时又是最强大。

3、田氏代齐

原本齐国的田姓,取代原本一直由姜子牙传承下来的姜姓齐国。晏婴预言“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

4、围魏救赵

前面从晋国分出的三国韩赵魏,魏国最强,经常去攻打赵国、韩国,齐国为了为了不让魏国得逞,每次就在魏国攻打赵韩时,去攻打魏国的大本营。其中涉及到魏国的庞涓和齐国的孙膑,大家都很熟悉。

5、五国伐齐

齐国吞并诸强国中间位置的宋国,剩余其他五大国韩赵魏秦燕,一起攻打齐国,齐国被大败。

三、战国终结的过程——七雄争霸

各国混战之后,剩余七个最强大的国家,被熟知的战国七雄:齐楚秦燕韩赵魏,接下来的进展:

1、变法革新

除了我们熟悉的秦国商鞅变法,其实战国其他国家也经历了几次改革,只是没有秦国的变法那么成效显著而已。

魏国李悝变法,赵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魏国的吴起被陷害,跑到楚国进行吴起变法。其中燕国有燕昭王派乐毅,乐毅找了荆轲刺杀嬴政。

2、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燕国苏秦游说东方六国,一起对付西边的秦国,这是合纵;

秦国张仪忽悠中间几国合作,攻打南北的国家,这是连横;

秦国范雎推荐秦国结交远处的齐国楚国,一起攻击近处的韩赵魏,这是远交近攻。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利用连横和远交近攻,开始一步步的称霸之路。

3、秦灭六国

秦先灭掉了身边最弱的韩国,接着经过长平之战彻底打废了赵国,赵国第二个被灭;

接下来秦国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水淹魏国国度,灭掉魏国;

楚国等到被打到家门口了才意识到被张仪忽悠,第四个被灭国;

北方的燕国实力太差,虽然有苏秦之计,乐毅之猛,荆轲之刺,但救不了燕国,第五个被灭国;

一直配合秦国远交近攻的齐国,最后也被收拾完五国的强秦,最后灭国。


最后

这就是战国从开始形成到最后结束的过程,希望能够让你明白战国的始末,对你有所帮助。


亭安读书


要说战国就不得不说春秋了。春秋和战国就好像一对孪生兄弟。不能分开说,因为他们之间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来区分。所以说战国就要先说春秋。但是要说春秋,又不得不说一下已经持续了一千多年的分封制。因为他们和春秋战国的产生有很大的关系。

从远古时代的黄帝开始,君王就是以仁德治天下。他们靠自己的德行让众人归顺自己,服从自己。所以自己并不需要很多的土地和人口或者军队。为了和众人共享天下,也为了让大众监督自己不能失德所以统治者把土地分封给天下的多数人。这就慢慢形成了我们熟知的诸侯。

分封制经过了一千多年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天子的威信大大的降低了。这时诸侯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敬重天子了。他们开始为自己谋取福利。各国之间的战争比之前的多出许多。于是春秋时代就形成了。春秋时代是一个王道开始衰落的时代。也是一个奴隶社会瓦解的时代。

在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中出现了五位非常有贤能又有作为的君王。人们称呼他们为春秋五霸。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个晋国大夫瓜分晋国的土地而形成了三个诸侯国。至此战国时代就开始了。此时中原大地上有七个实力比较强的诸侯国。人们称呼他们为战国七雄。战国时代是一个霸道兴起的时代。各国之间只靠自己的实力说话。王道完全衰落了。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封建社会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期由于国土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工艺的提高导致这时期的战争更加频繁,规模更加庞大,伤亡更为惨烈。各国之间相互攻伐导致名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终于在公元前230年七雄之一的秦国君王嬴政用之前秦国君王积攒下来的实力在十年时间里灭掉了所有的诸侯国。让天下臣服在一人的脚下。他也就是人们说的始皇帝。这是划时代的胜利。至此中原地区数百年的战乱彻底结束了。分封制的时代也走向了终结。

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各国征伐不断,但也产生了非常灿烂的文明导致百家争鸣。也出现了许多的名人和故事。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他们为中华文化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南宫雁门说史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发展有个非常明显的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西周,周王室对各个诸侯国的控制力很强,这里有以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等前几代与周宗室紧密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众星捧月般的强烈联结,也有周王室前期中央(镐京)的总体军事实力远在各个诸侯国之上。随着各个诸侯对自己封地的辛勤开垦和经营,诸侯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不过一直在东周之前,天下共主的概念还是深入人心的。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寒了天下诸侯的心,周王室从此走下坡路。这就直接将中国历史拉入到春秋时代,随着诸侯国的强势崛起,一些强大的诸侯以齐桓公为代表以充当"世界警察"为己任,开始了对周边诸侯国的侵犯和兼并,当然这也是在周正室日渐衰微的前提下进行的。总个春秋,虽说"无义战",但周天子还多多少少有点影响力,各个国家的行事风格也没有那么不给周天子面子。

春秋末期,三家分晋,作为维护周王室的代表势力,晋国却自身有着内忧外患,尤其是自家的6个家族势力相互攻伐,最终以赵氏和魏氏韩氏的胜利告终,而强大的晋国也被一分为三。这好比是一个对天下人的警示:权力和地位是靠手段和谋略来获取的。从此在各个国家之中上演了一出出臣弑君,子弑父,兄弟间自相残杀的局面,为了扩大自己的地位和军事力量,国家和国家之间也相互混战。而从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过度到铁器文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为战争而的生冷兵器就有了飞快的发展;春秋时期文化层面也得到空前发展,诸子百家不同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思想解放,而这两点也在侧面促进战争时代的进程也就是以秦齐楚燕韩赵魏为带表的战国七雄的形成。





冷月视角观世界


通常来说战国时期是由韩赵魏瓜分晋朝以后的时间,三家分晋也是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在经过春秋争霸阶段的战争洗礼,诸侯国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各国都在谋求变法改革,大国争霸兼并他国寻求统一的局面出现。也是周王朝彻底失去其作用的时期,如果说春秋时期,周王朝还能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各方诸侯皆是围绕于此。那战国时期便是各方诸侯抛弃天下共主的名头,独自争霸。直到秦国吞并其余诸侯国,战国时期结束。


闲人闲得慌


战国是中国东周列国诸侯争斗激烈的时代。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时间界限,仅依历来惯例,以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掉智氏,三家分晋为起始标志,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终止,战乱持续两百多年。

大国兼并,七雄形成

晋国内乱,以智氏、范氏、中行氏和韩、赵、魏六家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并,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后,以智伯瑶为首的智氏,于前455年联合韩、魏两家合兵攻赵,把赵襄子围在晋阳,决汾水灌城。韩、魏突然和赵氏联合起来,于前453年消灭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将晋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绛州外, 也都瓜分了。这时的晋国国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见三家大夫。齐国卿族田氏到陈完的第五世孙田恒,联合鲍氏,灭了当时专权的栾、高二氏篡夺齐国政权。后来燕国崛起,秦国中兴,及其它一些小国陆续的被吞并或沦为附庸。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主要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铁器开始出现与使用

铁器取代了石器而与青铜器同时并进使用,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而春秋时的井田制被取消。农业进一步发展,各国人口增多。手工业的冶铁、青铜器铸造、漆器、丝织业的生产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得到大力发展。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加剧。诸侯国兼并土地战,争夺生存空间,代替了春秋时期政治上的霸权争夺。

随着水利的兴修,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

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他们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公室,并互相争斗,以扩充领地。晋国的六卿争斗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周王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周安王十一年(公元前391),田和废除了齐康公,自立为国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认。三晋和田氏的胜利,宣布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残酷政治法则。于是,以魏国的李悝改革为起点,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运动。变法的核心是将劳动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统治者对物质享受的贪欲急遽膨胀。增加剥削量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掠夺更多的土地,而掠夺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径是战争。所以,这个时期战争频繁。

各国变法

这些发展也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世袭的等级制度被瓦解,一些过去的贵族失去了地位,而另一些那个时候的平民通过经商或其他的机会致富,甚至成为政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官僚制度发生了变化。

为了应付这些变化,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变法。最早开始改革的是魏国。魏文侯在前445年继位后,师从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家人物,招揽了一大批人才。之后又启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等人,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领域进行了改革。


战国是中国的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战争规模空前,因《战国策》得名战国。


历史干货铺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 从 三家分晋。 有句话说得好“春秋无义战”,其他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 不断发动兼并战争由原来的2000多个诸侯国渐渐变成齐 楚 秦 燕 韩 赵 魏等一些国家。使周王室彻底成为了各个诸侯国的玩物。 从远处来看,在西周初期 周人在对商王朝进行征服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种叫“封建”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通过将被征服的敌对邦方的土地、人民封授给周室子弟、亲戚的办法,使一些原本不是同一氏族的人们组织成一个个新的共同体。这些由周室子弟、亲戚任统治者的新的共同体,不仅打破了旧氏族部落的血缘壁垒,而且规模一般也大于旧氏族部落组织。这种方式在前期是很有效果的,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可在后来就不行了。 在这之后,随着西周宗法制的崩坏,这些大的诸侯国渐渐获得自己独立发展的机会,他们借助自己的国事经济实力,逐渐将周围其他小邦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甚或并入自己的版图之内,从而加速了各地以几个封建大国为中心的政治上的统一。间接上为战国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在那段时间 各个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 如公元前481年,齐国田常杀死姜姓齐国的国君齐简公,此事件标志着齐国政权的实际易手;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国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又共灭知伯,瓜分其领地,形成“三家分晋”的局面,等等。此外,也考虑到这一年距孔子所作《春秋》的讫年十分接近,这样对于春秋时代的衔接也较为紧凑。 所以以上种种原因形成了战国时代的到来!


影20255827


战国时代的形成也要追随到周朝的灭亡,说战国不得先说春秋。



春秋战国两个时代,总共5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混乱时间,同时,春秋战国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整个东周的历史,东周建立以后虽然周王室的统治力和威望逐渐下降,但是在名义上还是各诸侯国的共主,直到公元前249年,东周被秦国秦相吕不韦所灭,东周才正式灭亡,但此时的战乱仍在继续。

一:春秋



西周以礼乐治天下,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基础,《汉书·诸侯王表》中说,“昔周监二代,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可见封国之众,周天子将天下分封给各诸侯建立邦国,各诸侯在各自的封国是最高统治者,同时各诸侯国也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力,但是由于受制于礼乐制度和宗法制度,各诸侯王都听命于周天子,在西周统治的275年里,各诸侯王一直维护着周王朝的统治,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这是西周最后一个统治者,从周厉王开始,周朝国内矛盾开始日趋尖锐,到周幽王时,周朝的统治已经江河日下了,当时王畿、关中一带发生了大地震,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导致社会动荡加剧,周幽王继位后却不思进取,后来周幽王获得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但是褒姒自进宫以后从来没有笑过,为了博得褒姒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才有了后来的“烽火戏诸侯”,各地诸侯以为犬戎打了过来,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到了骊山脚下却发现是被周幽王戏弄了,各路诸侯从此心怀不满,周幽王连续做了好几次这样的事情,各路诸侯不再前去勤王,这也造成了日后犬戎打过来的时候,导致了西周的最后灭亡。



二:战国开始



我们都知道周朝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宗法制度,其中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而周幽王为了进一步巩固褒姒的地位,赢得褒姒更多的欢心,甚至不惜毁坏周朝的立国之本,周幽王下令废除太子宜臼和往后申氏,不得已往后带着太子逃到了自己的父亲神侯那里,周幽王逼迫申侯交出王后和太子,并且发兵攻打申侯,申侯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一起攻打周王室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点燃烽火台,可是诸侯们因为之前烽火戏诸侯事件受了愚弄不再理会,犬戎攻进镐京,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彻底灭亡。各路诸侯击退犬戎侯重新拥立之前被废除的太子宜臼为王,这就是东周第一个统治者周平王,这时由于周朝西部大部分的土地已经被西戎占领,周平王怕镐京难保,于公元前770年在秦军的护送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建立,历史上称这次迁都为平王东迁,这一年就是春秋时期的开始。



平王东迁以后决定封赏秦国,但是这时的周王室已经没有了可以用来封赏的土地,就许诺给秦被犬戎占领的西土为秦国所有,于是秦军开始攻打西戎,陆续夺得了周朝被西戎占领的土地,成为了西方强国,而在东边,在今天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后来长江下游崛起的吴国、越国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之后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大国,从此展开了长达几百年的大国争霸的激烈场面,中国大地从此开始进入第一个大混乱的时期,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个晋国大夫瓜分了晋国的土地而形成了三个诸侯国。至此战国时代拉开了序幕。


见古茶舍


感谢你的提问,这里是老白说,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

战国时期的形成,是有几个原因的。

第一,经过春秋时期频繁的争霸和战争导致诸侯国的大量灭亡。春秋初期,一共诸侯国有一百多个。而到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时候,一共只有七个。由于财富人口的进一步集中,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和频率开始大幅度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战国期间,大小战争有两百多次,双方交战兵力动不动就是几十万。比如阴晋之战,秦国参战兵力就多达50万。长平之战,光赵国兵力就达40万。

第二,社会制度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原本的奴隶制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开始逐渐崩溃,而由于地盘,财富,人口的进一步集中。封建制度开始形成,封建制度的基础便是土地,各国为了争夺土地,开始大规模战争。

第三,生产力的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开始由铁器开始代替青铜器。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条件也大幅度改善,生活水平也有所上升。武器也开始改朝换代,因此也导致了战争规模的扩大。

以上便是我对战国时期怎么形成的看法,如有意见建议,欢迎留言私信。

(手打不易,还望关注点赞支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