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美國電池廠將裁員75%、FCA減薪、大眾每週損失22億歐元……

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截至3月31日15:05分,海外新冠累計確診數超70萬,美國超16萬,這讓剛剛經歷2019年“凜冬”的汽車產業再遭嚴寒。


特斯拉美國電池廠將裁員75%、FCA減薪、大眾每週損失22億歐元……


北美國際車展宣佈今年取消舉辦


當地時間3月29日,據路透社報道,受新冠疫情影響,原定於今年6月舉辦的北美國際車展(NAIAS)已宣佈取消,舉辦該車展的場館TCF中心也被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計劃改建為臨時醫院。下一屆北美國際車展將於2021年6月舉行。


特斯拉美國電池廠將裁員75%、FCA減薪、大眾每週損失22億歐元……


路透社稱,美國密歇根州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其確診人數在美國各州中已排名第三,3月28日一天就新增1000例確診病例和19死亡病例。


北美國際汽車展又稱底特律車展,每年舉辦一次,和日內瓦國際車展、法蘭克福國際汽車展、東京國際汽車展、巴黎車展並稱為國際五大車展。


受新冠肺炎影響,原定於3月舉辦的日內瓦車展宣佈取消,原定於4月舉辦的北京國際車展和紐約車展宣佈延期,其中紐約車展的展覽場館被改建成為臨時醫院。此外,原定於今年9月26日至10月舉行的巴黎車展雖然還沒有官方公佈取消或推遲,但組織者建議今年在該市展覽中心舉行的傳統汽車製造商展覽將不舉行。


除了車展的推遲和取消,由於供應鏈中斷、工廠被迫停產、銷量下滑等問題影響,全球化的當下,牽一髮而動全身在所難免。企業也不得不面臨“自保”的決策,除了轉產,降薪裁員似乎也成了主基調。


FCA CEO臨時減薪50%,通用裁員降薪


今日(3月31日)消息, FAC高管和全球受薪員工將削減薪酬,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作出“共同犧牲”,以避免裁員,受疫情影響,該公司已關閉了其在歐洲和北美的工廠。


根據路透社看到的一份內部通告,該公司CEO邁克-曼利將從4月開始臨時減薪50%,為期三個月,董事長約翰-艾爾坎和其他董事將放棄今年剩餘時間的薪酬.根據這份備忘錄,FCA集團執行理事會的其他19名成員將減薪30%,全球大部分受薪員工將被要求接受20%的臨時減薪。


特斯拉美國電池廠將裁員75%、FCA減薪、大眾每週損失22億歐元……


上週,美國第一大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表示,計劃無限期關閉工廠,降低受薪員工和高管的薪酬,並暫停一些未來的產品計劃,以節省資金。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兼首席財務官在一段內部視頻中對公司員工發出嚴正聲明,稱需要採取重大緊縮措施以保持公司的長期生存能力。


其對受薪員工的遞延幅度為20%,稱裁員可能會持續六個月。


特斯拉美國電池工廠將裁員75%


3月27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美國當地時間週四,內華達州斯托裡縣縣長奧斯汀·奧斯本證實,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位於當地的電池工廠計劃裁減約75%員工。


此前,特斯拉的日本電池合作伙伴松下表示,本週開始縮減內華達州工廠運營規模,然後關閉14天。這家工廠為特斯拉廣受歡迎的Model 3轎車生產電機和電池組。早些時候報道計劃停產的當地媒體稱,松下在內華達州的工廠約有3500名員工。


特斯拉美國電池廠將裁員75%、FCA減薪、大眾每週損失22億歐元……


特斯拉週四在發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證實,兩名員工確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但過去兩週他們一直在家中工作,在辦公室期間沒有出現感染症狀。此外,該公司也沒有透露這些員工屬於哪個單位或在什麼地方工作。


在暫停舊金山灣區車輛工廠的運營,以及紐約太陽能屋頂磚工廠的生產後,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該公司將“儘快”重新開放紐約工廠,為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生產呼吸機。


大眾稱每週損失22億歐元


3月26日,大眾集團發佈聲明表示,將擴大在德國的停產範圍,停工將延長4天至4月9日,此次延期涉及該公司位於德國的所有生產乘用車、商用車和零部件的工廠。大眾在德國有28家工廠,現在幾乎都已經停產了。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4月中旬之前,大眾集團將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工廠處於停產狀態。


特斯拉美國電池廠將裁員75%、FCA減薪、大眾每週損失22億歐元……


3月27日,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在參加德國ZDF電臺的訪談時表示,停產期間,大眾每週損失2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3億元)。他還直言,“大眾可以忍受歐洲和美洲工廠關閉數週乃至數月,但不可能是無限期。大眾財務狀況良好,但如果這場危機持續時間長達數週或數月,大眾也不得不採取‘結構性措施’,進行裁員。”


中國市場是大眾最重要的單一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大眾汽車集團全球銷量為1097萬輛,其中中國市場銷量為423.36萬輛,佔全球銷量的四成,迪斯表現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在迪斯眼裡,中國的消費需求也正在回升,所有工廠的產量已經達到疫情前的50%左右。


據彭博社報道,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多個國家流行,全球多個地區的汽車生產正逐漸停止,但中國正通過重新啟動工廠恢復生產,慢慢擺脫停滯不前的狀態。


但現實情況是否那麼樂觀?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調研顯示,截至3月27日16時,中國汽車經銷商綜合復工率為69.45%,還有三成經銷商沒有復工。全球疫情影響,中國也面臨著倒灌的風險,正在全力防控。而全球化的今天,供應鏈的影響也正在顯現。


汽車生產涉及上萬個零件、物料的全球化採購,任何一個微小零件的供應出現異常,都會對整車生產造成影響。上游的個別或部分供應商停擺,就有可能會引發供應鏈“斷裂”危機。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和供應基地之一。2019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額超過了600億美元,超過了進口367.11億美元的規模。在疫情初期,因為汽車製造大省湖北境內的零部件無法供應以及物流問題,國外的汽車廠商受到影響面臨停產風險。


而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遏制,復工復產成了國內企業的關鍵詞。然而,在國內,主要車企的供應鏈體系具有很強的國際化特點,部分關鍵零部件需依賴進口。跨國零部件巨頭在產業供應鏈中掌握著較高話語權,他們生產的不少零部件都無法替代,即使替代也需要比較長的週期。正在逐漸恢復生產的中國汽車製造商們,面臨著全球供應鏈體系的新考驗。


這是考驗,也是機會。


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量雖然比進口量更大,但是兩者“含金量”存在差異。或許,國內的零部件企業是時候考慮要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方能在洪流中把握話語權。而車企也要重新審視供應鏈,思考如何靈活地應對更多“不確定性”的挑戰。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澎拜新聞、二十一世紀經濟報、第一電動網、CBC、網易科技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