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琅琊榜》中靜妃一角,她才是琅琊榜中最深藏不露的人物

近日閒來無事我又刷了一遍《琅琊榜》,之前都是看主角梅長蘇如何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如何忍辱負重重翻赤焰冤案,未曾注意到劇中另一位深藏不露的聰明人——靜妃。她的智慧與謀略還有那份隱忍的心智絲毫不遜於梅長蘇。

《琅琊榜》重在男人的權謀,說前朝不說後宮,這位靜妃娘娘並沒有太多的鏡頭,然而就是屈指可數的幾次出場,寥寥幾語,卻能將一位心性淡然而堅強的聰慧女子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實在令人過目難忘。

靜妃在劇中甚至都沒有詳細的出身來歷,連一個名諱也沒有,只在剛出場時稱作靜嬪。根據劇中其他人物對她的回憶中可知,靜妃年少時是一位醫女,家境不好,隨師父在集市中擺攤被當地的醫霸百般欺凌,幸得化名為林石楠的大將軍林燮出手相救,見之孤苦無依心生憐憫,帶回帥府照顧。與林燮夫人晉陽長公主是莫逆之交,與林燮妹妹林樂瑤更是情同姐妹,在林樂瑤進宮升為宸妃後身體不好,靜妃就被林家送進宮照顧她。

深度解讀《琅琊榜》中靜妃一角,她才是琅琊榜中最深藏不露的人物

靜妃喜歡林燮嗎?我想是喜歡的,那樣以為英姿勃發的大將軍如天神下凡一般救了惶然無助的自己,很難不動心。在劇結尾,新選的太子妃看著靜妃一直看著門外的楠樹出神,於是問:“娘娘。喜歡楠樹?”“一直很喜歡。”看到這,靜妃對林燮的情愫才初初為人所察覺。當初自願進宮照顧林樂瑤,一方面是全了林樂瑤和自己的姐妹情深,另一方面也是見林燮夫婦伉儷情深,自知心中情感無望,為報答救命之恩為他分憂解難吧。然而赤焰案發,帥府一夜之間凋零,林燮大哥身死梅嶺,晉陽長公主含恨自刎於朝陽殿,宸妃姐姐一尺白綾覆身,所有為此案喊冤的人死的死、貶的貶。靜妃一夜之間失去了心愛之人和好友姐妹,唯一的兒子也因此案屢次頂撞陛下被遠派軍中,只剩她一人在宮中如履薄冰地活著,其中艱難和苦楚可想而知。然而就是這樣一無所有的她,也能在兒子決心奪嫡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支持,並在後宮中小心謀劃,最終成功輔助兒子登上帝位。

縱在逆境,也能專一技之長,或以保身,或以謀事

靜妃出身醫女,當初也是因為有一手好醫術才能進宮照顧宸妃。待宸妃香消玉殞,在宮中已無靜妃需要用醫術小心照料的人了。宮中配有太醫院,有什麼小病小痛的直接請旨宣太醫就可以解決了。況且,那時受赤焰案牽連,靜妃最初幾年在宮中絕不好過,可以說是有一把刀懸在頭上,隨時都會揮砍下來。然而就是這樣時時提心吊膽的日子,靜妃依然能沉下心來鑽研醫術,身處芷蘿宮,幾近乎於冷宮,也能兩耳不聞窗外事,把一院的藥蒲打理得井井有條。靜妃在醫術上的造詣日漸精益,就是這醫術也為她後來的得寵之路如虎添翼。

梁帝被太子和譽王兩個人的爭鬥擾得煩不勝煩,在宮中散步,走到芷蘿宮附近突被一陣沁人心脾的藥香吸引,一時解了他的心痛之感。高公公對梁帝說,在這宮中,能飄藥香的也只有靜嬪的芷蘿宮了。這句話也透露出一個信息,後宮娘娘要不就是忙著爭鬥,要不就是安然享福,誰會有這份閒情逸致鑽研醫術,靜妃的醫術在後宮的娘娘中是獨一份,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核心競爭力。

果不其然,梁帝被這藥香吸引進了芷蘿宮,這也是靜妃逆襲的第一步。

深度解讀《琅琊榜》中靜妃一角,她才是琅琊榜中最深藏不露的人物

這核心競爭力可不一般,試想,如果不是這獨一份的醫術,梁帝能在聞到藥香的一瞬間就被吸引嗎?未必。若有其他妃子也懂醫術,也有一院的藥蒲,梁帝可能不時就會聞到藥香,對藥香習以為常,還會進一個不得寵的次嬪的院子嗎?就算進去了,沒有與眾不同的一手好醫術,也留不下陛下。後來梁帝進了芷蘿宮,當時還是次嬪之位的靜妃看出陛下的一臉倦色,適時提出為陛下按摩解乏,成功留住了梁帝。

靜妃的醫術在劇中助攻之處實在太多了。越貴妃意圖用情絲繞謀害霓凰郡主,靜妃得知此消息,連夜縫製了幾個藥囊獻給太皇太后,借藥囊傳遞消息給蒞陽長公主,做得神不知鬼不覺,成功將消息傳了出去,阻止了一場陰謀;言侯想在祭典中炸死梁王,念及與言皇后的兄妹之情下藥讓她神志不清,無法參加祭典,眾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言侯這樁行事,然而靜妃能在給皇后請安之時站在眾人之間遠觀就能看出皇后所中之毒,點名中毒之人並不想傷其性命,讓梅長蘇排除了譽王等人,再根據近期發生的事察覺到言侯的謀劃之事,解救了無數人,這份醫術造詣讓人歎為觀止;在獵場跟梅長蘇說讓他停手離開金陵城,把所有事交給自己來做,她必能做成功,這句話我是信的,聯想梁帝自親近靜妃之後時常做噩夢,我就相信靜妃的醫術能成大事。

深度解讀《琅琊榜》中靜妃一角,她才是琅琊榜中最深藏不露的人物

靜妃在後宮這風雲變幻之地,在落魄艱難時刻依然不忘鑽研醫術,精益求精,保持著超高的核心競爭力,不論是用來保全自身還是謀劃大事,都能底氣滿滿,如有神助。

無論親疏,總能站在對方立場上說話,揣度人心

靜妃在劇中和梁帝有幾場對答實在精彩,看了之後對靜妃的智商和情商都有了更深的認識。這個女人不僅醫術了得,她的智商和情商更是令人佩服。較之兩者,她的醫術在智商和情商面前怕是不及十之一二,揣度人心的那份心思無人能及。

赤焰一案在梁帝的心中就是一根說不得碰不得的刺,然而他又時常想起宸妃,後宮中又無人能說,只有靜妃是與舊事相關之人,於是陛下時不時會跟靜妃說起宸妃。這並不是一件好事,若有人認為靜妃和陛下能有共同回憶、共同思念之人,會讓他二人關係更加密切,能為靜妃帶來好處,那就大錯特錯了。梁帝生性多疑,當初只因一絲忌憚就能不問真相殺害忠良、殺盡一直扶持他的好友一家和親生兒子一脈,並且一直不認為自己做錯了。這等涼薄心狠之人,他可以回想舊人,但如果別人也追憶亂臣賊子,那就是挑戰他的權威,是心懷叵測。因此,梁帝每一次關於宸妃關於赤焰的問話,對靜妃來說都是一道送命題,稍有不慎就會觸怒天顏,跌入深淵。

深度解讀《琅琊榜》中靜妃一角,她才是琅琊榜中最深藏不露的人物

梁帝在做了噩夢之後問隨侍在旁的靜妃:“你夢見過她嗎?”靜妃一愣,明知陛下問的是誰,然而裝聾作啞只說:“臣妾福薄,未得太皇太后賜夢。”這話是在表明,她並不是如陛下所想一直記念著宸妃,如果陛下這句沒有指代的問話,而靜妃直接回答關於宸妃的話,依梁帝多疑的性子,不免會多想,以為靜妃時刻記著宸妃,藐視皇威。此般驢頭不對馬嘴的話一出,多少打消了梁帝潛在的疑慮。梁帝說他問的是宸妃,問她在靜妃的夢中是什麼樣子的。靜妃略加思索,回答:“宸妃姐姐什麼話也不說,只像當年一樣站在樹下向我一直笑著。”這句回答太妙了,靜妃也不說我從未夢見宸妃,因為靜妃和宸妃的關係極好,說從未夢見顯得太假,陛下也不能相信,反而會適得其反讓陛下認為她心眼多膽敢欺君。只說自己夢見過,但宸妃不曾說什麼,只如當年一般愛笑。宸妃不管說什麼都是不妥的,反而只笑著,一下子就能勾起陛下對宸妃當年的驚豔一眼,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般美好。這回答既符合靜妃心善重情義的性格,還能勾起陛下心中少許的溫情,可以說是很聰慧了。

最精彩的一幕就是梁帝問靜妃對赤焰案如何看,這個問題真是兇險,不論如何作答都是陷阱滿滿。而靜妃卻能憑藉超高的情商化險為夷。首先長嘆一口氣請罪,陛下既然問了,臣妾就不敢不答,然而不論如何回答都恐傷了陛下的心,所以先行請罪。言外之意就是這是您要我回答的,而我體諒您會傷心,先行請罪反而讓梁帝不好意思再怪罪。再來以己度人,講明自己出身林府與宸妃相交甚厚,若惡語相向,陛下難免會心疼宸妃生無摯友,死後無追念。靜妃一直明白梁帝對宸妃複雜的心理,他雖忌憚林府卻寵愛宸妃,靜妃此言是感念陛下的這番心意,讓梁王聽了百感交集,甚是贊同。最後,站在陛下的立場上為他著想,若是她為赤焰中人說好話,豈不是辜負了陛下為穩固朝局的一番苦心。這一番說辭下來,梁帝只覺得她心善又體貼,不再追問答案了。寥寥幾句話化解了一場危機,讓人著實欽佩。

深度解讀《琅琊榜》中靜妃一角,她才是琅琊榜中最深藏不露的人物

每次梁帝的問話都是危機四伏,讓人看了不禁捏一把汗。靜妃的聰明之處是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事情,判斷對方的心境和反應,再做出應變,自然逢凶化吉。若是聽不懂別人問話之意,拿不準別人行事之意,不妨易位處之,也許會對事情的看待大有不同。

上善若水,胸有城府,卻能守心中寧靜,安良善之心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道德經》

用“上善若水”這個詞來形容靜妃再恰當不過,靜妃在宮中十幾年間不想捲入爭鬥之中就能安安靜靜過日子,這實屬難得。要知道,後宮之中並不是你不想爭鬥就可以不爭鬥的,鋒芒畢露不難,難的是深藏不露。當景琰告知要參與奪嫡時,靜妃也能立馬戰鬥,主動回到爭鬥之中。

這份心智讓人心驚,想過安穩日子便能十幾年無人想起無人打擾,想爭權就能即刻回到漩渦中心佔得一席之地,真是應了那句話,不是我不能爭,而是我不想爭,“故無尤”。

然而這等心機和城府,靜妃卻能一直守著那份善良,不在權勢爭鬥中迷失本心。抓住離間景琰和梅長蘇信任的臥底宮女小新時,只要求她說出真相,不傷她性命將她放出宮遠離陰謀中心,過安生日子;對惠妃這個毫無幫助的人也能經常施以援手,為她排解心中煩悶;清除璇璣公主留在宮中的暗線時,也是耐心勸解她們趁手上沒沾過鮮血出宮過正常人的生活,並沒有趕盡殺絕;對在自己失勢時對待不周的內務府管事,在自己得寵時也能笑臉相迎,並不計較之前種種。

深度解讀《琅琊榜》中靜妃一角,她才是琅琊榜中最深藏不露的人物

靜妃雖有攪動風雲之才,然一開始為報答救命之恩入宮,後在劇變之後也能一直堅守心中正義,不忘為昔日恩人和好友洗刷冤屈,在得勢之後也能一直安然淡泊,心懷善念,以良善之心對待別人,當得起是一位奇女子。


“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靜妃對林帥的深情最後也只是輕飄飄的一句“一直都很喜歡”,更多的是她在故人都已遭不測時隱忍求生,始終不忘。在兒子和故人之子謀劃大事時,默默輔助,用超高的智商和情商拉攏帝王心,用“繞指柔”慢慢贏得恩寵,絲毫沒有宮斗的狼狽和陰狠,至始至終都是淡雅嫻靜的姿態,贏得漂亮而優雅。

靜妃的說話的藝術,在逆境和風頭正盛時的為人處世都值得我們慢慢品味和學習,那都是與人交往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