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你的靈魂應該何處安放

其實我並不願意旅行,其實我更願意待在一個地方,守著我愛著的人,生根發芽。 -蔡崇達


蔡崇達,作家、媒體人、創業家,國內非虛構寫作的踐行者,“南方國際文學周”聯合發起人。主要代表作品:《皮囊》、《審判》。從百度上第一次瞭解到他以及他作品,初步印象是那種很乾練很拼搏的人,聽說他是閩南人,很自然想起《愛拼才會贏》這首閩南歌,身上烙著閩南的印記。


你的人生,你的靈魂應該何處安放

皮囊封面


《皮囊》是一本隨筆文集,筆法質樸,客觀,細膩。作者以人物肖像畫的方式描繪了福建漁業小鎮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以第一人稱的視角,重現親人,朋友為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之路,如何不屈不撓的事情,同時也對自己命運的深切思考。雖然每個人結局都並不是相同,但那顆生存慾望的心不曾熄滅過。

接觸這本文集出於偶然,一則,對鄉土文學喜愛,因而閩南的人情風俗有些熟悉和親切。二則,小說中故事與我們這代人生活情境相仿,也許大家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從這篇文集作者是為什麼難以割捨故鄉情懷,在人生迷途中給作者啟示的是這些塵封在記憶深處的親朋好友嗎?這樣的啟示可以給我們浮躁的人生帶來什麼?


今天我們從地方文化特色,靈魂與皮囊依存,出路在歸途這三個部分來看這篇文集


01.【地方文化特色】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其深刻的文化烙印。


為什麼要談到地方文化呢?因為獨特的鄉土文化養育了作者,作者作為一個閩南人,生活和思維,行為習慣已經融為一體了,難以割捨。


你的人生,你的靈魂應該何處安放

祠堂


閩南這邊宗教文化很盛行,只要你往街道或村莊裡一鑽,很快你就會發現這邊或多或少都有地方的社廟,祠堂,有戲臺,每逢神的誕辰,都會很熱鬧,地方的神就像地方的警察一樣,保護地方的安寧,承載著當地每個人的祝福和願望,是人們心中的信仰,特別是你迷茫的時候,不想對別人說的願望,你可以跟神說,可以問他,乞求他的幫助。


《皮囊》這本文集總共有14篇,一開始就講到阿太,她是一位神婆,沒有文化,可是正是她說的“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一直激勵著黑狗達。很詫異的是一個沒文化的人,卻能講出,很有文化的大道理來。這顯然是與神婆的身份不符吧,也許是一種生活的方式,跟身份無關,也許是“神婆”這個身份讓阿太在當地可以活得下去,活得體面吧。


另外作為阿太的孫女,黑狗達的母親是一位淳樸善良的女性,一直在辛苦扮演妻子的角色,與孩子共同支持起這個家,維持這個家的體面。母親是一個很要強的人,然而失去丈夫的痛苦,以及要支撐起這個破敗的家,讓她時常陷入絕望和崩潰,因而只能求助於神。對於那時候的女性來說做這些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了,不像是現在女性,有比較好學習環境,有文化,有思想,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生存,新思想和接受新觀點比較多。


你的人生,你的靈魂應該何處安放

屋簷


閩南文化特色另一種是宗氏文化,和宗教文化一樣,宗氏文化不可或缺。宗氏文化重視宗族親情、重視編修族譜和重視宗祠建築是其標誌。


也許大家都熟悉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他就生長在這裡,這裡是著名僑鄉,因為閩南這個地方臨海,早期的人們主要依靠打魚為生,對大海熟悉,他們會通過海洋去往各個國家,謀生創業,追求更好生活。有所成就會回家鄉尋根問祖,為家鄉捐資建學,開辦企業,資助後代子孫。比如像黑狗達,文展在學校學習好,考試有名次就會被宗氏宣揚,領取助學金。但不知這種領助學金是對其宗氏同姓子孫還是一個普遍村莊的小孩就不得而知了,總的來說,這種文化對後代子孫鼓勵還是有益的吧。如果某天到了比較遠的地方,碰到閩南的老鄉,一般都會用閩南話聊上幾句,也可能會問到姓氏,問到是哪一支姓氏。這種就是宗族文化的影響力:到哪裡都不能忘祖宗。


02.【靈魂與皮囊的依存】


一直以來靈魂是通過皮囊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皮囊是靈魂的載體,在靈魂指揮下活動的。但是沒有靈魂的人會痛苦嗎?靈魂不是一開始就丟掉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迷失的。比如厚朴,他是對自己的幻想充滿熱情的人,他的熱情和堅持讓他創辦了自己樂隊,但是他樂隊不過曇花一現,就失敗了,讓自己也迷茫了人生方向,最後沉淪自殺了。

自殺不知道會不會痛苦的,可是沒有靈魂的折磨肯定是痛苦的,因為他迷失過去自己,一直找不到自己位置,讓靈魂無處安放。

當我們畢業了,我們步入了社會,從體驗生活變成承擔生活的責任開始,我們由激情和嚮往伴隨著負重和掙扎,人生前景充滿困惑,挑戰,甚至迷失。因為生活總要思考人生,總要為愛著的人做點什麼,承擔一些責任。這點不正是我們大家正在尋找的嗎?


你的人生,你的靈魂應該何處安放

治癒


第二種有靈魂就不會痛苦嗎?答案是否定的,這種痛苦是一直被束縛在皮囊上,無法解脫的痛苦,最後乾枯死去。比如王成剛那種曾經可以好到一起談人生談理想的朋友,為事業忙到累死,卻忘記最珍貴是一起談的那個時刻,為理想撐到破的靈魂,看起來很豐滿,但是不會幸福。靈魂和皮囊一樣都需要營養需要休息。正像努力工作我們,不曾休息地為了賺錢,忽略了身邊的一切,忽略愛,填滿所有時間的是工作。時間久了,靈魂養分沒有了,賴以依附皮囊也枯萎了。


其實靈魂一直不是單一存在,他們是群體性地生活。被認定為同一類人歸在一起。比如文展,他的靈魂是優秀的也是高冷的,所以他的靈魂是孤獨的,朋友沒放棄過他,而是他自我離棄。失去友情這個養分東西,靈魂就不斷退化,直到默默死去。


因此靈魂依賴於皮囊,又不能脫離,皮囊要和靈魂協調起來才符合一個健康完整的人,既有工作目標,又有生活樂趣,還需要朋友,擁有愛。


你的人生,你的靈魂應該何處安放

治癒


03.出路在歸途


就像黑狗達,經過8年的努力後,卻無法回到當初狀態,顯然他迷失了自己,沒有針對自我解剖的勇氣了。想要重新找到生活狀態,找到新的目標,得回到過去,去認知自己的本心,瞭解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生:你的初心是否什麼,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很多時候,人不一定一直都呆在外面世界裡,摸爬滾打,以為這樣人生才有意義,有榮譽感,結果迷失自己,恰恰相反,有的人回到生長的地方去看看,感受家鄉的氣息,回顧一下過去父母的日子。也許從中得到啟示豁然開朗。


你的人生,你的靈魂應該何處安放

企業


①迴歸簡單和原始,讓你從迷失中找回自己。


按哲學上的說法,人的成長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由矛盾引起的發展或否定的否定——發展的螺旋形式。螺旋形上升的基本特點和特徵是前進性、曲折性、週期性。事物發展總的方向和趨勢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前進運動。但前進的道路不是直線,而是迂迴曲折的,會出現似乎回到出發點的現象。”但事實上,人生也是這樣在不斷否定中找到新的前進的。這種前進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升級的,相似以往,但不同於以往。也就是說,前提是你不能丟掉過去,不能與過去徹底的訣別。當你碰到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從最簡單最原始的地方去找答案,或許能讓你豁然開朗。


②迴歸過去,靈魂治癒作用


自從我們工作以來,每天都要面對機械化的工作程序,面對佔據我們所有時間的工作,壓力,恐懼從未曾停止過,感覺自己像是在城市流浪的人,隨時被人群浪潮淹沒,你會想你的故鄉,想你熟悉的味道,甚至像作者一樣,流戀過去的石板路,小巷,新鮮的泥土味,海邊的大船和掠過海面的海鳥,以及未被改造過的城鄉……那種味道能讓你放鬆,治療你的疲憊。


你的人生,你的靈魂應該何處安放

治癒


從另一方面講,這些感官上的覺知是源於對家鄉根文化的一種守候,帶有濃重的地方色彩,把自己和家鄉連接起來。以至於靈魂不那麼寂寞,不那麼孤零零的。


因而有過往人生的靈魂才有地方安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