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忌打败蒙骜,“攻其必救,断其粮”为什么古代人打仗以断粮为主?

大马哈鱼12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古代人打仗以断粮为主是因为断粮能用最小代价打赢战争,减少伤亡!古人常说的"功高莫过救驾,计毒莫过断粮",充分说明了粮食补给在战争中的决胜作用!

魏无忌打败蒙骜的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将蒙骜攻打魏国,魏国屡战屡败,不断丢失城池,魏国国王是魏无忌的兄长,因魏王嫉妒魏无忌才能,魏无忌流亡赵国,因秦将蒙骜兵锋无人可挡,魏王才派人请回魏无忌担任上将军,对抗蒙骜。魏无忌向其他诸侯求援,其他诸侯见魏无忌担任主将,纷纷派兵救援。魏无忌根据之前的战争状况,制作了佯攻秦军战略要地,秦军主力无法脱身,实则派兵进攻实力较弱的运粮士兵,阻断其运粮通道,让秦军无粮补给,秦军因无粮补给,战斗力和士气下降,魏无忌得以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主力部队,挽救魏国于危难之中!

从以上战役取胜之道中,可以看出,在农业相对落后,粮食产量很低,交通不便利的古代时期,前线作战士兵粮食消耗很大,粮食补给一旦出问题更能给战争造成较大影响,短期内快速瓦解敌方部队战斗力,降低对方士气,从而打赢战争。

以上是本人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一起讨论,谢谢!


闪耀的傲特曼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草是军心稳定的保障,试问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还怎么打仗?


张兴超


功高莫过救驾,计毒莫过断粮,这是古人说的,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这也是古人说的,手中有粮 心头不慌,还是古人说的,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是外国人说的。

上面列举了那么多名言 只是说明一个问题……粮草,或者说是后勤,对一支军队是多么的重要。

魏无忌打蒙骜,这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可以说的上是极端落后,粮食单产量极低,要供应一支大军,自然很困难。再加上那个时候交通又不发达,交通工具也少,很多时候都依靠肩挑手抬,再加上人吃马嚼,粮食从后方运到前线能剩下一半就是烧高香了。很多时候路上消耗的粮食比运到前线的还多,就知道粮道对军队是多么重要了。

所以古人把粮道看得特别重要,没有粮食,再强大的军队都会垮掉,自然维护粮道安全也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攻其必救,而粮道恰恰就是一支军队必须要死保的那个“必救”。





午夜太阳


军无粮必乱


江河湖海3844


俗话说: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战争中粮草的重要性了,在古代战争中如果没有充足的粮草那么就没有充足后勤补给了。如果粮草不充足将士就要挨饿、马儿没草吃那整个队伍的马就不能上战场了、没有战斗力的队伍、就会导致军心涣散那么整个战争过程中将让敌方不攻自破。

举几个例子:

1:如果在攻城时城中粮草丰富、只有守城将士够勇猛根本不怕和你打、如果你远道而来、粮草补给不足、那么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快速攻下城池给军队补给、如果攻不破粮草又供应不足、时间久了粮草断了就不得不走了。

反之如果城中粮草不足、攻城部队有足够的补给供应只需将城池围住不让一只苍蝇飞进去、围上一段时间城池将不攻自破。

比如:三国中有名的官渡之战、本来曹操是打不赢袁绍的、为什么这么说?袁绍不管是军事力量还是粮草都要比曹操占绝对的优势、当时曹操和袁绍相持几个月之后都要准备退兵的、由于袁绍不听军师的话刚愎自用、加上袁绍的军师许攸投靠曹操献计只要烧掉袁绍屯粮的乌巢就可以大破袁绍了、果不其然曹操烧掉乌巢之后袁绍的军中将士和士兵得知粮草尽毁、顿时军中大乱、曹操乘胜出击、袁绍只得仓皇出逃、袁军见没有主帅了 立即溃不成军 曹军攻打过来一点难度都没有,官渡之战只是曹操奇袭烧掉粮草让对方乱了军心才得到了真正的胜利不然真靠打曹操基本没有取胜的把握

所以在古代战争中要想赢得胜利 首先得有所向披靡的将帅、更要有粮草的补给。二者合一才能使战争更好的进行。

如写的不好还望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如果你觉得还可以请给一个赞好嘛?


论经典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的时候,两方人马要开始打仗的时候,往往先把粮草给准备好,在他们看来,解决吃饭问题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可见,在战时粮草军需品对古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既然这么重要,两方军队进行战争的时候,截断对方的粮草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古代的名将打仗都喜欢想着法儿的截胡对方的粮草。这样,对方军队都没有吃的了,军心必然大乱,己方军队就可以顺势杀入了。

论粮草对古人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古人打仗除了需要谋略,两军士气强弱以外,最后往往拼的是士兵身体素质的强弱了。

所以,吃饱喝足对士兵来说,那是头等大事。因为你不能指望一个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士兵还有力气去打仗的,那根本打不赢。如果粮草被断,那相当于军队失去了战斗力,那个真的是,任你再有谋略也无济于事了

就现代军队来说,因为已是热武器时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都是实施的远程战略打击,人都不用见到,就靠导弹飞机对轰。所以,在体力消耗上比之古人要少一些(除了特殊兵种以外)。再加上便携式口粮的发明,亦不怕会饿着。所以,今天与古代相比,古代的战争“吃”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更大。

古代交通不便,交通工具不发达

古代的时候,无论哪个朝代,交通都是不发达的。陆路运输无非是牛车,马车,甚至人力。而水路运输船只易受天气的影响,还有地域的限制。

对古人来说,打击对方部队的运粮队伍不仅意义非凡,而且还容易得逞。古人的运粮队伍是很庞大的,全因交通工具的不先进所致。也因此,他们的行进速度是很慢的,比之先头部队远远不如。截断敌军的运粮队不仅容易,还能使对方队伍发生混乱。若能把粮食抢走或者烧毁,敌军岂不是不战而败了?

围城断粮之战

古代军队打仗,不仅在势均力敌下喜欢截断对方的粮草,在占优势的情况下亦是这样。

在公元757年唐玄宗年间,安禄山造反。他派爱将尹子奇率13万军去攻打睢阳。太守许远向宁陵太守张巡告急。于是,张巡安顿好自己的事后,就带领2千精兵向锥阳增援了。

张巡到了之后,不仅激励将士们的信心,还积极加强城防,操练士兵。就这样,虽然敌众我寡,但是亦能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到后面,敌将尹子奇也学精了,既然暂时打不下来,就围城断粮,以待其变。否则这么打下去,就算自己军队再多,死的也心疼啊。不过,因为张巡治军有方,所以,整个部队是井然有序的,没有发生骚乱。但此时此刻,城内的食物已经快消耗完了,有很多士兵已经开始靠吃树叶,纸等物品与一点儿米饭混合起来充饥了。这还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对于张巡来说,他虽然能把部队管理得很好,但是他也不能凭空变出食物来。

其实,早在之前,张巡就向其它城池求援了。可是其它的城池要么畏惧敌军的嚣张气焰,要么忌惮张巡、许远的威名,都不发兵去救。他只在自己的地盘又弄来3千多人,进城之时死伤得只剩下下千把人了。

最后城破之时,张巡、许远等36人拒不投降,英勇就义。

张巡他们也是可悲可叹又可敬,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坚决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被俘之后,亦是不向敌人投降,因此被敌军所杀害。此忠于国家和人民的高尚节操,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无上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啊。而他们亦是我辈之楷模,注定万古流芳。

古人因为社会的不发达,粮食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自是很大。打仗断对方粮草,其不仅简单易干,而且效果屡试不爽,非常有效。对于他们来说,在战争当中能通过断粮的战术战胜对方,且能够减少己方部队的损失,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古人打仗总是先想法儿断对方粮草,以求达到自己的军事目的。做到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为目标。


朝阳白露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供应不上,军心不稳。


大川说历史


我认为有几点原因

第一,粮草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总是要吃饭的

第二,古代粮草运输不便,所以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

第三,对粮草的破坏很方便,一把大火就OK,对于冷兵器时代来说,放火是最容易也是杀伤力最大的手段

第四,正面对抗实在不是聪明人的选择,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