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收藏了两幅书法,写得如何,欢迎点评一下?怎么样?

卧龙山人许立山


两幅草书,有草书的意味和韵味!不足之处和改进之处,把书法的法,特别是书法的笔法,要吃透其精神实质,更重要的是正常使用的书写笔法,转化为特定的草书笔法的内含和实质。总之,两幅作品,不足之处重点在于书法的笔法上,除此之外,书法的法点法位的百分比率,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黄金分割律"的应用,更要进把点位应用到位。努力,加油,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春"!


李行子


你的朋友有眼光,收藏的这两幅草书作品,写得都很不错,可以称得上是草书佳作。


第一幅,《秋兴八首追和杜工部》之三,这是书自作诗词,写得应该是:

闲将灵府对丹晖,世事参来尽入微。过眼繁华秋后冷,赏心光景梦中飞。颇思行止依情适,岂可功名与志违。看惯巧丸氛坌客,安身莫羡蛀虫肥。

这首诗写得不错,对仗工整,用韵准确,全诗表明了自己的心志,非常人境界。

书法取法经典,以晋唐为根基,宋元为法乳,颇有传统。字势穿插,纵横交错,墨色变化浓淡相宜,虚实交相辉映,中间一字眼的设置,犹如在密闭的空间之中开了一扇窗,增加了通透之感。

第二幅,《清人和兰亭秋禊诗》,这幅字很容易被误判。实际上不是没有来处,而是取法明清,崇尚意态,特别是汲取郑板桥、徐渭等人的风格较多,值得玩味。


当然,欣赏书法也与读者个人的审美眼光、审美意趣有关,对于只能欣赏楷书的一些人来说,可能也会把它归为丑书之列。


麓风轩


我多年坚持学习草书书法,也具有一些草书创作经验,比较适合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我试着从几点来做一个比较公允的评价。

第一幅作品是一幅水平较高的草书书法作品,作者能文能书,实属不易。很抱歉作者落款名我没有读出来,“漱钢”?

这幅作品首先让我惊艳的是书家的诗作,其造诣之高,足以令当今很多文学院的博导们汗颜!格调高古,韵律准确,有思想深度,有文人情怀,很难相信这首诗竟然是今人诗作,我觉得丝毫不输古人!为了大家观赏方便,我把正文抄录,大家奇文共赏吧:

闲将灵府对丹晖,世事参来尽入微。

过眼繁华秋后冷,赏心光景梦中飞。

颇思行止依情适,岂可功名与志违。

看惯巧丸氛坌客,安身莫羡蛀虫肥。

说道这幅作品的书法,我算了一下,这幅作品不算落款正文就已经有56字之繁,但我看了几遍,的确是草书佳作,率真行笔,大开大合,张弛有度,天地平齐,通篇恪守草书法度,绝无恣肆怪诞之笔。近年来写草书的人很多,这位作家究竟是谁,我很感兴趣,有知道的请留言。

如果说对这幅作品有什么不满意的话,我觉得最后落款的名章过小,显得有点草率,更像是一幅习作。

第二幅作品,也是不错的一幅作品,而且是中书协这些年比较容易在国展中选出来的书法作品形式,但我本人欣赏不来,也不大喜欢。在这里就不多谈了。

总体上来看,题主收藏的这两幅作品都还算是上乘之作,假以时日,兴许会有不错的升值空间。


永书101


个人认为,这两幅作品都很有收藏价值。

从第一幅作品来看,草法准确,笔法娴熟,线条以短线条为主,苍劲有力,很有收藏价值。但是,从总体来说,第一幅作品笔法不够老道,略显浮躁。

个人认为,第二幅作品,更有收藏价值。

这幅行书作品,意气盎然,虽看不清笔法,但也感觉出,作者心情流畅惬意,笔法精妙娴熟。


秩和律师147753


您好,我是墨客,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您朋友收藏的两幅行草书作品,总体来讲书法水平较高,内容也很雅致,应该说具有较好的收藏价值。

第一幅作品应该是重庆市书协主席漆钢先生的一首自作诗书,诗写得好,书法更是精妙。试译如下:

闲将灵府对丹晖,世事参来尽入微;过眼繁华秋后冷,赏心光景梦中飞;颇思行止依情适,岂可功名与志违;看惯巧丸氛坌客,安身莫羡蛀虫肥。

他的书法方面的名气和成绩,这里就不多说了,您可以自己去百度了解一下。现在的书法家,书法和学养俱佳的不多,自作诗且做到这个水平,在收藏上应该是要加分的。

第二幅作品抄的清人的诗,相对好认就不赘言了。书法应是取法明清一路的行草书,但又有些当代流行书风的感觉和自己的东西,看落款应该是一个叫景岳的人写的,但不像是张景岳的调子,内容不太清晰,不太好评判。个人更喜欢第一幅,第二幅肯定也不是俗手所为,但图片的信息量太少,不作过多评判。留待众行家们补充。

最后,欢迎题主与各位书友关注我,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滨江墨客


总结题主的两个问题:1是全篇用墨不均匀,有枯笔;2是字形像乱画。

想想,那是不是下面两幅字“好看漂亮"点。

田英章老师行书


网上找来的明清书法

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也和题主有同样的困惑,很多人包括我都是唐楷入门,所以都会以唐楷的角度去片面理解所有风格(帖和碑)和所有字体(行草隶篆和其他朝代的楷书)。只在意横平竖直,结构四平八稳,笔画粗细均匀,笔画起收笔形状、棋盘般的章法等这些东西,但这些极大限制了审美的丰富性和技法的进步。去看一些作品总是觉得“不漂亮”,“字认不出来”,“乱涂乱画”,就断言是“丑书”。但后面深入学习,多看了些书论和点评,还有各个时期每个大家的作品,加上有老师引导,才慢慢开拓视野,原来书法也有这么多面貌,门派和招式。学习书法鉴赏就是一个从建立审美,到质疑他否定它,再重建的过程,反反复复。

这里就不妄自评判这幅作品水平怎样,更多地想从创作者的想法去切入分析——

围绕“起始墨太多”聊起,有2个原因:1.避免后面没墨了频繁蘸墨;2.突出(轻重、墨色、块面和线)对比。

  • 原因1后面再详细说;
  • 原因2,在书法尤其是行书,对比是体现作品的节奏、气息、变化、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的一种手段。不然就像书上印刷体一般,看起来是很整齐顺眼,适合阅读但谁会看书时慢慢欣赏印刷体上的一笔一划。当然蘸墨多可以,但要保证线条质量,不软塌有张力,笔路清晰。

祭侄文稿局部

“写着墨少了也不及时蘸蘸”,可以设身处地想想,倘若某位文人墨客或者自己在文思泉涌,挥毫泼墨尽兴之时,频繁“刹车”,写1个字就俯身去蘸墨,是多么破坏现场书写的节奏,很可能再下笔时就接不上上个字的气息了。好的作品是可以从字里行间呈现作者当时书写的情景和心态的,如颜鲁公的《祭侄文稿》,悲怒交加的心态下奋笔疾书,顾不得蘸墨和构思内容,所以里面枯笔和涂抹修改很多。看着这些线条自己是否更能感同身受丧侄之痛。

简单分析这件作品,可以推测作者大概全篇蘸了4次墨,分别看从“阳”到“来”,从“江”到“开”,从“明”到“处”,从“应”到“梅”这四个段落,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无意或有意给观者营造出运笔一气呵成,没有停顿的酣畅感的想法。

蘸墨次数

看墨色,由重到轻,由湿润到干枯的逐渐变化,字形的变形(后面聊)、中轴线的摆动都是在营造气息的流动走向(像水一样,持续直线流动其实是可以当做静态的,只有蜿蜒无规律的流动是有韵律节奏的)。

气息、墨色流动

然后从下面可以看出实心圆代表整个作品重,实,块面的部分,空心圆是轻、虚,线面的部分。彼此在空间上互相错位,避免重复雷同,有强烈对比和节奏感,避免视觉疲劳。

轻重、墨色、块面对比

聊完用墨,现在聊聊字形结构。

可能受铺天而来的印刷体影响,好像“楷书化”的行书更赏心悦目,想到了两位大家,赵孟頫和启功老先生,都是书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启功老先生的作品


赵孟頫的赤壁赋

看多了两位大家的作品,总感觉还不够尽兴,字里行间好像少了点东西,同个字的字形结构在不同的地方变化并不大,甚至出现雷同。可能启老受柳公权楷书影响很大,而赵孟頫在于其把字写得"过熟",所以偏于程式化的处理,看久了视觉疲劳。

作为看客,当某个字出现了想象不到的字形结构呈现眼前的时候,会有一种wow的惊喜感,这个字居然可以这样处理方式,简直是重新造字。比如最擅长造字的王羲之,广为流传的例子就是兰亭序的那十几个"之"字,还有他风格迥异的签名




总的来说,至少可以看出创作者是有一定想法的,至于水平如何,毕竟书法圈每个人对书法的认知不同,且"文人相轻"的氛围和"戾气"很重,就不妄下评判了,以免引战。大家不免遇到一些书法圈的键盘侠,网络上也好书展上也好,见到作品的第一想法就是评判个高低优劣你死我活。


父母年代记忆


两张都是草书,不看名字,单纯从作品本身的质量来讲,第一张的水平明显高于第二张。第一张的草书取法明清大草,线条干净挺拔,墨色变化自然丰富,是当代国展一路的风格,应该是中书协的水平。至于第二张落款为景岳,难道是中书协理事张景岳。我对此公并不熟悉,仅是耳闻。遂移步百度查了一下,上面的书法水平也不敢恭维。今人的收藏大多从名头看起,而对于水平的高低却无从判断,这也是那些江湖书法大肆泛滥的原因之一,懂的人太少。收藏当然也看名头,藉藉无名,说出来哪有人知道,不过个人认为收藏,第一步看水平,质量高不高,是不是真品,精品。其次才是名头,名头大固然更好。


明是楼书画


这两幅作品是难得易见的好作品,从整个作品看象是一曲优美的交响乐,有时低层细雨,紧结着古松缠藤,古柏苍松,突然万马奔腾,乱石穿云,山崩海啸,之后转为平静如水而结尾真真正正的好草书。


吃着玩


宋代书法大师黄庭坚说:“学书须胸中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书法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书法碑帖的临习,可以锻炼学生细微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书画不分家,书法中的狂草就好比是绘画中的大写意,力求以简洁明了,大气庞博的气势传递作者的豪放的精神世界。就像唐代的张旭,看别人舞剑也能运用于书法中去,一次酒醉,便以头浸墨畅酣书写,醒来一看惊讶不已,汪洋恣肆,一气呵成,作品平时难得,所以欣喜若狂。

那么,什么样的狂草的为佳呢?

我们先来看看草书是什么!诸多书体当中,草书是一种特殊书体,除本身特征外,它还兼含有其他书体的美学素质,因此是书法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书体。草书作为艺术来说,除具书法普通共同特征外,还具有音乐特征,音乐是通过各种音符的顺序作和谐的各种变化,产生旋律来完成的。

而书法也是以简单笔墨书写出带有生命力、节奏感的线条。依靠笔顺,字势,在时间的推移中作各种轻重、缓急、枯润等多样统一的和谐变化而完成的。

有人把书法比做无声的音乐,认为可以从作品中体会到音乐节奏的跳跃,这正是书法时间性的种种特征造成的。而这种特征在各种书体中以草书表现得最明显。因为草书在连绵不断的书写过程中一次性的时间要求最强

唐代张旭草书作品

草书也具有绘画的特征。虽然它不表现具体的图像,也不具有绘画中的缤纷色彩,但书法中的一个个抽象的图形本来就是“具万象于一象”的,它那线条和线条的各种组合关系,构成了各具形态,但又不代表任何实体的图形。它纯净的黑白色彩又因墨色的浓淡、用笔的轻重缓急而变化无穷。在这种变化组合后构成的视觉效果和绘画是异曲同工的。

而在书法个体中能表现书法这种艺术效果的也是以草书最为明显,草书的那种无拘无束的笔墨变化,结构图形的高度抽象,字势姿态的巧妙搭配,字字有法,最具有诗情画意。

因此,我认为好的狂草作品是有精神内涵,有作者的知识底蕴,对时代的理解,对书法的理解,作品应该拘无束,大气奔放,汪洋肆意,一泄千里!用笔墨诉说故事,体现书者的精神世界,表达书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表达一种对世界的情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您呈现的两幅作品构图均衡,笔力苍劲,用笔流畅贯通,能看出笔者具有扎实的书法功底,恭喜,两幅作品都还是写的不错的。

学书浅薄,希望我的见解有所帮助到您!


谷风美术


这两副作品,初看似乎挺有感觉,但经不起细品,细看你会发现有很多地方处理得有些草率。

首先是章法问题明显,整体去看这两副作品,章法意识薄弱,虚实之间过度刻意不自然,实的地方块面过大,然后徒然间转入虚的细块面,使得整体章法变得断续不自然。

然后是点画的处理不得法,如图一标示处所示,点画的处理显然草率牵强,缺少笔法的精妙变化。

最后说说字与字之间的关联问题,如图二蓝圈处,字与字之间的关联处理有些乱,红圈处的牵丝处理也很生硬,线条粗硕而又没有张力,喧宾夺主。枯笔运用过多使整体画体有乱杂感。

总而言之,作者有一定书法功底,假以时日深耕古贴取法古人,将会有很大的进步!之于作品,也不算太差,比很多江湖书法写得好!

相互交流学习,以上纯属个人愚见,如有冒昧,还望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