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與秦朝有什麼區別?

兩個黃狸嗚翠柳


朝代是一個組詞,往往一起使用,朝代一般指時間。國則是指地域,按地域劃分的國土範圍。

秦朝不是秦國,秦朝是指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朝代,指的是秦國統一全國的那段時間。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周朝是指周朝時期華夏民族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二者的區別:

一是名稱不同:一個是國,一個是朝代。秦國(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諸侯國,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並遂為諸侯。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二是性質不同:秦國是秦朝的前身,本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的一支,傳說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養馬,因此將他們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秦國存在的歷史包括了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時期,與統一中國後的秦朝時期。

秦朝則是中國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朝代,它是個朝代,由始皇贏政一手創立。

諸侯國秦國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滅了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三是疆域不同:秦朝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響戶(北迴歸線以南),北據為塞,並陰山至遼東。秦國疆域一直大致穩定在今陝西關中地區。這一區域位於當時華夏文明區的最西端。司馬遷說秦國是“僻在雍州”,唐代杜佑則說“關中寓內西偏”。

四是制度不同:秦國採取的是古老的分封制,貴族世襲,只有有戰功的士兵才有可能被分為爵位較低的侯爵。秦朝採取的是郡縣制,它繼承了周朝的國土,把全國的國土分為不同的郡縣,在全國選拔官吏來治理。

秦國崇尚武力,野蠻粗暴;秦朝統一了度量衡、文字,建馳到,加強統一,奠定了中華千年一統的基礎。可以說沒有秦國就沒有秦朝,沒有秦朝就沒有統一的中國。


峰仔日記


首先明確,兩者意涵不同,秦國與秦朝一個是空間概念,一個是時間概念。很多人講秦朝與秦國的分界嶺是秦統一中國,這個理解既籠統又不嚴謹。秦在統一六國郡縣天下時還是叫秦國,只是這裡的秦國一直相延續下來的是一個國家概念,既然是國家,必然是以土地,方位,面積等要素構成的空間結構。而秦代代表的是一個叫“秦”時代,是中國發展史上的一個時間段,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一個區塊,它同漢朝,唐朝等時代一起構成了整體的中國史概念。歷史上的朝代劃分問題都是時間跨度的問題。

其次,就史學界的定位而言,秦國史代表的是自秦建國以降至楚漢滅國的整段秦國曆史,而秦朝的概念是在秦統一六國至秦滅國的那十幾年的時間,可以說秦朝是秦國發展史的一部分,是屬於秦國的一個特殊歷史時期。

第三,關於秦國與秦朝的概念辨析就是,秦國的分段式發展模式問題以及秦朝的在史學上的歷史建構問題了,考慮到這僅是一個歷史知識普及的話題,就不再過多贅述了

當然兩者還有很多不同,以上三點僅是我個人認為還算主要的


伊勢道涵


隋朝與秦朝都有哪些相似呢?

第一,都是長期分裂以後出現的統一王朝。秦朝結束了漫長的春秋戰國的分裂,隋朝結束了漫長的東晉十六國南北朝的分裂。

第二,都是十分強大而又非常短命的統一王朝。秦朝歷時15年,隋朝歷時38年,而且都是傳了三位皇帝,秦朝是嬴政、胡亥、子嬰祖孫三代,隋朝是楊堅、楊堅的兒子楊廣、楊廣的孫子楊侑。當然,子嬰與楊侑都是極短的過渡人物,不值得一提。

第三,王朝短命的原因,都與濫用民力有關。秦始皇帝嬴政修阿房宮、修驪山陵、修長城、修馳道、修靈渠,人民無法承擔,於是揭竿而起;隋煬帝楊廣營建東都洛陽、開通大運河、修復長城、開鑿馳道、不斷髮動大規模的對外戰爭,於是四十八家煙塵並起,天下英雄逐鹿中原。

第四,短命的秦朝與隋朝之後,又都出現了同樣長壽的漢朝與唐朝。漢朝與唐朝的長壽,基礎又是秦朝與隋朝奠定的。如果我們再說遠些,那就更有意思了,如在漢朝、唐朝的中間,都夾著個好像匆匆過客一樣的統一王朝,漢朝的中間夾著王莽的新朝,唐朝的中間夾著武曌的周朝;漢朝、唐朝之後,又都再次進入分裂時代,漢朝之後是三國,唐朝之後是五代十國。這真是歷史的循環,秦漢三國與隋唐五代,甚至春秋戰國秦漢三國與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就其分合治亂的大格局看,竟然是如此地相似!這是歷史的宿命嗎?

第五,後世對於秦朝與隋朝的評價,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傳統評價與現代評價差別很大。在舊時代傳統史學的評價中,秦朝與隋朝的皇帝都是惡名昭彰。秦始皇帝嬴政、秦二世胡亥被斥為暴君,隋文帝楊堅被看作搞陰謀的高手、殺功臣的獨裁者,隋煬帝楊廣就更差了,被視為著名的浪子、標準的暴君,所謂“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煬”這個諡號,也就是貪圖花天酒地而荒怠了政務的意思。連帶著,秦朝與隋朝的形象都很糟糕。說到秦朝,古人習慣稱為“暴秦”,說到隋朝,在後來偉大的唐朝面前,隋朝的形象不僅不高大,甚至顯得有些猥瑣。然而到了現代,在一些史學家的評價中,秦朝、隋朝的形象又偉岸高大了起來。單說隋朝,比如認為是隋朝結束了分裂,重建了統一;認為是隋朝建立了以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為代表的新型政治體制,從而確定了此後中國曆代王朝政權體制的基本特徵。至於隋朝的皇帝,有些現代學者甚至認為,隋文帝楊堅可以勝過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隋煬帝楊廣也堪稱一代雄豪、絕世才子、富有氣魄的政治家。


歷史學考研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傳說秦人的祖先給周孝王養馬有功,將他們分封在秦,當時的秦實際控制權在少數民族手中,周孝王開了空頭支票只能自己去兌現。秦人來到秦地通過武力征服獲得了土地,他們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還互相通婚,最終得到當地人的擁護,站穩腳跟後從此開始東征西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有功被封諸侯,秦始建國,佔領狄人和戎人大量土地,建都雍城從此開始爭霸天下,到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完成統一中國偉業,建千秋萬代不世之功。

秦朝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14年。秦完成華夏大一統後,北擊匈奴,南並百越,建立中國空前遼闊的王朝。秦建立帝制,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建馳道、車同規、書同文統一文化風俗,加強了大一統凝聚力,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