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劉邦誰厲害?

勇往直前vvvv


聲明: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愚見,如有議論,歡迎交流共進步!


首先,將二位大佬的生涯榮譽做個比較

劉邦

  • 漢太高祖皇帝,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
  •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統一有突出貢獻

曹操

  •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兩人都是帝王之身,都有開闢王朝之能力,也都是打江山的好手。劉邦命長,打下江山還能穩坐江山;曹操命短,打下江山,撒手人寰,為子孫造福矣!其實也很難說曹操的治國能力不及劉邦,只能說沒有機會展示!

回到題主問題上,若要判定曹操劉邦誰厲害?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 地位

漢朝開國皇帝高於曹魏政權奠基人,說白了,一個當第一代皇帝,一個沒來得及享受當皇帝!

2.對手

秦二世二年十月(前208年),劉邦率軍西征,一路高歌猛進,於次年十月,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滅亡秦朝。

高帝元年十二月(前203年),劉邦逼項羽退到垓下,用四面楚歌之計瓦解楚軍軍心,使得項羽自刎於烏江邊,滅亡楚國。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拜為騎都尉,大破黃巾軍

建安十三年(208年)發起赤壁之戰,與劉備,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直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洛陽

劉邦兩度滅亡一國之主,而曹操雖畢生征戰,卻並沒有完全消滅主要對手孫劉聯盟,所以劉邦勝出一籌!

3.民心

俗語說,等民心者得天下!還軍霸上時,劉邦召來秦地的父老豪傑說,你們被秦法折磨太久了,我可以把那些太過嚴厲的秦法去除,並且還讓當時秦朝官員堅守舊職位,同時還拒絕了秦人的犒勞!這種舉動,深得秦人民心。

反觀曹操,因其性格多疑,在演義的推崇下“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讓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當然,正史中他並沒有說過此類話,但我以常人的認知中對比可發現,這方面劉邦做的更好!

4.性格

劉邦從各方面書籍或影視中都給人一個很深的印象“無賴”。其實這個詞語在他身上反而顯得有點褒義詞的感覺,成王敗寇的思想!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面厚心黑,當項羽將其父親綁架威脅時,還能說出我與你為結拜兄弟,吾父即你爸!當項羽放回人質,劉邦卻背信棄義偷襲,最終一統江山。這種厚黑性格在他身上發揚的淋漓盡致!

曹操生性多疑,謹慎,擁有雄心壯志,堅韌,且文武雙全,知人善任,實為帥才!

這方面各有千秋,都屬於將身上性格色彩發揮到極致之人,所以不分上下!

ps:曹操是詩人、文學家、書法家,身上的才華橫溢,這本事可以甩劉邦幾條長安街。但感覺有點超出提綱範圍,所以不予對比!

綜上所述,劉邦肯定比曹操更厲害!不過借用曹操名言做個結束語,勝敗乃兵家常事!

歡迎補充交流,共同學習進步!


陳鑫xc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而劉邦則是大漢朝的開國皇帝,可謂功勳卓著,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謀略家和指揮家。要論二人誰更厲害一些,那還得綜合各方面的影響因素。


論出身,曹操是閻宦之後,時任驍騎校尉,但在許多公卿大臣眼裡身份是比較低賤的;而劉邦是農民出生,地地道道的一個地痞無賴,時任泗水亭亭長,四十出頭一事無成;然而曹操四十出頭已經是稱霸一方諸侯。所以論出身,曹操的起點明顯高於劉邦。


論帶兵及軍事才能。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飽讀詩書,熟知兵法,領兵打仗是一把好手;而劉邦他是草根出身,文化水平明顯沒有曹操高,但是他知人善用,物盡其才,用韓信的話說,漢王是領將的,不是領兵的,對於劉邦則是領將多多益善,因此,劉邦的軍事才能也不在曹操之下。

論智謀及韜略,曹操是有名的謀略家,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明顯劉邦不如曹操,但是劉邦他惜才,韓國人張良就是他收攬的謀士,他雖然謀略不及曹操,但是他有張良,可以彌補他這方面的劣勢。



論用人,曹操了劉邦一樣都是愛才惜才的主,都能夠收攬天下英才為自己所用。曹操多疑加之自身本就有能力,因此他對部下並不是完全信任。然而劉邦則不一樣,劉邦用人為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這方面劉邦做的確實比曹操好。


論文學,曹操在文學方面還是有很深的造詣,可謂是文采飛揚。但是劉邦雖然讀書不多,但是他寫了一首《大風歌》雖然只有三句,但是卻超越了謝了百首詩的乾隆。所以說他的文學成就雖略處劣勢,但完全不影響他的綜合成績。



最後再論兩人的成就以及功績。劉邦擊敗西楚霸王,實現了天下大統,建立大漢王朝,是漢朝的奠基人,功勳卓著。曹操雖然統一了北方,但是至死沒有完成天下統一。綜合各方面來看,劉邦的的確確比曹操強。



(全文完)


董慶江645


這個問題要看從哪一方面說。如果從個人能力上,曹操厲害;如果從用人和治國上,當然是劉邦厲害。

從個人能力上來說,曹操是個文武全才,他文能吟詩作賦,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詩篇。《魏書》記載,曹操“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曹操的詩歌在文學史上也很有名,尤其是《短歌行》,表現了“老驥伏櫪”的豪邁,歷來為人們稱讚。

行軍打仗,曹操也很有一套。他研究以前的兵法,還“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從研究到寫作,這曹操真夠厲害的。

相比而言,劉邦就不行了。他本人不愛讀書,也不讀書,自己也不會帶兵打仗。在這方面,簡直被曹操甩幾條街都遠。

從用人上來說,劉邦勝過曹操。劉邦自己不會帶兵,但他會用人。他手下聚集了很多謀士、將軍。這些人給他出主意,為他打江山。可以說,沒有這些人,劉邦不可能成事。韓信說劉邦不善帶兵,但善於駕馭帶兵打仗的將軍,這一點說的非常正確。韓信向劉邦討要齊王封號,這事如果發生在曹操軍營中,曹操絕不會答應。但劉邦答應了,可見劉邦在用人上要甩曹操幾條街。

曹操手下也聚集了很多謀士和將軍,但曹操的用人態度遠遠比不上劉邦。他對人懷疑,用人多用曹家和夏侯家的人,也就是說,他用的多是自己家的人,可見他還是對別人不放心。

個人能力再強,也比不上團隊的力量。這也是劉邦能建立大漢王朝,而曹操只是佔據中原的原因之一。其實,從劉邦和曹操在歷史上所處的位置,也能很明顯地區分誰更厲害。一個建立西漢王朝,一個半壁江山,怎麼能相提並論呢?


讀史坊


曹操和劉邦這倆人誰厲害這個問題(秉燭讀春秋)認為曹操更勝一籌,也就是說曹操比劉邦厲害。我的依據是這樣的。


曹操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曹魏集團的總瓢把子。曹操小名曹阿瞞,小時候和劉邦有一拼,都屬於“放屁崩坑,尿泡活泥”的主。長大了總之沒跑偏,曹操討董卓,戰官渡,殺袁紹、袁術兄弟,統一了北方。

大局初定奉迎天子劉協,恢復農業生產,屯田養兵,件件漂亮,步步為殺。他的座右銘“我寧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的人生信條,曾激勵了無數的地痞流氓。以至於有些人說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我則認為曹操“真小人,實君子”。如果不是這樣,他手下聚集那麼多的文臣、武將如何解釋呢?沒有一定的魅力和號召力,那些能人會服你?當時漢朝皇帝和他相比就是渣渣。不是曹操太強大,其實是劉邦的後代東漢皇帝無能罷了。


不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罪名他推卸不掉。劉邦的基因按說夠強大了,但是到了東漢末年的劉家子孫,幾乎個個是傀儡皇帝。不過劉邦的旁系子孫劉備還湊合,基本能和曹操過上幾招,說實話要不是有諸葛亮撐著,估計劉備被曹操趕的沒立足之地,曹操煮酒論英雄說的那句話:天下英雄非使君和曹爾,那都是羅貫中往劉備臉上貼金。在同時代,曹操完勝劉邦的子孫。從側面可以說明,劉家基因不過如此。

說曹操之所以比劉邦厲害還有如下幾點:第一,曹操的智囊團比劉邦厲害。我們來看曹操的謀士有誰?


NO1.郭嘉: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的把握上經常有精闢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稱霸過程中謀功至偉。郭嘉達於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也被傳為佳話。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烏丸清剿袁勢餘患後,篤疾而夭,年僅三十八歲。

NO2.荀彧(yù):荀彧(yù),(163—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曹操部下謀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諡曰敬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數十年,後人敬稱他為“荀令君”。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

NO3.賈詡:魏太尉。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先從董卓,後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二敗了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操佔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為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在曹操立繼位人問題上賈詡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後稱帝封其官為太尉、魏壽亭侯。曹丕問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反。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死時七十七歲。



NO1.後期謀士之司馬懿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世稱號冢虎、管兵伐,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幼麒(姜維)冢虎(司馬懿)一說。早年任文學掾,後任主簿,是曹操帳下謀士之一,但前期並不出名。後來司馬懿協助曹丕代漢,出謀五路伐蜀,開始嶄露頭角,在曹丕病逝前成為顧命大臣。


反觀劉邦謀士也就是漢初三傑張良、韓信和蕭何。你可能會說,曹魏集團的謀士誰能是漢張良的對手?我反問你:諸葛亮和張良誰厲害?當然諸葛亮厲害了。但諸葛亮六出祁山都被司馬懿擋了回去。這樣得出結論,司馬懿完勝張良。所以說曹操比劉邦厲害。

另一方面曹操比劉邦厲害的地方就是曹操能禮賢下士,而劉邦最看不起文人。證據如下:

三國時代 ,曹操集團最重要的戰役官渡之戰決定著曹操的千秋功業。交戰雙方曹操與袁紹,曾經一度呈現膠著狀態,難分高下。這個時候,袁紹的謀士許攸來投奔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後,曹操喜出望外,為了迎接許攸,居然忘記穿鞋子就跑了出去,“跣出迎之”。可見曹操重視人才。

反觀劉邦又是怎樣做的呢?最著名的是往文人帽子裡灑尿。還有一次是不見儒生。有一天,儒生酈食其來防。門衛進去通報說,酈食其來了,劉邦問:是個什麼樣的人?門衛回答:看他的舉止打扮,像個儒生。劉邦不喜歡儒家的教義,曾經往儒生的帽子裡撒過尿。這次聽說酈食其是個儒生,便說:我正忙著天下大事,沒有時間見儒生。門衛把劉邦的話傳給了酈食其。酈食其十分生氣,瞪著大眼,手持寶劍,說:“快點!再去告訴沛公一聲,我是高陽酒徒,並不是一個儒生。”由此可見,劉邦不待見文人的程度,逼得文化人說粗話。



綜上所述,曹操和劉邦雖然都不是完美的人,但都做出了很大成績,不過在我看來,曹操略勝劉邦,但取得的成就不如劉邦。


秉燭讀春秋


這要看是從能力上比,還是從業績上比。從能力方面比較,當然是魏武帝曹操厲害;從業績方面比較,應該是漢高祖劉邦厲害。

曹操和劉邦都崛起於群雄爭霸的亂世。曹操處在黃巾起義後的東漢末年,是大漢集團的最後一個CEO;劉邦處在陳勝吳廣起義後的西漢初年,是大漢集團的最先一個CEO。因為是家天下,所以曹操是為劉邦的後裔打工。

論能力,曹操橫槊賦詩,文武雙全,懂政治,懂經濟,懂外交,會管理,會用人,會決策。最厲害的是,曹操的軍事才能和文學才華舉世無雙,以弱勝強的官渡之戰是軍事史上永遠的經典,奇峰突起的建安風骨是文學史上不朽的豐碑。論業績,曹操殫精竭力,卻只是統一了中國的北方,而且沒有使漢祚得以延續。

論業績,劉邦推翻暴秦,戰勝強楚,建立了一統江山,大漢王朝。無論是與世界其它地方橫比,還是與以後歷朝歷代縱比,大漢王朝和大漢民族都是最強大的。曹操一生努力維持的,不過是劉邦創立的江山社稷和文化傳承。論能力,劉邦也能揮劍斬蛇,卻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看不起讀書人,讀書人也看不起他。

曹操和劉邦都不拘一格,唯才是舉,麾下謀臣武士如雲。但是曹操親力親為多一些,劉邦則更善於發揮別人的長處。

曹操和劉邦都被別人傷害得很厲害。其中曹操被稱為奸雄;劉邦被叫做豎子。然而他們都真正的英雄。


柳如嫿


曹操是三國時代特牛叉的人,一個政治家 軍事家 詩人而且又是個特牛的教育家,他的兒子曹丕、曹植都是在文學上特牛的人物。而漢高祖就比較輕視學術讀書人,把讀書人的帽子當夜壺。曹操他統一了中國北方,這點相對於漢高祖來說就沒有劉邦幸運。這不能說曹操沒有劉邦厲害。筆者認為這更能凸顯曹操的牛叉,漢高祖的對手項羽著實太感情用事,沒有一個統帥的基本素質。

而曹操的對手都是政治上的老手,你們看看劉備,那真是打不死的小強,投靠公孫瓚、袁紹、陶謙、呂布、曹操、劉表,最後在紛爭的時代割據一方,成為上市公司的CEO,最後直接和曹操對幹。而孫權典型的牆頭草,十分了不得誰強,政治上就倒向誰。一會罵曹操是老賊,一會稱臣於曹操。個個都是政治能手,合縱連橫玩的溜,不服不行啊。相比於項羽那簡直是翹楚的孫劉。也就是說項羽政治上太菜了。

在政治是上劉邦是屬於倒退,在秦始皇改分封制為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而小秦始皇幾歲的劉邦,則還是實行分封制和郡縣制並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再次凸顯。為幾十年後七國之亂留下隱患。

相比曹操,曹操在統一中國北方後,實行屯田制,修養聲息。任用賢士,打破門閥的成見,舉用寒士,對門閥進行利用和打壓,相對的鞏固了中央的權利,為西晉統一全國做好了物質基礎。


歷史春秋網


我們之所以自稱漢人、漢族,漢文化,這都是由於我們對大漢王朝的認可。作為我國古代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兩漢並立四百餘年也是歷史最長久的王朝,確實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而作為這個傳奇王朝的創立者劉邦,千百年來一直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作為第一個布衣出身的皇帝,不同於道骨仙風的三皇五帝,劉邦則是一個沾染一身世俗煙火氣的凡夫俗子。

劉邦身上有太多值得吐槽的點,有多少人同情功敗垂成的霸王項羽,就有多少人貶低劉邦不過是個齷齪無恥的流氓。可連熟讀二十四史,俯瞰天下英雄的毛偉人也不得不承認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縱觀劉邦的一生,讀一讀《史記》也就夠了。雖然作為一本官方傳記,太史公總喜歡加點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做點綴,這倒也為劉邦的性格特點描寫潤色不少。

就說劉邦的出生,是當年其母劉媼在大澤岸邊夢遇真神,其父劉太公去找劉媼,一看哎呀媽呀

“則見蛟龍於其上”。回來劉媼就有了身孕,劉太公心裡估計是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劉邦生而不凡,龍顏美鬚髯,左大腿還長了72顆黑痣,也不知道誰那麼無聊給他數的。這樣面相的亂世成帝王,盛世那可就是流氓了。人們總罵劉邦也是不無道理的。

青年時期的劉邦沒幹過什麼正事,不事生產,好酒色。對未來也沒個規劃,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曾經因為仰慕信陵君二話不說就離家出走去追尋他,到了地才知道信陵君已經去世了,又灰溜溜的回家,結果還是不肯做事。

劉邦這些所作所為把他爹劉太公氣得半死。經常把遊手好閒的劉邦和勤勞能幹的二哥作比較,劉邦成就帝業之後還拿這事和太公開玩笑,問太公自己和二哥誰的產業更大,也可以說是相當記仇了。

說了這麼多缺點再說說優點,劉邦這人首當其衝的優勢就是酒量好,島主當然不是說會喝酒是優點,而是指劉邦為人豪爽大方豁達大度,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領袖氣質。每次他去酒館喝酒,就像一個活生生的廣告牌,吸引大量人來與諸君痛飲爾。

而且劉邦這人喝酒還喜歡賒賬,結果酒館老闆每次隱約看見劉邦頭上盤著一條龍,酒錢都沒敢收過他的。島主以後也在身上紋一條龍,看看能不能去免費喝酒。

劉邦雖然總是有點玩世不恭的態度,但能力還是有的,真要專心做一件事也能做成。比如現如今難倒無數人的國考,不學無術劉邦一咬牙一努力就輕鬆通過了,當上了公務員,當然官不大,沛縣泗水的亭長,就管個方圓十里地吧,也算幹了正事。

劉邦唯一一次與秦始皇相遇也是在當亭長的時候,劉邦遙望秦始皇浩浩蕩蕩的巡遊車隊,感嘆出了一句經典的:“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劉邦的一生之敵項羽在同一情景下也說過一句話,不過卻是:“彼可取而代之也”。

就這兩句話引起了各代史學家的多方位點評,有人說他們的勝負其實在這一刻就已經註定了。項羽其言雖霸氣十足卻盡顯他的年輕氣盛與鋒芒畢露,而劉邦的話,雖然意思差不太多,卻隱晦而不乏野心。嫩頭青和老江湖,確實高下立判了。


及至陳勝吳廣的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響徹雲霄,劉邦韜光養晦了半輩子,都已經48歲了,可關鍵時候一點不含糊,化身赤帝之子怒斬白蛇起義。也得益於這麼多行走江湖行俠仗義積攢下的人氣,主吏掾蕭何還有個監獄長曹參,屠夫樊噲,車伕夏侯嬰,鼓手周勃,這幾個與劉邦共稱沛縣六少的男人,擁護劉邦為首起兵,開展了一段傳奇之旅。

說起在這一段群雄爭霸的亂世中,劉邦展現出了許多特質,體現出了他是當之無愧的帝王之才。先說用人,劉邦成就帝業之後曾與韓信討論過用兵的事。韓信說自己將兵是多多益善,而劉邦雖不善將兵,卻善將將。形容可謂相當貼切了。

劉邦做領導,先是會識人,再是會用人,最後是用在對的地方。最典型的例子要數他對漢初三傑的評價:“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三個不同類型的人才,都有強於劉邦的地方,劉邦卻從不嫉賢妒能,反而能一眼看出他們適合的崗位,給他們提供舞臺展現自己的才華。

而且劉邦從來都不是那種表面上禮賢下士實則多加猜忌的虛偽作風。他綠林出身,原本是個驕傲自大的人,還挺看不起那些儒生,動不動就喜歡罵他們。而真知道對方有才華後,他又能放下身段道歉認錯且從諫如流。而且對於之前對他不利的人,只要現在對他有幫助,他也能盡釋前嫌安撫軍心,這更顯得難能可貴。

另外有一點,非常可怕,就是他在任何情況下,都有著能處亂不驚的異於常人的冷靜。就說鴻門宴那次,咱們總感嘆張良之奇謀,項伯之義氣,樊噲之勇猛,也要嘲笑兩句項羽的自大。可偏偏沒有一個人說另外一個主角劉邦的,因為他做的事太不起眼,卻也是所有人裡面最難的,那就是保持冷靜。

之前喝酒兩三下和項伯套上近乎這點小花招在之後的鴻門宴上簡直不值一提了。在鴻門宴上,項羽三番五次言語挑釁,座次安排上的輕視,都沒能動搖劉邦分毫,他依然神態自若,應答如流。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在這種命懸一線的時刻,劉邦依然以不變應萬變,最終一個尿遁全身而退,細思下來著實讓人佩服不已。

還有幾件事,一是劉邦和項羽對峙的時候,項羽把劉邦父親抓了,揚言要燉湯喝,劉邦的回覆是別忘了分我一杯羹。還有就是彭城戰敗後,劉邦落荒而逃之際,為了給車減負,一腳一個把自己一對兒女踢下了車。

這兩件事沒什麼可吹捧的,都不是好事,島主也不主張做劉邦這樣的人,大家罵也罵得對。卻不得不感嘆劉邦實在可怕,讓人不寒而慄。你可以說他沒有人性,卻更應該說他看穿了人性。

他牢牢抓住了項羽的貴族脾氣,項羽卻完全揣摩不透他的流氓本質。沒有任何規章制度可以束縛他,沒有任何愛恨情仇可以成為他的羈絆。冷靜到殘酷,讓他只做正確的事,他是天生的帝王。

還有諸如以民為本約法三章之類的事就不多提,這眾多的獨特的品質,讓劉邦從一個流氓無賴進化成了腹黑總裁,可以在楚漢爭霸屢戰屢敗後卻越挫越勇,最終以弱勝強。一將功成萬骨枯,他不在乎過程,他是最後的勝利者。

項羽,你輸得不冤啊。


建立漢朝之後劉邦也沒閒著,用他帝王權術把不可一世的韓信、彭越、英布這漢初三名將等天下英雄玩弄於股掌之間,一個個收拾了個遍。這其中當然也有許多曲折,這裡就不展開了,日後島主寫到相關人物再詳細探討一下。

劉邦,能否稱得上“最厲害的封建皇帝”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有後人評說吧。他這一生信任過很多人,也可以說沒信過任何人,他看透了很多人,卻沒沒有一個人能看透他。他把一切,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島主看來,劉邦這輩子,真情流露或許只有一次,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途經家鄉沛縣,再見父老鄉親,俯瞰錦繡山河。感嘆自己這一生的征程,

酒過三巡,劉邦心醉神迷,他親自擊築慷慨高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曲吟罷,忼慨傷懷,泣數行下。


軲轆島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厲害是什麼意思?文才?武功?成就?看問題不能過於偏面。評價一個人本就是極複雜的,摻雜個人主觀因素的事情,兩相比較則主觀性更強,很難公正。

所以事先聲明:以下觀點,僅代表蘿蔔個人觀點,可能您不會認同,但請保持理智評價。

劉邦於秦末亂世,以一介農夫(有點不務正業),48歲,先是從一個類似小村長的職位,押送役夫,任務失敗,逃亡到芒碭山,而後回到沛縣,揭竿而起,正式創業,歷經8年,一統天下做到了皇帝。



曹操生於漢末亂世,官宦之家,父親曹嵩更是著名大宦官曹騰的養子。從出身來看,曹操領先了劉邦好幾等,夠劉邦奮鬥幾十年的。

曹操真正意義上正式起兵是在董卓入京後,當時的曹操35歲,6年後,曹操控制了漢獻帝,又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平定張繡,袁紹等勢力,平定北方,赤壁敗孫劉聯軍,而後平定涼州,不久受封魏王。曹操受封魏王時,已經62歲了。

曹操花了近27年的時間,可以說是一輩子,才平定了北方,沒完成統一。而劉邦花費8年時間,徹底一統,孰強孰弱,不言而明。



有人可能說曹操面對的敵人不一樣,是孫權和劉備。要知道,劉邦面對的是強大的項羽。鴻溝議和,劉邦本來是可以和項羽兩分天下,劃江而治的,但是劉邦並沒有,劉邦抓住機會,聽信張良的建議,一鼓作氣,垓下合圍項羽,取得了勝利。

那麼,曹操有沒有一統的機會呢?答案是有,在劉備初入西川時,曹操已經奪戰了漢中,主簿劉曄建議,趁劉備未站穩蜀地,從漢中長驅直入,趕跑劉備。要知道劉備為了安撫蜀地民眾,殺了很多人,而劉備屬於異地創業,直到蜀漢滅亡,蜀地人民對劉備政權都沒有歸屬感。所以曹操絕對可以趁勢佔領蜀地,而後緩圖東吳,進而一統天下的。

但是當時曹操並沒有聽從劉曄的建議,等到明白其中道理,劉備已經站穩了蜀地。所以劉邦善於把握機會,而曹操則在這方面差了點。



至於御人能力,要知道,劉邦可是有漢初三傑的,而且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劉邦則善於御將。曹操呢,性格缺點特別明顯,好色丟了曹昂,典韋,驕傲敗於赤壁。曹操的手下明顯缺乏一個韓信,諸葛亮,周瑜之流的人物。曹魏有一個司馬懿,可惜的是,司馬懿開始領兵的時候,曹操死了快10年了。明顯,御人能力曹操不及劉邦。

可能還會有人說漢末的環境和條件比秦末強很多,很難一統,但是不要忘了,人是會變的,而且漢末的英才明顯比秦末要多,可能花費時間較長,但未必不能一統,曹操明顯沒有把握機會,劉邦在這方面明顯強不少。

綜述,劉邦在諸多方面勝過曹操。


蘿蔔說


看到很多無知的回答,對我國的歷史教育感到很深痛。郭嘉曾在官渡之戰說過一個十勝論,我也來評價一個十勝論。

首先看人生成就,曹操是富貴子弟出身,而劉邦是草根出身。劉邦建立漢朝稱帝,曹操65歲死去還是半壁江山。這就如同一個人從40分到了80分,另一個從0分到了95分,差距不言而喻。

2,看胸懷,小說演義不做數的,曹操早年得到荀彧的支持,荀彧是世家子第,對漢室懷有一份感情,晚年的時候荀彧因為反對曹操成王,而鬱郁而死,曹操為了自己的野心,經常懷疑手下人,可見胸懷一般。劉邦則相反,他在稱帝前用人不疑,這是成大事者的潛質。韓信提出做齊王他馬上答應。

3,看對手,曹操的對手其實相當弱小,劉備完全是三國演義的產物,歷史上的劉備如同流寇一般,孫權也只是一個軍閥。而劉邦的對手,秦后羿和項羽都有著正統和民心,實力也是很強。

4,看影響,曹操其實就是趁漢室衰弱,牆倒眾人推來出來割據一方,曹魏大多數時間只是一個地方性政權,其影響是加劇了華夏的內耗,是五胡亂華的根源。劉邦則是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使中國第一次鐵板一塊。

5,看道義,曹操前面靈帝是昏庸,但靈帝兩個兒子,登基時只有13歲左右和9歲,這不是說昏君逼得民反,而是大臣想過一把皇帝癮,曹賊為了私慾野心膨脹。所以說曹操更像王莽,不像劉邦項羽。

6,看古人的評價,大家總以為劉邦軍事能力不行,但是劉邦懂得完全信任韓信,力排眾議,而曹操總是自己抓著兵權不放,這就如同一個打工仔,沒有當皇帝的命。韓信評價劉邦,善於將將,這才是統帥的高度。

7,看立嗣問題,劉邦儘管小妾眾多,但是還是沒有廢棄長子,大事不糊塗。曹操和丁氏沒有孩子,養子曹昂也被自己坑死不說,在立嗣問題上猶豫不決,導致兄弟相殘。

8,看傳承,漢朝傳了24帝,而且後面也不乏明君,輩分也有20代了,曹魏幾乎三世而亡,曹睿之後曹魏已經滅亡,再為別人做嫁衣罷了。

9,看對待百姓,劉邦時期,大多數百姓生活比秦末改善。曹操早年為度過饑荒,曾以人肉為糧,連年戰亂,導致中原十室九空,邊疆領土也多有丟失。

10,看行事方式,曹操經常就是做樣子給自己看,過麥田完全不用把自己放進去,壓壞了麥子,搞了個割發代首,經常挖掘古墓,欺壓漢天子,可以說曹操是中國亂臣賊子的祖師爺。劉邦則是善待秦王室,後來項羽殺了子英,喪盡民心,而劉邦基本不擾民,劉邦能勝利,而曹操不能一統天下的根本原因在於民心。

很多人受易中天教授等一批磚家影響太深,曹操是有一定的貢獻,但我認為他過大於功,華夏積弱,漢人不再尚武自曹操始,這種沒有能力取代前朝就出來霍亂天下的行為也是曹操開始。劉邦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和繁榮,不管他為人是狠辣還是寬容。而曹操,最多是割據一方的軍閥,二人沒有任何可比性。歷史就是當時的背景,不要拿一些現代的尺子去解讀歷史,割裂的歷史沒有任何生命力。


Sunnysummary


曹操的個人實力非常的強悍,曹操是英雄,英雄是無法聚集天下英雄為其效力的;劉邦則不然,劉邦是個凡人,凡人是需要輔佐的,所以劉邦身邊聚集了當時天下最頂尖的人才。

劉邦此人發跡也很晚,個人的綜合實力,也不是很厲害,所謂文不能治國,武不能安邦,但是劉邦有一個能力非常厲害,那就是奴下的本領,對於手下人的駕馭可謂爐火純青,使得一時之間天下豪傑盡皆歸其調遣。韓信曾對人說過,為何他不願為項羽效力,因為項羽是英雄,英雄是不需要人輔佐的,但是劉邦則是平庸之人,平庸之人是需要人來輔佐的。想想也對,因為曹操的個人實力太強了,所以他也就很難聚集天下最頂級的人,為其效力了,既然不能為其所用,那麼肯定就會成為其對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