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都想做,但却什么事都不做,这是种什么感觉?

陳京-曾經


这是典型的空想主意者。想的永远比做的多,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心态。

这样的心理作用持续下去,会让人变得做事拖延。而且这将会发展成一种恶性循环。人的心理压力会逐渐增加,总有让自己崩溃的一天。

现代研究表明,现在的很多人都处于这种思想状态中。或许是因为没有方法,没有计划,没有资源等等。导致自己想做的事很多,但又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延,不实际是去执行。

对于这样的心态,需要实事求是。不管后面的结果如何,走出去第一步比什么都重要。

人总是在不断的探索跟克服中寻求答案。

一件事想做是一回事,实际去做又是一回事。当你一直停留于眼前,永远不可能知道后面的一步或许会改变你。

记住如果你现在是这种状态,不要计划太远。计划下改变现在你身上的不足,哪怕是很小的一点,也足以推动你改变更多的自己!


微先森


这种感觉我也经常有。比如,好不容易盼来的周末,心里觉得有好多事情要做:想安安静静做一做瑜伽,想陪一周未见的老妈吃顿饭,想去公园感受下初春的美景,想把换季的衣服清洗打理打理,想去修剪一下头发…诸如此类,越想该做的事儿越多,先做哪件?让我想想,先吃饭吧,边吃边想;吃饭的时候打开电视吧,边看边想。一会儿时间就过去了,呀,该买菜做午饭了。午饭时,继续开心的看着电视。午饭后,又该午睡了。睡醒了,拿起手机看看头条、刷刷抖音,不知不觉,晚饭时间又到了。才发现,一天的时间一件想做的事情都没有做。

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其实就是缺乏计划性,想和做没有很好的结合,产生了选择上的焦虑、执行上的拖延、行动上的懒惰。建议和我一样有此苦恼的朋友们,试着从以下方面注意:

1、按照轻重缓急计划每件事情的落实时间。比如,早上起来练习半小时瑜伽;带着老妈去公园散步;回来买菜给老妈做顿好吃的;午睡前后不玩儿手机;午睡后清洗打理过季衣服;晚饭后去修剪头发…这样基本上就把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2、杜绝胡思乱想和浪费时间。有事情未完成的时候不要看电视、玩手机,这两件事情消耗时间于无形。

3、计划和完成落实到纸上。准备一个小本,写上每天计划完成的事情,完成一件后面打一个√。实在没有完成的,注明下次计划完成时间,直至完成。


莫若森淼


这是一种健康,正常,却不良的心理!感觉焦虑却无处着手。

一,这种心理是健康而正常的

这种什么事都想做,但却什么事都不做的慵懒或强迫的心态,每个人一辈子当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过这种状态。从心理学对心理问题评判的共识标准来看,只有当心理发生变形冲突的时候,这种心理才属于异常。所谓变形冲突,也就是说出现不符合常理的变态行为。


二,这种心理是不良心理

虽然心理健康,但却免不了波动。而且有时候波动特别激烈,特别极端,也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激情犯罪。事实上健康的心理问题主要受到性格的因素影响。

所以什么事都想做,却什么事都做不了,这种状况通俗来分析是什么呢?

A情况,是有强迫思维的完美主义者。什么都想要,而且什么都想做好,无法接受不完美,却又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所以最终只能不知所措,焦虑而无处着手。

B情况,是懒散的行动障碍者。什么都很想干,但是就是懒散,怕吃苦怕累,不想动,或许身体也不好,喜欢拖拉,人生没有目标和计划,没有动力,浑浑噩噩。

事实上,以上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同而彼此没有关联的。



三,破解的方法

针对A情况,采用脱敏的方法或许有效。也就是强迫给自己一个时间表,严格执行,不论事情做的好坏。通过时间,逼迫放弃完美主义强迫思维和行为。

针对B情况,同样可以通过时间计划表,逼迫去执行,去克服懒散的。

显然,以上两种情况都需要他人来协助督促,仅仅依靠自己,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关注我,有问题欢迎在留言区互动!


零凝


第一,这可能是一种能量耗竭的状态。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没有头绪,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从哪里入手,把所有的事情当成一个整体,启动需要的能量过大,身体没有囤积到足够的启动能量,就好像是一个耗电极大的遥控器,手上的电池已经发出不足警告,勉强启动,也很快关停。具体参照电量红灯下的手机。感觉焦虑,烦躁,无力,回避,愤怒,急需摄取能量,寻找身体容易达成快乐、平和的方式。

第二,这可能是一种酝酿状态的阶段。在这过程中,头脑风暴,处于灵感想法爆炸期,这时候注意积累,记录想法,等条件成熟了心理身体准备好了自然开始着手完成了。当时的感觉参照高峰体验,慢跑结束后的感觉,洗了热水澡,晒了温暖的太阳后的感觉。

第三,这可能是一个判断的时期。判断事情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做,是否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刻,如果没有外力干预和内驱力推动,有些事不想做,不会做。可能有些想做的事情是不得不做,别人要求做的,是到时限非做不可的,会抗拒,烦躁。拖延症发作的时候,对自己会更多的指责、愤怒、焦虑。


心海沉思


什么事都想做,说明你有上进心,有爱好,有想法,有目标。

但却什么事都不做,说明你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害怕做了会失败。

这种矛盾、迷茫、焦虑的心情,如果不及时调整,会引发更多的自责、后悔、自悲。让生活陷入一团糟。

所以,从现在起,开始行动,把自己想做的事全部罗列出来,进行筛选,选出20%特别想做的,然后一点点去行动,只要行动,就一定有收获,哪怕失败,也是经验。

行动出真知,行动了就能找到乐趣找到自己的特长。你会如图中的新叶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淮城之外


懒惰的感觉。


藏药古医


什么事都想做,和真正去做,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答案是有多远滚多远……[捂脸]哦不是,是想说两者很远,远到根本不是一条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想和做,动用的心理系统根本就不是一套。想,是思维和心理层面的,而行动,是肌肉层面的。

其实什么都想做,这本身就很值得夸赞,说明你有较强的企图心和自我胜任感,也就是自体心理学中讲的夸大自体恰好挫折的残留。

上面这一句话有点难懂,我试着说得通俗些。夸大自体是我们每个人从婴儿阶段就发展出来的一种自我胜任感,这种感觉寻求着被关注、被肯定、被回应,以产生真实的体验。

这种夸大自体的感觉会伴随我们一生的不同阶段,在成年期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抱负的起点,帮助我们迈向理想化的自己。

但是如果童年阶段没有发展好,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赞赏鼓励和关注,就有可能总是重复这个想象层面的抱负过程,而不能真正走向自己的理想。

要怎样才能行动起来呢,你可能需要先去让夸大的自体得到满足,比如充分认可自己的有企图心和有自己更高的理想,让自己的体验到被确认、被镜映的感觉,然后试着采取一小步行动,用这一小步带来的效能感继续走下去。加油!


花花牛心理


拖延症


老三的快乐美好生活


可怕😱……人一旦🈶️各种患得患失的情绪存在,无论什么事都不可能做好,也不会去做,每天脑袋都在想各种要做的事情,可是一到关键时刻,全部都否断了,东也怕,西也怕,天冷了怕出门,天热了又怕热!又怕所做的事情被熟人知道,看到,又怕别人笑话,等等,都会导致一个人不会努力认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所以这种感觉太可怕了😱也怕跟这种人打交道


破产再创业的小强


焦虑感!停止了真实价值创造,人会异常焦虑。其实不必有远大目标,什么事都是边做边调整,目标太大心里就会觉得成功异常遥远。可以先设定小目标,可以从当下做起,一点一点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