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文物就是這麼一步步仿製的(下)

(2)鼓身要翻三塊模坯,所以要逐塊定形,先將橡皮泥在已定好的模界兩邊及鼓身上下圍好,塗上脫模劑(或肥皂水),

稍後澆上石膏粉漿,待此模塊充分乾透後,在連接口上塗上脫膜劑,再繼續完成餘下的兩塊模坯。然後再鑄模底做蓋。

青銅文物就是這麼一步步仿製的(下)

(3)合模複製,把五塊造好的石膏模坯和一塊硅橡膠分別塗上脫模劑,特別是膜坯之間的接口處。

將鼓身的三塊膜坯合在一起,再將鼓面的硅橡膠膜覆蓋在鼓面的石膏膜坯上並對好膜界,用膠紙纏上膜殼四周,使整個模型不松,

然後翻轉底部向上,用石膏100%加水稀釋調成漿,直接灌注人模內,用竹在模內均勻插動,防止起泡,再壓上膜底蓋上,用布繩紮緊綁好,在室溫下自然乾燥,24 小時後脫模。用刀剔除模件表面雜質。

(4)上色作舊、仿銅。用丙烯顏料的金色(或礦物粉金色)刷上,整個複製後儘量將顏料均勻塗上,不要留淌痕,也可用風筒邊塗邊風乾,儘量讓底層的金色透出來。


接著擠出丙烯料的綠色、白色,調至所需的綠色,塗在已乾的砝碼上,讓底色從綠色中透出來,

這時顏料深淺可以不用太講究,一些地方綠色可重些,一些地方可輕些,但切記不能留有淌痕。

待以上顏料乾透後,用毛筆醮上褐色、黑色的鞋油分別在砝碼上輕拂,再用拋光機拋光砝碼錶面,覺得效果理想即可。

文物的修復和複製,是一門傳統的手工藝,完全靠手工和精心的操作,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作為文物修復工作人員,也要不斷地學習,在傳統的工藝程序上運用一些新的科技產品和方法,務求使複製技術不斷向前發展。

青銅文物就是這麼一步步仿製的(下)

後續文章中繼續介紹青銅器相關內容,幫大家更好的學習,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