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刘邦谁厉害?

勇往直前vvvv


声明: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愚见,如有议论,欢迎交流共进步!


首先,将二位大佬的生涯荣誉做个比较

刘邦

  • 汉太高祖皇帝,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统一有突出贡献

曹操

  •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两人都是帝王之身,都有开辟王朝之能力,也都是打江山的好手。刘邦命长,打下江山还能稳坐江山;曹操命短,打下江山,撒手人寰,为子孙造福矣!其实也很难说曹操的治国能力不及刘邦,只能说没有机会展示!

回到题主问题上,若要判定曹操刘邦谁厉害?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 地位

汉朝开国皇帝高于曹魏政权奠基人,说白了,一个当第一代皇帝,一个没来得及享受当皇帝!

2.对手

秦二世二年十月(前208年),刘邦率军西征,一路高歌猛进,于次年十月,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灭亡秦朝。

高帝元年十二月(前203年),刘邦逼项羽退到垓下,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楚军军心,使得项羽自刎于乌江边,灭亡楚国。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拜为骑都尉,大破黄巾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发起赤壁之战,与刘备,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直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洛阳

刘邦两度灭亡一国之主,而曹操虽毕生征战,却并没有完全消灭主要对手孙刘联盟,所以刘邦胜出一筹!

3.民心

俗语说,等民心者得天下!还军霸上时,刘邦召来秦地的父老豪杰说,你们被秦法折磨太久了,我可以把那些太过严厉的秦法去除,并且还让当时秦朝官员坚守旧职位,同时还拒绝了秦人的犒劳!这种举动,深得秦人民心。

反观曹操,因其性格多疑,在演义的推崇下“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让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正史中他并没有说过此类话,但我以常人的认知中对比可发现,这方面刘邦做的更好!

4.性格

刘邦从各方面书籍或影视中都给人一个很深的印象“无赖”。其实这个词语在他身上反而显得有点褒义词的感觉,成王败寇的思想!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面厚心黑,当项羽将其父亲绑架威胁时,还能说出我与你为结拜兄弟,吾父即你爸!当项羽放回人质,刘邦却背信弃义偷袭,最终一统江山。这种厚黑性格在他身上发扬的淋漓尽致!

曹操生性多疑,谨慎,拥有雄心壮志,坚韧,且文武双全,知人善任,实为帅才!

这方面各有千秋,都属于将身上性格色彩发挥到极致之人,所以不分上下!

ps:曹操是诗人、文学家、书法家,身上的才华横溢,这本事可以甩刘邦几条长安街。但感觉有点超出提纲范围,所以不予对比!

综上所述,刘邦肯定比曹操更厉害!不过借用曹操名言做个结束语,胜败乃兵家常事!

欢迎补充交流,共同学习进步!


陈鑫xc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刘邦则是大汉朝的开国皇帝,可谓功勋卓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和指挥家。要论二人谁更厉害一些,那还得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论出身,曹操是阎宦之后,时任骁骑校尉,但在许多公卿大臣眼里身份是比较低贱的;而刘邦是农民出生,地地道道的一个地痞无赖,时任泗水亭亭长,四十出头一事无成;然而曹操四十出头已经是称霸一方诸侯。所以论出身,曹操的起点明显高于刘邦。


论带兵及军事才能。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饱读诗书,熟知兵法,领兵打仗是一把好手;而刘邦他是草根出身,文化水平明显没有曹操高,但是他知人善用,物尽其才,用韩信的话说,汉王是领将的,不是领兵的,对于刘邦则是领将多多益善,因此,刘邦的军事才能也不在曹操之下。

论智谋及韬略,曹操是有名的谋略家,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明显刘邦不如曹操,但是刘邦他惜才,韩国人张良就是他收揽的谋士,他虽然谋略不及曹操,但是他有张良,可以弥补他这方面的劣势。



论用人,曹操了刘邦一样都是爱才惜才的主,都能够收揽天下英才为自己所用。曹操多疑加之自身本就有能力,因此他对部下并不是完全信任。然而刘邦则不一样,刘邦用人为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这方面刘邦做的确实比曹操好。


论文学,曹操在文学方面还是有很深的造诣,可谓是文采飞扬。但是刘邦虽然读书不多,但是他写了一首《大风歌》虽然只有三句,但是却超越了谢了百首诗的乾隆。所以说他的文学成就虽略处劣势,但完全不影响他的综合成绩。



最后再论两人的成就以及功绩。刘邦击败西楚霸王,实现了天下大统,建立大汉王朝,是汉朝的奠基人,功勋卓著。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是至死没有完成天下统一。综合各方面来看,刘邦的的确确比曹操强。



(全文完)


董庆江645


这个问题要看从哪一方面说。如果从个人能力上,曹操厉害;如果从用人和治国上,当然是刘邦厉害。

从个人能力上来说,曹操是个文武全才,他文能吟诗作赋,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魏书》记载,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曹操的诗歌在文学史上也很有名,尤其是《短歌行》,表现了“老骥伏枥”的豪迈,历来为人们称赞。

行军打仗,曹操也很有一套。他研究以前的兵法,还“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从研究到写作,这曹操真够厉害的。

相比而言,刘邦就不行了。他本人不爱读书,也不读书,自己也不会带兵打仗。在这方面,简直被曹操甩几条街都远。

从用人上来说,刘邦胜过曹操。刘邦自己不会带兵,但他会用人。他手下聚集了很多谋士、将军。这些人给他出主意,为他打江山。可以说,没有这些人,刘邦不可能成事。韩信说刘邦不善带兵,但善于驾驭带兵打仗的将军,这一点说的非常正确。韩信向刘邦讨要齐王封号,这事如果发生在曹操军营中,曹操绝不会答应。但刘邦答应了,可见刘邦在用人上要甩曹操几条街。

曹操手下也聚集了很多谋士和将军,但曹操的用人态度远远比不上刘邦。他对人怀疑,用人多用曹家和夏侯家的人,也就是说,他用的多是自己家的人,可见他还是对别人不放心。

个人能力再强,也比不上团队的力量。这也是刘邦能建立大汉王朝,而曹操只是占据中原的原因之一。其实,从刘邦和曹操在历史上所处的位置,也能很明显地区分谁更厉害。一个建立西汉王朝,一个半壁江山,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读史坊


曹操和刘邦这俩人谁厉害这个问题(秉烛读春秋)认为曹操更胜一筹,也就是说曹操比刘邦厉害。我的依据是这样的。


曹操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曹魏集团的总瓢把子。曹操小名曹阿瞒,小时候和刘邦有一拼,都属于“放屁崩坑,尿泡活泥”的主。长大了总之没跑偏,曹操讨董卓,战官渡,杀袁绍、袁术兄弟,统一了北方。

大局初定奉迎天子刘协,恢复农业生产,屯田养兵,件件漂亮,步步为杀。他的座右铭“我宁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的人生信条,曾激励了无数的地痞流氓。以至于有些人说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我则认为曹操“真小人,实君子”。如果不是这样,他手下聚集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如何解释呢?没有一定的魅力和号召力,那些能人会服你?当时汉朝皇帝和他相比就是渣渣。不是曹操太强大,其实是刘邦的后代东汉皇帝无能罢了。


不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他推卸不掉。刘邦的基因按说够强大了,但是到了东汉末年的刘家子孙,几乎个个是傀儡皇帝。不过刘邦的旁系子孙刘备还凑合,基本能和曹操过上几招,说实话要不是有诸葛亮撑着,估计刘备被曹操赶的没立足之地,曹操煮酒论英雄说的那句话:天下英雄非使君和曹尔,那都是罗贯中往刘备脸上贴金。在同时代,曹操完胜刘邦的子孙。从侧面可以说明,刘家基因不过如此。

说曹操之所以比刘邦厉害还有如下几点:第一,曹操的智囊团比刘邦厉害。我们来看曹操的谋士有谁?


NO1.郭嘉: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称霸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NO2.荀彧(yù):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谋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数十年,后人敬称他为“荀令君”。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

NO3.贾诩:魏太尉。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先从董卓,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二败了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亭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反。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



NO1.后期谋士之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世称号冢虎、管兵伐,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幼麒(姜维)冢虎(司马懿)一说。早年任文学掾,后任主簿,是曹操帐下谋士之一,但前期并不出名。后来司马懿协助曹丕代汉,出谋五路伐蜀,开始崭露头角,在曹丕病逝前成为顾命大臣。


反观刘邦谋士也就是汉初三杰张良、韩信和萧何。你可能会说,曹魏集团的谋士谁能是汉张良的对手?我反问你:诸葛亮和张良谁厉害?当然诸葛亮厉害了。但诸葛亮六出祁山都被司马懿挡了回去。这样得出结论,司马懿完胜张良。所以说曹操比刘邦厉害。

另一方面曹操比刘邦厉害的地方就是曹操能礼贤下士,而刘邦最看不起文人。证据如下:

三国时代 ,曹操集团最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决定着曹操的千秋功业。交战双方曹操与袁绍,曾经一度呈现胶着状态,难分高下。这个时候,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奔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曹操喜出望外,为了迎接许攸,居然忘记穿鞋子就跑了出去,“跣出迎之”。可见曹操重视人才。

反观刘邦又是怎样做的呢?最著名的是往文人帽子里洒尿。还有一次是不见儒生。有一天,儒生郦食其来防。门卫进去通报说,郦食其来了,刘邦问:是个什么样的人?门卫回答:看他的举止打扮,像个儒生。刘邦不喜欢儒家的教义,曾经往儒生的帽子里撒过尿。这次听说郦食其是个儒生,便说:我正忙着天下大事,没有时间见儒生。门卫把刘邦的话传给了郦食其。郦食其十分生气,瞪着大眼,手持宝剑,说:“快点!再去告诉沛公一声,我是高阳酒徒,并不是一个儒生。”由此可见,刘邦不待见文人的程度,逼得文化人说粗话。



综上所述,曹操和刘邦虽然都不是完美的人,但都做出了很大成绩,不过在我看来,曹操略胜刘邦,但取得的成就不如刘邦。


秉烛读春秋


这要看是从能力上比,还是从业绩上比。从能力方面比较,当然是魏武帝曹操厉害;从业绩方面比较,应该是汉高祖刘邦厉害。

曹操和刘邦都崛起于群雄争霸的乱世。曹操处在黄巾起义后的东汉末年,是大汉集团的最后一个CEO;刘邦处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西汉初年,是大汉集团的最先一个CEO。因为是家天下,所以曹操是为刘邦的后裔打工。

论能力,曹操横槊赋诗,文武双全,懂政治,懂经济,懂外交,会管理,会用人,会决策。最厉害的是,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文学才华举世无双,以弱胜强的官渡之战是军事史上永远的经典,奇峰突起的建安风骨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论业绩,曹操殚精竭力,却只是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且没有使汉祚得以延续。

论业绩,刘邦推翻暴秦,战胜强楚,建立了一统江山,大汉王朝。无论是与世界其它地方横比,还是与以后历朝历代纵比,大汉王朝和大汉民族都是最强大的。曹操一生努力维持的,不过是刘邦创立的江山社稷和文化传承。论能力,刘邦也能挥剑斩蛇,却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看不起读书人,读书人也看不起他。

曹操和刘邦都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麾下谋臣武士如云。但是曹操亲力亲为多一些,刘邦则更善于发挥别人的长处。

曹操和刘邦都被别人伤害得很厉害。其中曹操被称为奸雄;刘邦被叫做竖子。然而他们都真正的英雄。


柳如婳


曹操是三国时代特牛叉的人,一个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而且又是个特牛的教育家,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在文学上特牛的人物。而汉高祖就比较轻视学术读书人,把读书人的帽子当夜壶。曹操他统一了中国北方,这点相对于汉高祖来说就没有刘邦幸运。这不能说曹操没有刘邦厉害。笔者认为这更能凸显曹操的牛叉,汉高祖的对手项羽着实太感情用事,没有一个统帅的基本素质。

而曹操的对手都是政治上的老手,你们看看刘备,那真是打不死的小强,投靠公孙瓒、袁绍、陶谦、吕布、曹操、刘表,最后在纷争的时代割据一方,成为上市公司的CEO,最后直接和曹操对干。而孙权典型的墙头草,十分了不得谁强,政治上就倒向谁。一会骂曹操是老贼,一会称臣于曹操。个个都是政治能手,合纵连横玩的溜,不服不行啊。相比于项羽那简直是翘楚的孙刘。也就是说项羽政治上太菜了。

在政治是上刘邦是属于倒退,在秦始皇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而小秦始皇几岁的刘邦,则还是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再次凸显。为几十年后七国之乱留下隐患。

相比曹操,曹操在统一中国北方后,实行屯田制,修养声息。任用贤士,打破门阀的成见,举用寒士,对门阀进行利用和打压,相对的巩固了中央的权利,为西晋统一全国做好了物质基础。


历史春秋网


我们之所以自称汉人、汉族,汉文化,这都是由于我们对大汉王朝的认可。作为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两汉并立四百余年也是历史最长久的王朝,确实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而作为这个传奇王朝的创立者刘邦,千百年来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作为第一个布衣出身的皇帝,不同于道骨仙风的三皇五帝,刘邦则是一个沾染一身世俗烟火气的凡夫俗子。

刘邦身上有太多值得吐槽的点,有多少人同情功败垂成的霸王项羽,就有多少人贬低刘邦不过是个龌龊无耻的流氓。可连熟读二十四史,俯瞰天下英雄的毛伟人也不得不承认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纵观刘邦的一生,读一读《史记》也就够了。虽然作为一本官方传记,太史公总喜欢加点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做点缀,这倒也为刘邦的性格特点描写润色不少。

就说刘邦的出生,是当年其母刘媪在大泽岸边梦遇真神,其父刘太公去找刘媪,一看哎呀妈呀

“则见蛟龙于其上”。回来刘媪就有了身孕,刘太公心里估计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刘邦生而不凡,龙颜美须髯,左大腿还长了72颗黑痣,也不知道谁那么无聊给他数的。这样面相的乱世成帝王,盛世那可就是流氓了。人们总骂刘邦也是不无道理的。

青年时期的刘邦没干过什么正事,不事生产,好酒色。对未来也没个规划,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曾经因为仰慕信陵君二话不说就离家出走去追寻他,到了地才知道信陵君已经去世了,又灰溜溜的回家,结果还是不肯做事。

刘邦这些所作所为把他爹刘太公气得半死。经常把游手好闲的刘邦和勤劳能干的二哥作比较,刘邦成就帝业之后还拿这事和太公开玩笑,问太公自己和二哥谁的产业更大,也可以说是相当记仇了。

说了这么多缺点再说说优点,刘邦这人首当其冲的优势就是酒量好,岛主当然不是说会喝酒是优点,而是指刘邦为人豪爽大方豁达大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每次他去酒馆喝酒,就像一个活生生的广告牌,吸引大量人来与诸君痛饮尔。

而且刘邦这人喝酒还喜欢赊账,结果酒馆老板每次隐约看见刘邦头上盘着一条龙,酒钱都没敢收过他的。岛主以后也在身上纹一条龙,看看能不能去免费喝酒。

刘邦虽然总是有点玩世不恭的态度,但能力还是有的,真要专心做一件事也能做成。比如现如今难倒无数人的国考,不学无术刘邦一咬牙一努力就轻松通过了,当上了公务员,当然官不大,沛县泗水的亭长,就管个方圆十里地吧,也算干了正事。

刘邦唯一一次与秦始皇相遇也是在当亭长的时候,刘邦遥望秦始皇浩浩荡荡的巡游车队,感叹出了一句经典的:“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的一生之敌项羽在同一情景下也说过一句话,不过却是:“彼可取而代之也”。

就这两句话引起了各代史学家的多方位点评,有人说他们的胜负其实在这一刻就已经注定了。项羽其言虽霸气十足却尽显他的年轻气盛与锋芒毕露,而刘邦的话,虽然意思差不太多,却隐晦而不乏野心。嫩头青和老江湖,确实高下立判了。


及至陈胜吴广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响彻云霄,刘邦韬光养晦了半辈子,都已经48岁了,可关键时候一点不含糊,化身赤帝之子怒斩白蛇起义。也得益于这么多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积攒下的人气,主吏掾萧何还有个监狱长曹参,屠夫樊哙,车夫夏侯婴,鼓手周勃,这几个与刘邦共称沛县六少的男人,拥护刘邦为首起兵,开展了一段传奇之旅。

说起在这一段群雄争霸的乱世中,刘邦展现出了许多特质,体现出了他是当之无愧的帝王之才。先说用人,刘邦成就帝业之后曾与韩信讨论过用兵的事。韩信说自己将兵是多多益善,而刘邦虽不善将兵,却善将将。形容可谓相当贴切了。

刘邦做领导,先是会识人,再是会用人,最后是用在对的地方。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他对汉初三杰的评价:“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这三个不同类型的人才,都有强于刘邦的地方,刘邦却从不嫉贤妒能,反而能一眼看出他们适合的岗位,给他们提供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

而且刘邦从来都不是那种表面上礼贤下士实则多加猜忌的虚伪作风。他绿林出身,原本是个骄傲自大的人,还挺看不起那些儒生,动不动就喜欢骂他们。而真知道对方有才华后,他又能放下身段道歉认错且从谏如流。而且对于之前对他不利的人,只要现在对他有帮助,他也能尽释前嫌安抚军心,这更显得难能可贵。

另外有一点,非常可怕,就是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着能处乱不惊的异于常人的冷静。就说鸿门宴那次,咱们总感叹张良之奇谋,项伯之义气,樊哙之勇猛,也要嘲笑两句项羽的自大。可偏偏没有一个人说另外一个主角刘邦的,因为他做的事太不起眼,却也是所有人里面最难的,那就是保持冷静。

之前喝酒两三下和项伯套上近乎这点小花招在之后的鸿门宴上简直不值一提了。在鸿门宴上,项羽三番五次言语挑衅,座次安排上的轻视,都没能动摇刘邦分毫,他依然神态自若,应答如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在这种命悬一线的时刻,刘邦依然以不变应万变,最终一个尿遁全身而退,细思下来着实让人佩服不已。

还有几件事,一是刘邦和项羽对峙的时候,项羽把刘邦父亲抓了,扬言要炖汤喝,刘邦的回复是别忘了分我一杯羹。还有就是彭城战败后,刘邦落荒而逃之际,为了给车减负,一脚一个把自己一对儿女踢下了车。

这两件事没什么可吹捧的,都不是好事,岛主也不主张做刘邦这样的人,大家骂也骂得对。却不得不感叹刘邦实在可怕,让人不寒而栗。你可以说他没有人性,却更应该说他看穿了人性。

他牢牢抓住了项羽的贵族脾气,项羽却完全揣摩不透他的流氓本质。没有任何规章制度可以束缚他,没有任何爱恨情仇可以成为他的羁绊。冷静到残酷,让他只做正确的事,他是天生的帝王。

还有诸如以民为本约法三章之类的事就不多提,这众多的独特的品质,让刘邦从一个流氓无赖进化成了腹黑总裁,可以在楚汉争霸屡战屡败后却越挫越勇,最终以弱胜强。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不在乎过程,他是最后的胜利者。

项羽,你输得不冤啊。


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也没闲着,用他帝王权术把不可一世的韩信、彭越、英布这汉初三名将等天下英雄玩弄于股掌之间,一个个收拾了个遍。这其中当然也有许多曲折,这里就不展开了,日后岛主写到相关人物再详细探讨一下。

刘邦,能否称得上“最厉害的封建皇帝”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有后人评说吧。他这一生信任过很多人,也可以说没信过任何人,他看透了很多人,却没没有一个人能看透他。他把一切,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岛主看来,刘邦这辈子,真情流露或许只有一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途经家乡沛县,再见父老乡亲,俯瞰锦绣山河。感叹自己这一生的征程,

酒过三巡,刘邦心醉神迷,他亲自击筑慷慨高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曲吟罢,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轱辘岛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厉害是什么意思?文才?武功?成就?看问题不能过于偏面。评价一个人本就是极复杂的,掺杂个人主观因素的事情,两相比较则主观性更强,很难公正。

所以事先声明:以下观点,仅代表萝卜个人观点,可能您不会认同,但请保持理智评价。

刘邦于秦末乱世,以一介农夫(有点不务正业),48岁,先是从一个类似小村长的职位,押送役夫,任务失败,逃亡到芒砀山,而后回到沛县,揭竿而起,正式创业,历经8年,一统天下做到了皇帝。



曹操生于汉末乱世,官宦之家,父亲曹嵩更是著名大宦官曹腾的养子。从出身来看,曹操领先了刘邦好几等,够刘邦奋斗几十年的。

曹操真正意义上正式起兵是在董卓入京后,当时的曹操35岁,6年后,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又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平定张绣,袁绍等势力,平定北方,赤壁败孙刘联军,而后平定凉州,不久受封魏王。曹操受封魏王时,已经62岁了。

曹操花了近27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一辈子,才平定了北方,没完成统一。而刘邦花费8年时间,彻底一统,孰强孰弱,不言而明。



有人可能说曹操面对的敌人不一样,是孙权和刘备。要知道,刘邦面对的是强大的项羽。鸿沟议和,刘邦本来是可以和项羽两分天下,划江而治的,但是刘邦并没有,刘邦抓住机会,听信张良的建议,一鼓作气,垓下合围项羽,取得了胜利。

那么,曹操有没有一统的机会呢?答案是有,在刘备初入西川时,曹操已经夺战了汉中,主簿刘晔建议,趁刘备未站稳蜀地,从汉中长驱直入,赶跑刘备。要知道刘备为了安抚蜀地民众,杀了很多人,而刘备属于异地创业,直到蜀汉灭亡,蜀地人民对刘备政权都没有归属感。所以曹操绝对可以趁势占领蜀地,而后缓图东吴,进而一统天下的。

但是当时曹操并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等到明白其中道理,刘备已经站稳了蜀地。所以刘邦善于把握机会,而曹操则在这方面差了点。



至于御人能力,要知道,刘邦可是有汉初三杰的,而且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则善于御将。曹操呢,性格缺点特别明显,好色丢了曹昂,典韦,骄傲败于赤壁。曹操的手下明显缺乏一个韩信,诸葛亮,周瑜之流的人物。曹魏有一个司马懿,可惜的是,司马懿开始领兵的时候,曹操死了快10年了。明显,御人能力曹操不及刘邦。

可能还会有人说汉末的环境和条件比秦末强很多,很难一统,但是不要忘了,人是会变的,而且汉末的英才明显比秦末要多,可能花费时间较长,但未必不能一统,曹操明显没有把握机会,刘邦在这方面明显强不少。

综述,刘邦在诸多方面胜过曹操。


萝卜说


看到很多无知的回答,对我国的历史教育感到很深痛。郭嘉曾在官渡之战说过一个十胜论,我也来评价一个十胜论。

首先看人生成就,曹操是富贵子弟出身,而刘邦是草根出身。刘邦建立汉朝称帝,曹操65岁死去还是半壁江山。这就如同一个人从40分到了80分,另一个从0分到了95分,差距不言而喻。

2,看胸怀,小说演义不做数的,曹操早年得到荀彧的支持,荀彧是世家子第,对汉室怀有一份感情,晚年的时候荀彧因为反对曹操成王,而郁郁而死,曹操为了自己的野心,经常怀疑手下人,可见胸怀一般。刘邦则相反,他在称帝前用人不疑,这是成大事者的潜质。韩信提出做齐王他马上答应。

3,看对手,曹操的对手其实相当弱小,刘备完全是三国演义的产物,历史上的刘备如同流寇一般,孙权也只是一个军阀。而刘邦的对手,秦后羿和项羽都有着正统和民心,实力也是很强。

4,看影响,曹操其实就是趁汉室衰弱,墙倒众人推来出来割据一方,曹魏大多数时间只是一个地方性政权,其影响是加剧了华夏的内耗,是五胡乱华的根源。刘邦则是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使中国第一次铁板一块。

5,看道义,曹操前面灵帝是昏庸,但灵帝两个儿子,登基时只有13岁左右和9岁,这不是说昏君逼得民反,而是大臣想过一把皇帝瘾,曹贼为了私欲野心膨胀。所以说曹操更像王莽,不像刘邦项羽。

6,看古人的评价,大家总以为刘邦军事能力不行,但是刘邦懂得完全信任韩信,力排众议,而曹操总是自己抓着兵权不放,这就如同一个打工仔,没有当皇帝的命。韩信评价刘邦,善于将将,这才是统帅的高度。

7,看立嗣问题,刘邦尽管小妾众多,但是还是没有废弃长子,大事不糊涂。曹操和丁氏没有孩子,养子曹昂也被自己坑死不说,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兄弟相残。

8,看传承,汉朝传了24帝,而且后面也不乏明君,辈分也有20代了,曹魏几乎三世而亡,曹睿之后曹魏已经灭亡,再为别人做嫁衣罢了。

9,看对待百姓,刘邦时期,大多数百姓生活比秦末改善。曹操早年为度过饥荒,曾以人肉为粮,连年战乱,导致中原十室九空,边疆领土也多有丢失。

10,看行事方式,曹操经常就是做样子给自己看,过麦田完全不用把自己放进去,压坏了麦子,搞了个割发代首,经常挖掘古墓,欺压汉天子,可以说曹操是中国乱臣贼子的祖师爷。刘邦则是善待秦王室,后来项羽杀了子英,丧尽民心,而刘邦基本不扰民,刘邦能胜利,而曹操不能一统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民心。

很多人受易中天教授等一批砖家影响太深,曹操是有一定的贡献,但我认为他过大于功,华夏积弱,汉人不再尚武自曹操始,这种没有能力取代前朝就出来霍乱天下的行为也是曹操开始。刘邦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不管他为人是狠辣还是宽容。而曹操,最多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二人没有任何可比性。历史就是当时的背景,不要拿一些现代的尺子去解读历史,割裂的历史没有任何生命力。


Sunnysummary


曹操的个人实力非常的强悍,曹操是英雄,英雄是无法聚集天下英雄为其效力的;刘邦则不然,刘邦是个凡人,凡人是需要辅佐的,所以刘邦身边聚集了当时天下最顶尖的人才。

刘邦此人发迹也很晚,个人的综合实力,也不是很厉害,所谓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但是刘邦有一个能力非常厉害,那就是奴下的本领,对于手下人的驾驭可谓炉火纯青,使得一时之间天下豪杰尽皆归其调遣。韩信曾对人说过,为何他不愿为项羽效力,因为项羽是英雄,英雄是不需要人辅佐的,但是刘邦则是平庸之人,平庸之人是需要人来辅佐的。想想也对,因为曹操的个人实力太强了,所以他也就很难聚集天下最顶级的人,为其效力了,既然不能为其所用,那么肯定就会成为其对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