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解鎖瀋陽老地名】

那天說好的要把皇姑沙子溝的下篇寫完,今天就來了。皇姑區的歷史其實不長,一九三幾年才正式建區,之前還有什麼北陵區、塔灣區的,皇姑屯最早也基本就是個村子,再往北,那基本建國後建的多一些。所以,沙子溝和亞克壽,才是最早皇姑的樣子。之前說了亞明沙子溝,今天來說亞克壽,

亞克壽其實是仨地方,亞明+克儉+壽泉,亞明沙子溝上篇基本講完了,今天咱來說說克儉,再下期講壽泉。


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克儉:鐵路合圍下的“三不管”地區

要說克儉哪,說來話長,這話得往前倒到1898年的時候,沙俄當時強建了中東鐵路,還在瀋陽這裡建了一個“謀克敦”火車站,有的也稱“盛京車站”。這個車站就在現在勝利北街鐵路法院一帶。謀克敦是滿語,是瀋陽最早的名稱。這個車站後身,就是現在的克儉地區。


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車站有了,當然需要大量的工人來做工,於是車站的後身就聚集了大量的築路工人,開始還是暫住,後來就長住這裡了。到了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的時候,修了新奉鐵路,新民到奉天有了鐵路,然後就有了當時的“瀋陽站”(這段兒之前講三洞橋的時候講過了,想了解可以看下往期),這個瀋陽站可不是現在的“瀋陽站”,其實這個瀋陽站就是現在的皇姑屯火車站,只是當時沒有直通瀋陽市內的火車,所以就將這站命名為“瀋陽站”了,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日本人當時忌憚中國人,不讓中國人把鐵路修進奉天城,所以那時候的皇姑屯站就是奉天的火車站了,那時候的瀋陽站叫“奉天驛”,但卻只到滿鐵附屬地,中國人在這下車,一個是沒到瀋陽,二個滿鐵附屬地也不讓中國人進哪。就這麼個火車站,就體現出來屈辱。


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咱還是說克儉,當時的皇姑屯火車站站前建了“窯地”,就是燒磚瓦的工場,周圍也沒人管理,所以亂八七糟的扔了不少東西,後來附近的人垃圾也往這倒,就形成了一個大垃圾廠。這就是克儉最初的樣子。克儉這塊地方呢,雖然不足0.6平方公里,卻有四條鐵路從此通過,鐵路中間合圍成了一個特殊的三角地區。往東,是和平西塔地區。往西是鐵西,往北是亞明沙子溝屬於皇姑,這塊地方,由於被鐵路合圍,基本長期處於三區都不管的境地,當年說是貧民窟一點兒不為過,垃圾、汙水遍地都是。

當年這裡的居民,多是一些揀垃圾的人,在這裡也都是搭個簡易的窩棚就安頓下來了。後來從關裡逃難過來的人也都定居在此,人越聚越多。雖然這裡也有一些做小買賣的、打零工的,也都是肩挑背扛的工作居多,而克儉這片人員的主流,還是拾荒者。1931年九一八事變,這裡被劃歸瀋陽縣第九區管轄,並且這個地區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興隆街。


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興隆街這個名字咋起的,說法不一。有的說,就是圖個吉利,窮人盼興隆嘛,而且據說是老百姓先叫起來的,後來才定的名。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是因為這塊毗鄰火車站,出現了新市街,規劃的時候起了興隆街這個名字。當時這個地區的人把街讀成“該兒”,所以都把這個地方稱作“興隆該兒”,這塊還正式有了管理機構——興隆街公所。

後來1945年的時候日本投降,國民黨統治時期這裡歸第五、六保甲管轄。後來1948瀋陽解放,1949年3月的時候正式廢除了保甲制並建立起民主政權——克儉街公所,克儉由此迎來的新生。

據久居這裡的老人講,說舊社會克儉是貧民窟一點不過份。克儉這片也曾經有過一條熱鬧的小道,這小道西起現在的珠江街靠近鐵道的一個小路口,還分前街和后街。向東北彎彎曲曲的延著鐵道能走到三洞橋,通過這條街經過奉天紗廠能到北市場,中間原來還有一個兩洞橋,離現在的三洞橋不遠,從這可以去到西塔,後來被封死了。克儉西邊是珠江街,過了珠江街不遠就是皇姑屯火車站了,還有奉天滿毛(後來的瀋陽第一毛紡廠,現在的北國之春小區)和窯地。


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克儉地區的房子,基本以板房和土房為主,後來才逐漸有了磚房,克儉的房子佈局根本沒什麼規劃,基本屬於野蠻生長型的,所以裡面的路基本也隨著房子走,拐彎衚衕和半截子衚衕特別多。最早的小樓是在三巷口,是個二層的小樓。最大的樓,在前街的東街,也是個二層樓,磚木結構青磚黑瓦起脊。據說是一家姓趙的人家蓋半道沒錢了,後來被街裡一個外號叫“大花利”的人接手蓋完的。這人據說是當年這一片的房東,自己住不說,還把很多房子往外出租。

克儉最有名的兩個建築,一個是宋公館,一個是潘家大院。宋公館,主人是同合義糧店的老闆,他在第五巷南有一塊地叫“南大地”,在這裡蓋起的同合義糧米加工廠,在第六巷又蓋了幾間房,其實在別的地方可能不算什麼,但在當年的克儉那可是了不得的事兒了,所以克儉的人都管他住的這片房子叫作“宋公館”。據老人們回憶,當年的宋公館還是很氣派的,院牆是水刷石的,大門塗的黑漆,進門是一道鑲滿白色和綠色瓷壓的影壁。,院子時一棵大丁香樹,綠蔭遮住了半個院子,花開時節滿院飄香。院內鋪設紅磚甬道,兩側栽滿花草。正房五間,下房五間。

這個公館當時就有鍋爐房,能自行供暖。還有,外邊看是一間房子一個門,其實裡邊各個房子是互通的,據說是為了防盜。


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克儉第二個大宅,就是潘家大院了。這個房子是一個四合院的格局,主人是一個偽警尉,這個級別的官員在別的地方可能沒什麼,但在解放前的克儉幾乎可以稱霸一方了

。據說這個大院是潘家從一個姓馬的車行老闆手裡買下來的,正房五間東二西三。


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克儉的商業上,有幾個所謂的老字號,有當時以東家張大林為首的聚福合、公聚合、慶順合糧鋪,當然還有後來宋家的同合義。在興隆前街,有

梁國卿開的中醫診所,穆先生診所,還有一個馬先生西醫診所。藥店有寶和堂藥店,還有什麼史家雜貨鋪、長盛祥糧店、高家牛羊肉店、常家包子、魏家豆腐腦、李家甜末、王家餄餎等等等等。雖然聽起來還是挺鬧的,但真的要說興隆,還是談不上。


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其實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克儉地區還是瀋陽最大的棚戶區,生活條件依然不算很好。直到2000年左右,這裡進行了大面積的棚戶改造,克儉地區進行了大範圍的拆遷,上百年的棚戶區“三不管”幾乎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高樓大廈。


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現在你路過克儉這片的時候,好像還能回憶起當年的那片拐來拐去小巷裡面擠擠壓壓的小平房,還有巷子裡動不動就擠滿人的露天自來水龍頭,當然,還有立在當街的大公廁,那味道,大風天可以臭出很遠。還有冬天,那裡一大片一大片的街面的大冰包,一不小心就一路滑過去了,還有春天,這裡的爛泥塘一樣的小路……這些不堪回首的過去,都一去不復返了。克儉的今天,不但乾淨整潔,還有,這裡還一個大片點綠的“克儉公園”,可以在這裡給孩子講故事:當年哪,這塊啊,可老亂老埋汰了……問題是,孩子們是不是真的能腦補出當年的景像呢?


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唯有那些在這裡住過的“克儉老人兒”,心心念念:克儉無言,轉身不見……


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瀋陽“克儉地區”前世今生

(未完待續)

就在這旮,讀懂瀋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