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8.6,換作是我,恐怕很難走出這座荒島!

長期以高度文明自居的人類,大概,早已忘記了從猿到人進化的關鍵,而在追逐物質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也總是會用忙碌去填補生活,甚至,讓時間成為了計算生活成本的唯一標準。

於是,在為生活創造巨大物質便利的同時,原本屬於長久支撐的精神卻日漸萎靡。在群體爭取利益和陷於忙碌的無意識裹挾下,個體終究隨波逐流地忘記了獨立思考以及喪失了創新活力

有人會把《荒島餘生》這部電影,看作是一部勵志片。因為,滯留荒島上的察克,一個人在四年多的堅持中,終於,他憑藉個人意志回到了熟悉的現代生活。

評分8.6,換作是我,恐怕很難走出這座荒島!

這種類似於《魯濱遜漂流記》的荒島求生過程,首先讓觀眾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主人公勇於開拓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可我想,《荒島餘生》大概是屬於另類的。

創作者們並非是刻意模仿盛行已久的“荒島求生”系列的故事套路,而是在嘗試撕開現代社會表象的同時,深挖著褪去所謂文明偽裝後的人類,未來的路究竟該去向何處?

影片《荒島餘生》是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和演員湯姆·漢克斯繼《阿甘正傳》後的又一次合作。從對於美國精神探討的阿甘,到對於人類文明剖析的察克,羅伯特·澤米吉斯和湯姆·漢克斯這對組合,似乎很熱衷於由外到內的故事主題挖掘。

評分8.6,換作是我,恐怕很難走出這座荒島!

站在人類發展的新起點,倒追著人類進步的核心因素,一方面是為了能夠給身處在物慾橫流利益漩渦中且急於求成的人類提個醒,另一方面又希望人類能夠真正明白文明二字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實質。

這座荒島就相當於人類的精神孤島,而達爾文所提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理論,在我看來,並不一定指的就是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互廝殺,他很有可能說的是,同一物種在自我約束與規劃中不斷思考與創新。

我想,直立行走和學會使用火,是人類進化的第一步,而擁有精神內核和學會思考創新,則是人類進入文明的關鍵。

評分8.6,換作是我,恐怕很難走出這座荒島!

1

在《荒島餘生》的電影開始,導演巧妙地採用了一個快遞的主觀鏡頭,它跟隨著人類運輸的步伐,從發貨人手中送到了收貨人手中。這份快遞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已經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導演從這裡想要引出的,是關於現代大都市中,時間就是金錢和時間就是效率的這樣一個概念。

快節奏的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圍繞利益最大化展開,而獲取利益的衡量標準就是時間上的精打細算,於是,人如機器的機械重複。

察克作為一家快遞公司的系統工程師,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證運送快遞時間的縮短,這是體現這家公司專業精神的標準。而因為他長期的忙碌,察克與家人的關係日漸淡薄,甚至與自己女友凱利的團聚,都得在筆記本查閱日程安排。這種試圖創造物質享受的工作熱情與原本屬於精神放鬆的生活漸漸產生潛在的衝突矛盾,甚至被慢慢撕裂著。

評分8.6,換作是我,恐怕很難走出這座荒島!

在忙碌中忘記自我的行為,形成機械般的肢體重複,追逐效率的同時已然忘記生活的初心。此刻的察克,等同於流浪在荒島的冷血動物,沒有思考,沒有創新,甚至沒有情感的包裹。這種所謂城市精英形式的生存方式,反向地消磨著對於自我價值的思考。所以,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人類在原始中的進化,而是人類在文明中的退化。

電影裡,創作者們特意安排了一場空難,然後,將現代城市生活的察克,放置到了一個遠離大陸,並被大海包圍的孤島上。而電影故事從這裡開始,就已然慢慢呈現著一個沒有城市,沒有工業,沒有科技,沒有人煙的封閉空間

評分8.6,換作是我,恐怕很難走出這座荒島!

我倒是覺得,導演這是想要重新模擬人類進化的過程,只是,這種模擬的前提是,察克是一個現代人,他已經知道了人類進化的全部過程和基本原理。

所以,這部電影的重點,其實是直接剝離現代物質束縛之後,展現著人與動物最本質的區別,然後,讓熒幕外被物質利益緊緊捆綁的觀眾,在熒幕內察克返璞歸真的生存絕境中,重新好好思考一下,究竟什麼是現代化的文明?什麼是人類繼續進化的核心?

在電影裡,支撐察克生存下去的有兩樣東西,一樣是嵌著女友凱利照片的懷錶,一樣是用鮮血畫著人臉的排球,察克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威爾遜。照片代表著情感的寄託,而那個叫做威爾遜的排球,則一直是察克用來證明自己還是人類這一事實的工具,因為荒島上沒有交流的對象,自然,

排球威爾遜就成為了察克某種精神的寄託。

評分8.6,換作是我,恐怕很難走出這座荒島!

當所有物質的享受統統消失後,察克能做的,就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創造所需要的一切物品。

他開始製作工具,開始鑽木取火,開始捕撈魚蝦,如果,這些都是

來源於動物生存本能的話,那麼,他堅持四年多的時間,且沒有喪失掉對於現代生活的嚮往,並最終鼓起勇氣利用簡易木筏奔向文明,則完全來源於人類勇於探索且不斷思考和創新的精神動力。

評分8.6,換作是我,恐怕很難走出這座荒島!

人類文明垮塌之前的徵兆,就是個體和群體精神的同時淪喪,而人類文明建立後的標誌,則是物質富裕的同時能夠讓精神也得到充實。

所以,察克表面上是在荒島上求生存,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這是察克對於自我存在價值和文明社會中自我精神的一次梳理。

電影也在利用察克這個現代人在原始環境的生存過程,窺探著所謂的文明生活,然後冷靜地告訴熒幕外的觀眾,如果繼續沉迷於物質享受和利益誘惑而不能自已時,說不定,整個社會將會重新倒退回原始。

評分8.6,換作是我,恐怕很難走出這座荒島!

2

每個人都無法知曉明天的命運,可每個人都不能放棄探索明天的機會和勇氣,因為,只有不斷地思考和創新,人類才能夠在探索的道路上,建立起正常的生活秩序,最終,擺脫了飲毛茹血的原始,進入到了情感交織的文明。

這部電影,與其說是察克一個人的荒島求生,倒不如說是整個人類社會的荒島求生。因為,我們生活的社會本就是一座荒島,我們在進化和發展過程中能做的,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荒島上長出文明的果實。我這裡說的文明,不僅僅指的物質,同樣指的是精神。

試想一下,倘若人類精神一片荒蕪,那麼,文明社會又有何意義?

評分8.6,換作是我,恐怕很難走出這座荒島!

察克最終回到了現代社會,雖然,他失去了四年多的光陰,失去了摯愛的女友,甚至失去了工作的晉升,但是,他卻在荒島求生過程中,得到了一次重新進化的機會。

這種返璞歸真後的精神重生,比任何說教都來的那麼深刻。察克大概明白了,之前自己過分沉迷工作的愚蠢,

物質只是生存的條件,而自己卻不能成為物質的附庸。

電影最後,察克站在了現代文明的十字路口,此時,鏡頭從察克的面部特寫慢慢拉成了十字路口的全景。

有人認為,創作者是想表達察克重新迴歸現代後的不知所措,但我認為,這一次的察克是頭腦清楚的,他不再只是衝動地做著選擇,就像當初拋下女友匆忙坐上飛機那樣。他在思考,也在規劃,手邊的地圖有著明確的方向,心中的地圖也充滿著人生的自信。

評分8.6,換作是我,恐怕很難走出這座荒島!

所以,與其說把這部電影叫做“荒島餘生”,倒不如叫做“荒島重生”。經歷過原始洗禮後的迴歸,才能更加明白現代文明生活背後的深意。

察克說:你的房子真漂亮,凱利說:我這辦理的分期,還得還貸款。

察克說:你的女兒真漂亮,凱利說:她是非常調皮的。

從這些對話中可以看出,察克現在是滿足於生活帶來的幸福感,而凱利卻只是看到生活背後的殘酷性

反觀當下,我們何嘗不是現在的凱利和過去的察克呢?機械般的重複著生活的煩惱,只看重忙碌工作產生的效率,卻在物質過度追求中慢慢停滯了思考和創新的機會,而安逸帶來的麻木感,大概就是不敢打破規則和不敢勇於探索。

評分8.6,換作是我,恐怕很難走出這座荒島!

所以,真正可怕的並不是荒島的惡劣環境,而是我們的精神世界成為了一座“荒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