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歷史人物-東方“科學家”墨子

細說歷史人物-東方“科學家”墨子

戰國以前,社會地位區分比較明顯,下等百姓想出人頭地基本上很難,戰國以後,各行各業開始興起,於是有了不靠種地依然能生存的平民。他們開始以手工業、經商、講學等方式賺取生活所需,普通平民開始冒出頭來。墨子就是一個出自平民但不種地,沒有官祿但不為生活支出發愁的平民“科學家”以及“黑社會頭目”。

墨子,名翟(dí),也叫墨翟。哪國人說法不一,也許是因為他成功地阻止楚國攻打宋國的緣故吧,所以說他是宋國人的居多。他是個“行者”,一下到宋國,一下到楚國,一下到魯國,一下又到齊國……。這與我們漢人長期久居一個地方的特徵不相同,所以他是哪國人成了歷史疑案。他“居無定所”也與他的“黑社會組織”有關,他的組織當時遍佈各個諸侯國,也就是說在各國都有他的人,都有他的“分舵”,是一個國際性組織,所以作為組織的老大,只能在各國之間不停奔走下達指示指導工作了。他的組織叫“墨家”,“墨家”成員統稱“墨者”,因為“近墨者黑”,所以我稱他們為“黑社會”。

細說歷史人物-東方“科學家”墨子

“墨家”的內部組織程序與黑社會也有些相近的,“墨家”的最高領導人叫“矩子”,也就是規矩的執行者。“墨家”組織嚴密,紀律嚴明,大家清一色的短衣草鞋,人人參加勞動,以吃苦為榮;對於不遵守“墨家”紀律者輕則開除黨籍,重者會被處死。作為墨者,會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信義重於生命。所以感覺當時墨者是最早一群靠以墨家理念為信仰的組織,因為有著嚴明的組織紀律性以及自家的一套理論,說他們是極端宗教也不為過。

墨子不懼生死親自去楚國阻止楚國攻打宋國以及後來的孟勝赴死中體現出了信義重於生命的墨家信念。當時的戰爭開始工具化了,魯國的公輸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魯班就是製造戰爭武器的高手,大約在公元前450年前後去了楚國,得到楚惠王的重用。我們通常築城牆來保護自己,那魯班就造了雲梯,這相當於活動的城牆,作為守備方在城牆上居高臨下防守的優勢便沒了,也許人家雲梯造得比你城牆還高,居高臨下來射殺你城牆上的守衛戰士,這讓楚國的戰鬥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細說歷史人物-東方“科學家”墨子

楚惠王是楚昭王的兒子,是個有為之君,因為政治需要,楚昭王娶了勾踐的女兒,所以越姬是楚惠王的媽媽,雖說越國是外公的國家,但在吳國與越國打架時,楚國乘機佔了不少地盤。

越國滅了吳國後,越國無力統治江淮、淮北地區,楚國趁機擴張到泗水一帶,並藉機攻打宋國。此時楚惠王大約四十多歲,魯班大約六十來歲了,而墨子才三十多歲,年輕的墨子親自去楚國找魯班和楚惠王了,他打算阻止這場戰爭。

其實阻止人間戰爭本身就是墨家的理念,他們講兼愛,講非攻……,在打打殺殺的戰國如何做到兼愛還又非攻呢?那就是強調防守,跟太極拳中的吳式太極拳似的,不教發勁,就練柔化;你來打我,我不打你,而是輕鬆地將你化解掉。墨家思想也為後來的太極拳理論發展提供了借鑑。

那時的中華大地上有一群人穿梭於各諸侯國之間,雖然他們的組織架構像“黑社會”,但他們卻為了和平而奔走,這群人就是“墨者”。

墨子來到楚國,楚惠王與魯班覺得自己有把握打下宋國,而墨子說不可能打下宋國,並解下了衣帶作為城牆的道具,和魯班在楚惠王面前進行沙盤演兵。結果不管魯班用什麼招數、工具都被墨子給化解了,而且楚軍損失很大。最後魯班沒有辦法了,就說自己有一個辦法可以勝利,但自己不說。墨子說我知道你用什麼辦法取得勝利,但我也不說。這就把邊上的楚惠王胃口給吊起來了,便軟磨硬泡地問墨子你們兩人打啞謎的謎底到底是什麼?墨子說魯班想殺了我,因為殺了我就沒有人知道如何阻止你們的進攻策略了。但魯班的想法錯了,自己到楚國前早已經將墨者們佈置在了宋國,已經做好了迎戰的準備。自己來只是為了減少兩家損失而來,為了楚國不至於勞而無功而來。既然都這樣了,楚惠王和魯班也不是傻瓜,只好放棄了攻打宋國的想法。

細說歷史人物-東方“科學家”墨子

當然也有失敗的案例,比如在墨子晚年時想阻止齊國的項子牛攻打魯國,最後就沒成功。

墨者們這種上下平等兼愛,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優良作風吸引了大量的門徒。像儒家的孔老二是不幹活的,有肉吃的時候肉沒切四方了孔子都嫌棄不吃的,而墨子卻以吃苦為榮,而且帶頭與大家一起勞動,所以在當時有“非儒即墨”的說法,雖然儒家發展早於墨家,甚至墨子早先時候曾出自儒家,但因為墨子不屑儒家的“繁文縟節”過於注重表面文章而自立門派自創學說,當時可以說是儒墨兩家平分秋色,甚至墨家的風頭超過了儒家。

細說歷史人物-東方“科學家”墨子

墨子的學說非常全面,他從哲學到科學,從宏觀到微觀,學科則從數學到物理,物理涉及力學、光學、聲學等分支。當然他那時很多都是定義性的,不能與現代力學、光學等相提並論。但至少可以說明墨子所涉及的知識是非常全面的,因為他所講的知識是為了使用的。所以墨家能自己造車,造飛鳥(相當於大風箏),造守城工具等,這些都是墨家之所以有能力幫別人守城的資本。

正是墨子過於強調實用,最終拘泥於實用,形成了“墨守成規”的結果。另外,過於注重組織,最後組織者衰弱這個組織也就衰弱,所以最後儒家能高居於廟堂,而墨家則逐漸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