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涂炭的孙马大战:幕后的推手竟然是他

1933年,宁夏境内发生了一场为争地盘的军阀混战,给当时的宁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是谁发动这场罪恶的战争?且看:

话说:“东陵大盗”的主人公孙殿英,靠行贿当时国民政府的权贵乃至实际的统治者,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国民政府四十一军军长的身份,盘踞在山西、内蒙古边境一带拥兵自重。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后,派人争取原来的老部下孙殿英合作。有一个人非常担心自己的死对头冯玉祥东山再起,脑瓜子一转,想了个“一石三鸟”之计:以国民政府的名义,任命孙殿英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令其率兵西进。又密使西北军阀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联合抵抗,表示国民政府将给予全力支持。战争是要死人的,遭殃的还是老百姓。谁这么坏呢?且看

生灵涂炭的孙马大战:幕后的推手竟然是他

对,这个人就是蒋介石。蒋介石此举一来可以削弱冯玉祥的势力,二来削弱孙殿英的实力,三来削弱西北马家军阀的势力。

不甘寂寞的孙殿英,也想称雄西北,欣然接受任命。1933年11月底,孙殿英在大肆招兵买马,大量收编土匪后,正始率七万人马(号称十万大军),挥师西进。

生灵涂炭的孙马大战:幕后的推手竟然是他

(时任国民革命军41军军长孙殿英)

此时主政宁夏的马鸿逵惊慌失措,联合青海的马步芳,一方面强烈要求国民政府收回成命,一方面积极备战,准备武力拒孙。一时间,战争的阴云笼罩宁夏。

生灵涂炭的孙马大战:幕后的推手竟然是他

(时任国民政府宁夏省主席马鸿逵)

打架是要有个理由,打仗更要有个来头。且看孙殿英发动战争的来头:孙殿英在《告西北同胞书》中说:

“彼辈把持地盘,残暴不仁,用人行事,专尚四同:一要同姓,即马,非马不喜……(因后文涉及宗教,原谅笔者用省略号代替)”自称:“本军不分种族,不重地域,不论亲疏,不问宗教,任贤用能,一本大公”。扬言:“吾率十万雄兵,所向无敌。今观朔方于掌上,取陇阪若探囊,投鞭黄河,指日可渡,饮马青海,为期不远。”从文学角度说,孙殿英的讨马檄文的确写的洋洋洒洒。扬言也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但战争的结果又是什么结局?且看:

事关这场战争的胜负主要有三场:

满达桥之战:孙殿英部一个旅围攻平罗县城,其主力一一七师、一一八师及炮兵团,沿唐徕渠直扑宁夏县(当时设宁夏县)、宁朔县(解放后撤销)及宁夏城(时宁夏首府,今银川市),孙殿英挑选精兵1000余人,架云梯数十座猛攻宁夏城,久攻不下。马鸿逵部一面抵抗,一面出城和城外支援的部队四面合围,战斗异常激烈,最终孙殿英部溃不成军,退据宁夏城城北满达桥一带,休整待战。

生灵涂炭的孙马大战:幕后的推手竟然是他

(1950年建的满达桥)

保伏桥之战:不甘失败的孙殿英又以五个团的兵力从满城(今银川市金凤区)向宁夏城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孙殿英部在城西南,集中所有机枪掩护200敢死队员攻城,又被马鸿逵部打退,马部乘胜追击,在保伏桥一带将孙部500多人包围缴械。

生灵涂炭的孙马大战:幕后的推手竟然是他

(1980年拍摄的保伏桥)

北塔之战:在接连失利的情况下,孙殿英组织军队第三次进攻宁夏城。这时,蒋介石已看到孙殿英败局已定,才开始履行对马鸿逵的承诺,派三架飞机从兰州起飞,向宁夏的孙殿英部队狂轰滥炸,马家军士气大振,进行反击,孙殿英攻城再次失败。孙殿英恼羞成怒,临阵换将,亲自率兵猛攻马部北塔阵地,连续发起多次冲锋,战斗进行到白刃化的程度,双方展开了肉搏战。孙马混战了近9个小时,孙殿英军又一次失败。

生灵涂炭的孙马大战:幕后的推手竟然是他

(解放前的宁夏城北塔,又称海宝塔)

最终结局:孙殿英除了大骂蒋介石的无耻后,不甘心就这么玩完,原形毕露,派兵占据宁夏城周围的乡村小镇,四处杀人抢掠,民心尽丧。蒋介石看到孙殿英快没球事了(宁夏方言,完了的意思),派嫡系部队一个旅进驻宁夏中卫,对孙殿英施加压力。马鸿逵一面穷追猛打,一面招降纳叛,分化瓦解。孙殿英部许多将领,独立的独立,投降的投降。骑兵军军长丁世铭等宣布退出战斗,孙殿英彻底绝望,被迫下令向北撤军。退到绥西一个叫三盛公的地方,被早已准备的山西军阀阎锡山全部缴械。孙殿英被阎锡山请到太原晋祠喝茶(软禁)。历时近三个月的孙马大战(又称四马拒孙),以孙殿英彻底失败而告终。

蒋介石笑了,孙殿英哭了,马鸿逵哭笑不得。

可以说:孙马大战是蒋介石一手导的演的自认为“高明”的“战争片”。造成的最终结果:百姓家破人亡,民不聊生,百业萧条,当时的宁夏的社会经济严重衰退。换来的是宁夏的“土皇帝”马鸿逵为了扩大实力,变本加厉盘剥老百姓。

生灵涂炭的孙马大战:幕后的推手竟然是他

作为“一国之君”的蒋介石只考虑自己心中的“小九九”,至于百姓的死活,他是不屑一顾的。

呜呼!战争最终受害的是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