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5月底疫苗和抗體藥物均可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4月1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清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鄧寧介紹了清華大學抗疫攻關情況。

清華大學:5月底疫苗和抗體藥物均可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鄧寧說,清華大學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領導小組下專門設置科研攻關工作小組,設立了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從診、治、防三個方面全面佈局,聚焦疫苗、藥物、臨床診療技術、病毒傳播防控、應急決策等方向,組織疫情防控科研攻關。

清華大學於2月2日啟動了第一批8項抗疫應急項目,其中包括程京院士的核酸檢測試技術、張林琦教授的疫苗、單克隆抗體藥物以及董家鴻院士牽頭的 “清華COVID-19智能防控系統”。結合疫情發展情況,學校於3月18日批准了第二批7項抗疫應急項目。

在學校全面佈局的同時,還積極承擔科技部、教育部、衛健委、基金委和北京市的抗疫應急科研任務。清華大學共承擔各類應急項目11項。(科技部定向應急專項項目1項,教育部應急重點項目2項,衛健委應急專項1項,基金委應急專項1項,北京市應急專項5項,工程院委託 “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與環境的關係及風險防控”專項。)

在學校的全面佈局和全力推動下,抗疫科研攻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部分成果已經成功應用到抗疫一線。

程京院士團隊研發的核酸試劑盒在1.5小時內可以對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6種呼吸道病毒進行檢測,已經具備2萬人份/每天的產能。並與2月26日捐贈給武漢抗疫4家醫院核酸試劑盒共計1.2萬人份。

林波榮教授團隊研發的“高精度室內環境在線監測和預警系統”用於監測重點診療空間的環境安全,已經成功在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和5個方艙醫院部署200套,進行環境安全的監測和預警。

董家鴻院士牽頭研發的“清華COVID-19智能防控系統”,包括:居民個人自測評估、社區疫情智能防控、智能分診、智能診斷、遠程多學科協同診療、無線生命體徵監測、隔離病房巡診機器人、可穿戴體溫及心電監測系統共8項智能技術產品。2月23日,接到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的通知,由清華大學聯合中國醫師協會組成遠程醫療隊,由董家鴻院士率領6名專家組成的醫療隊前往湖北武漢,向武漢捐贈了“清華COVID-19智能防控系統”,在武漢的8家定點醫院、1家方艙醫院和72個隔離區進行了部署,為全方位的疫情防控提供有效的支撐。例如,系統中的個人自測評估系統有5種語言的版本,已經在全球70多個國家得到應用,超過2000萬人使用了該評估系統;智能診斷系統已經用於4萬多病患的精確診斷;隔離區疫情信息系統,服務整個湖北490個隔離區,服務病患人群超過2萬人。

由範維澄院士領銜的公共安全研究院團隊研發的疫情態勢分析與防控監管系統從疫情開始就全面支持了中國疾控中心的工作,用在了包括武漢市、北京市、廣東省在內的20多個省市的政府指揮調度中。

清華大學和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還向全球科研人員免費開放藥物研發的資源和平臺,共同加速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發。

此外,清華大學智庫機構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圍繞疫情風險評估和應對策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有序推動復工生產等方面為國家提供政策建議70餘篇。

鄧寧說,3月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清華大學時對清華大學的抗疫科研攻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按照總書記提出的七個方面的要求,在前期科研攻關基礎上,組織研究梳理學校有優良基礎的抗疫相關成果,整合優勢學科,務求解決國家抗疫迫切需求、痛點問題,從診斷、治療、防控、善後四個環節部署組織了8個抗疫科技攻關突擊隊,集中全校資源和力量全力保障科研攻關突擊隊的工作。

八個抗疫科技攻關突擊隊分別是:病患預防檢測及確診檢測技術、超敏定量PCR試劑盒技術、抗體藥物及疫苗、室內及樓宇空氣殺毒技術、基於蛋白的病毒傳播阻斷劑、幹細胞炎症治療藥物、流行病學研究和心理康復系統。

科研攻關突擊隊經過1個月的全力攻關,取得了一系列新的令人振奮的重大進展。

張林琦團隊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病毒載體的腺病毒疫苗和mRNA單克隆抗體藥物取得重要進展。已成功分離出200餘株具有高效中和能力的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及其編碼基因。在科技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支持和幫助下,團隊已啟動了與騰盛博藥、藥明康德的聯合攻關,打通了研發、試驗、生產的全鏈條,5月底疫苗和抗體藥物均可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

程京院士團隊聯合博奧集團在現有試劑盒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檢測技術,提高檢測效率,並計劃向德國捐贈試劑盒和檢測設備。羅海雲團隊研發的新冠病毒殺查一體空氣消毒系統可以高效快速可靠地殺滅空氣中的新冠病毒,快速殺毒效果高於99.9%,近期可用於武漢隔離病房的消毒。

劉辛軍團隊研發的 “荼與”體溫自動篩查機器人,室外測溫精確度達到0.2攝氏度,可以對行人和車輛乘坐人員進行快速測溫。目前正在開展實地測試。

郭永團隊研發的超敏定量檢測試劑盒已經完成了藥監局審查前所有試驗,並已具備量產能力。常智傑團隊研發的幹細胞治療藥物已開始有效性試驗,並研發成功量產製造工藝,預計5月底開展臨床研究。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疫情防控平戰結合的指示,清華大學將發揮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服務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優化和完善。例如,通過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主的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流行病長期準確預報的能力和預警機制,服務於國家疫情預報體系;再比如,要推動建設一個協同高效的疫苗藥物研發平臺和體系,提升我國在疫苗和藥物方面的創新研發和產業化能力。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賈曉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