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在瑤海區方廟街道抗疫一線,有這樣一對80後夫妻,他們都是社區工作者,屬於同一街道不同社區。

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他叫謝嵩松,是方廟街道天輝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她叫王璐,是方廟街道香江佳元社區黨委委員、居委會的副主任。他們是伉儷,是同事,是兩個孩子的父母,更是並肩作戰的戰友。

2020年1月25日,農曆庚子年的第一天,還沉浸在過年氛圍的謝嵩松和王璐手機同時響起,微信工作群中的一聲“號令”把他們從節日的歡快帶回緊張的工作。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形勢嚴峻,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必須立刻返崗,投入到抗擊疫情一線。

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謝嵩松

“這個時候不能退縮。群眾這時候最需要我們,我們也都是共產黨員,我們不往前站,誰還敢往前站,再說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王璐想了想,工作12年以來,她遇到無數個這樣關於堅持還是放棄的選擇題,結婚時,懷孕時,二寶嗷嗷待哺時,她毫不猶豫的,每次都是選擇了堅持。

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爸爸在她成為一名黨員的時候,非常嚴肅地對她說過:“當你成為一名黨員後,關鍵時刻你就必須往前衝!”每到關鍵時刻,這句話就會冒出來,指引她前行。

於是,謝嵩松和王璐又一次選擇了並肩作戰,8歲的兒子被送到爺爺奶奶家,2歲的女兒被送到了外公外婆家,年邁的父母在這種時刻永遠是支持他們的:“孩子你們放心,工作要緊,團聚有的是時間!”

隨後,夫妻倆便回到社區疫情防控第一線,投入到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挨家挨戶的宣傳,十幾層樓梯的爬上爬下,發放疫情防控倡議書,做好武漢返肥人員的信息登記隔離,同時,考慮到居民隔離期間生活不便,定期採購生活物資和藥品,親自送上門。就這樣經常一忙就是一整天,中午在社區吃方便麵墊飽肚子,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這時候我一個人的力量對我們這個集體來說也是寶貴的、不可缺少的。不講條件,不做戰場逃兵,疫情不結束不能回去!”

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伉儷、黨員、戰友——“沒有社區的大家哪來我們的小家呢!”

王璐

把“小家”放在心底,把“大家”裝滿心裡,一手撐起自己的小家,一手扶起共同的大家,他們將錚錚誓言,放在社區的“大家”裡堅守,在戰疫一線裡譜寫相守相偕的最美樂章。疫情當前,不知有多少像謝嵩松和王璐一樣的伉儷奮戰在一線,共同呈現了愛情最美的模樣。


來源 / 瑤海區民政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