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寧夏的整體氣候特徵屬於大陸性半溼潤半乾旱氣候,氣候異常乾燥,風沙現象嚴重,這樣的氣候因素對林業資源的發展十分不利,特別是土壤含水量稀少,乾旱問題較為嚴重,而水分因素又是植被成長的關鍵因素,因此,乾旱、水量少成為制約寧夏地區播種造林的最大因子。寧夏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經過多年實踐,

總結了一些實用性強的方法措施,在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以及播種造林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為丘陵區抗旱造林指明瞭方向道路,為更多林業的生產經營提供實戰經驗。

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1 乾旱的影響

寧夏地處西北高原,且深居內陸地區,氣候條件比較惡劣。一年中6—9月屬於雨季,降雨時間比較集中,但降雨量卻很少,年降水量僅為600mm,冬季比較漫長,夏季乾燥酷熱,持續時間較短,氣候異常乾燥,風沙比較嚴重,氣溫的日差較大,晝夜的溫差最高可達15℃,且日照的時間偏長,太陽的輻射強度又較大,在平均海拔1000m的高原地區,夏季雖然沒有酷暑,但由於日照時間長、降水量稀少,極易造成乾旱的現象。

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此外,由於丘陵地區的特殊地勢,即使有少量的降水,地表構造也會造成水源大量流失,土壤中的調蓄水量逐漸減少,地表水儲量又不會增加,導致土壤內部含水量不足,進而帶來地表異常乾旱的問題。因此,在黃土丘陵地帶植播造林,乾旱始終是一個極大的影響因素,要想保證植被類型的極高成活率,實現植樹造林大面積功成,必須注重土壤的抗旱保水,提高土壤含水量,注重造林技術隨著氣候季節因素的不斷變革更新,從而推進植樹造林的有效實現。

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2 造林方法及技術措施

2.1造林方法

根據寧夏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多年一線實踐經驗,發現在寧夏地區黃土丘陵地帶進行植樹造林,其方法多種多樣,植苗造林、播種造林、插條造林以及容器苗造林法都是實現丘陵地帶生態綠的極佳方式。

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2.1.1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黃土丘陵地帶造林方法的主要方式。在乾旱、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凍害情況時有發生,且鳥獸為害十分嚴重,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採用植苗法進行造林,能夠確保植被成活率,為種植的苗木提供可靠保證。在植苗過程中,需要注意栽植穴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栽植穴的寬度和深度要比苗木根系的長和寬多10%-20%。苗木在栽種時要儘量扶直,保證苗木根系要能夠充分的舒展開來,並要保證留有適當的深度。此外,闊葉樹種在植苗的過程中,要適度地修剪,根據一定的條件,進行修枝截杆,以保證適應具體的環境條件。

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2.1.2播種造林

播種造林中,在一些交通不便利、易於成林成草的地區多采取飛播造林法。在黃土丘陵地區,陰坡造林法更適合丘陵地貌,若要選擇陽坡,則其面積要低於30%方可播種。在進行人工植補造林時,要對地表土況進行修整,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需要催芽處理,對種子的大小、不同之處要有一個充分的把握,以形成一定的依據採取相應措施進行點播、條播,一般情況下覆土的厚度要相當於種子直徑的2.5倍。要很好地把控樹種類型的季節性播種特徵,雨季宜於種植檸條類,木質殼的種子則宜於秋季播種,這樣的季節性播種有利於催芽。

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2.1.3插條造林

插條造林屬於分殖造林的一種,主要在於選擇適宜的穗條,一般情況下,穗條的選擇要依據土壤的含水狀況,插穗條的長度應為30~40cm,並且直徑保持在1cm以上,對於楊柳類等一些易產生不定根的穗條,必須保證能夠深埋,在頂部可見部分要儘量少露。

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2.1.4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法的實效性較強,能顯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黃土丘陵地區保證了苗木的順利成活,也就實現了綠化建設的大部分工程,因此,容器苗造林的方法成效特別明顯,是黃土丘陵地區實現綠化工程的重要策略。然而,由於容器苗法對技術的要求較高,因此而產生的造林成本就會相對提高,該方法適用於小範圍內的植播造林,如果是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則這種方法就顯得不合時宜,所以,在選擇容器苗造林時,技術、資金等因素應成為必要的考慮條件。

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2.2技術措施

寧夏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的實踐證明,黃土丘陵區的造林技術性策略選擇應以整地、栽培、覆蓋、樹幹保護為主,才能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實現造林綠化全覆蓋。

2.2.1整地

一般而言,整地要早於播種,在決定造林之前的一兩個季節就要開始整地,如計劃秋季進行造林,則夏季就要開始整地;計劃春季造林,則秋季就要開始整地;計劃夏季造林,則春季就要開始整地。整地的時間早於造林時間,才能保證土壤蓄水量,使得雨季時蓄足的水分能夠很好保存,以備旱時之需。

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2.2.2栽培

在截杆埋土時,對於那些中小規格的苗木,要在其根莖部位的最上方截取5~10cm,選擇土壤中比較溼潤的部分,進行苗木覆蓋,並將虛浮的土層拍實,待春季苗木發芽時,刨開覆蓋的土層。若要深度栽植,在苗木栽植時就要保證其大半部分能被土層覆蓋,且苗木深入地下的部分要有70-90cm,深挖一定規格的樹坑,保證樹坑的外部較高而內裡較低,在冬季來臨之時,在苗木的軀幹部分纏上塑料薄膜,或者粉刷塗白,進行苗幹保護。對於一些大苗,要進行深栽,最好是栽到土層30-50cm處,從而保證水分需求和土況。

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2.2.3樹盤覆蓋

樹盤覆蓋的方式有覆膜、覆草、液體覆膜。覆草時,注意將覆上的作物秸稈壓實靠牢,防止風沙的侵襲,這種方法比較適合經濟林工程建設。按照1:100的比例,將保水劑噴施於樹盤周圍,此法可以稱為液體覆膜。液體薄膜的方法比較易於操作,實用性較強。

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2.2.4樹幹保護

主要需要注意的環節,就是樹幹的套袋操作,對於一些經濟林苗木,在春季栽植後,選擇合適大小的塑料筒將其樹幹套牢,並在塑料筒內裝入溼潤土壤,將其頂部封住,待苗木萌芽後,選擇一個陰雨天起,將塑料袋去掉。秋季埋土要注意埋土的高度,一般在幼苗的可見部分埋上溼潤的土壤即可。生石灰塗干時,要注意配備的比例,並均勻塗抹。

抗旱造林新方法及技術,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增加更大效益!

3 結語

本文介紹了寧夏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通過不斷分析、探索、總結、實踐,得到的一些符合當地實際且實用性較強的造林方法及技術措施,在黃土丘陵地區開展抗旱造林,這些策略措施能夠起到強本固體的作用,相信在實踐中反覆檢驗,方能持久呈現丘陵地區的那一抹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