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什么意思,有哪些人,如何评价?

喷火冰山


#历史 垂帘是指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管理国家政事,殿上用帘子遮蔽。

古代往往有皇帝太小,又或者皇帝没有实权,太后想要干政,那么就有了太后临朝执政。因为封建社会讲究“男女有别”,女性不能直接面对大臣,只能用帘子隔开。

据我了解有那么几位:

一 秦朝宣太后

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持朝政。

二 西汉吕后

吕雉,从小美丽聪慧,做事果断狠毒。 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

三 唐朝武则天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正统女皇帝, 称帝前,也曾垂帘听政。与历史上大多数垂帘听政不同的是,武则天在垂帘听政的时候,前面坐着的并不是小皇帝,而是她的丈夫。

四 清朝慈禧太后

清朝末年,垂帘听政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在历史上也是最为著名的,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女主执政。

垂帘听政是古代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一种反映,大多为谋一己之私,很少为国家百姓着想。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当然个别例外。


晓萃心语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如果皇帝去世后,嗣君年幼,则可由小皇帝的母亲辅政,帮助处理国家大事,被称之为“女主临朝称制”。历史上最早“临朝称制”的女主应是战国时期秦国秦惠文王的的姬妾芈八子,即后来的宣太后。

芈是楚国的国姓,八子是封号。在秦国的后宫,八子的地位居于中下游,当时秦国后宫分为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秦惠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去世,年轻的太子荡即位。芈八子和儿子嬴稷被送去了燕国当了人质。三年后,秦武王死于意外后,芈八子在燕国的支持下,和自己的异父弟魏冉一起扶持嬴稷登上了皇位,成为秦昭王。她因而成为“宣太后”。 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宣太后芈八子也就在秦国临朝称制了四十一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临朝称制”的女主。

其后,西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又成为大一统王朝中首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惠帝去世后,吕雉就正式临朝代行天子之权,成为西汉真正的掌权者。为此,《史记》《汉书》等正史为她专门立了帝王资格的“本纪”。

唐朝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在称帝前,也曾搞过垂帘听政。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自从诛杀上官仪后,高宗每次临朝,则天皇后都垂帘于御座之后,参与处理国家大小政事,人称“二圣”。当然,她后来还突破了这道帘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女皇帝。 历史上记载垂帘听政的史料不少,《宋史·礼志二十》:“乾兴元年,真宗即位,辅臣请与皇太后权同听政。礼院议:自四月内东门小殿垂帘,两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时召学士亦许至小殿。”又“徽宗即位,皇太后权同听政。三省、枢密院聚议……曾布曰:‘今上长君,岂可垂帘听政?请如嘉佑故事。’” 《后妃传下·哲宗昭慈圣献高皇后》:“帝闻事急,诏禅位元子,太后垂帘听政……朱胜非等诱以复辟,命王世修草状进呈。太后喜曰:‘吾责塞矣。’乃以手札趣帝还宫,即欲撒帘。帝令胜非请太后一出御殿,乃命撒帘。是日,上皇太后尊号。”《元史·后妃传·定宗钦淑皇后》:“定宗崩,后抱子失列门垂帘听政者六月。 《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乙酉朔,上奉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 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去世后,有了我们最为熟悉的慈禧垂帘听政,她垂帘听政之途,操纵同治、光绪两朝皇帝,把持朝政长达四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人。

载淳举行了象征式的登极典礼,两宫皇太后就立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上谕,令大臣汇编以往各代皇太后临朝预政事迹,并美其名为《治平宝鉴》,作为一本垂帘听政的历史依据。于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她们携载淳到养心殿东暖阁,正式垂帘听政,设两太后宝座在皇帝宝座之后,中间以八扇黄屏风隔开。为使此举更具合法性,恭亲王等人还制定了《垂帘章程》。至1873年(同治十二年),载淳成年后,两宫皇太后被迫撤帘归政。 但同治帝亲政不及两年,就因病而死。因无子嗣位,慈禧再次玩弄政治手段,精心设计择立同治帝年幼的叔伯兄弟载湉继位,使两宫皇太后二次垂帘终又得逞。至1881年(光绪七年)慈安皇太后暴死,只剩慈禧一人垂帘听政


白山黑水北漂人


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少之又少,一般垂帘听政都是皇帝太小需要辅佐,又或者是皇帝无实权,太后想要干政,据我了解的有那么几位,秦朝宣太后、西汉吕太后、东汉窦太后、北魏冯太后、唐朝武则天、清朝慈禧慈安太后;我们今天就讲第一位和最后一位职权的太后

秦惠文王先前是有一位王后,而她不过是一个妃子,秦惠文王非常宠她,称它为芈八子,秦国后宫分八级: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为秦惠文王生了三个儿子秦昭襄王嬴稷、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但是她的大儿子却被送到敌国当质子,送到一个比秦朝还弱的国家(燕国)揣测一个强国怎么要送一个皇子去弱国当质子,不外乎是宫里的王后看不惯得宠的芈八子,使用了一些阴谋

不久秦惠文王辞世后秦武王继位,跟人家比举鼎,用力过大导致内伤,不久也没了,秦武王也没有个孩子,继位就成了大问题;芈八子联合敌国,推举嬴稷继位,利用亲戚关系掌控大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长达41年之久,称为宣太后,

秦昭襄王想要实权于是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驱逐出首都咸阳,宣太后就此结束。

我们再来说说清朝,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两人同时拥有实权,一同辅佐同治帝,不久后慈安太后病逝,慈禧太后便一人独大,掌控清王朝48年之久,在位期间虽不能使国家兴盛,但是推举洋务运动确实减缓了清朝的灭亡,多重用曾国潘、左宗棠等人;清朝本来就已经闭关锁国许久,加上内部矛盾,想让一个女子担起救国大任,实属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