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何妖魔化秦始皇


眾所周知,童年飽飲苦難乳汁的秦始皇,素質超群,且功大於過。他果斷有魄力,閃電般剷除嫪毐、呂不韋集團,奪回政權;他勤奮敬業,每天不批閱完120斤竹簡絕不休息,數十年如一日;他謀略出眾,以“連橫”對“合縱”,遠交近攻,用強大武力,由近至遠,由易至難,各個擊破,十年內完成前無古人的統一大業;他自律盛嚴,為人行政處處守法,無論是親疏貴賤,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如他堅持論功封爵,就連自己的皇子皇孫都不例外,直到臨終也未下旨分封皇子;他用人有眼光與度量,有氣魄和手段,能屈能伸,充滿濃郁的人情味,如為了爭取尉繚,他不惜以帝王之尊,讓其享受和他一樣的生活待遇,儘管尉繚常在背後非議他的為人,但他裝作沒聽到,繼續大力籠絡之;對韓國間諜鄭國,他不但沒誅殺,還繼續重用他;對刺客荊軻助手高漸離,因為欣賞其音樂才華,不但赦免之,還任命他為宮廷樂師,如高漸離不再次刺殺他,秦始皇是不會殺他的;他將20萬大軍交給李信,將60萬大軍交給王翦,將30萬大軍交給蒙恬,只問結果,不問過程,沒有限制他們的權力,沒有干預他們作戰過程。但在司馬遷的筆下,他卻被妖魔化為一個嗜血殘忍的大暴君。其實,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秦始皇的很多錯誤是被司馬遷放大了。《史記》說到秦始皇的罪惡主要是徭役沉重、焚書坑儒、驕奢淫逸。

司馬遷為何妖魔化秦始皇

徭役沉重的問題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修建道路,北築長城——而這是當時的形勢所迫的。中原剛統一,各國舊貴族勢力還很強大,且蠢蠢欲動,若不加強成陽和各地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國家隨時會有再次分裂的危險,所以必須儘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縣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因此須大規模進行道路建設。

司馬遷為何妖魔化秦始皇

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輕民負。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大,機動性強,無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其繁重的後勤保障,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秦始皇修長城不是他開創的,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後他下令把原來國與國之間的長城拆除,而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舊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而史書上卻把修長城造成的苦難全歸罪於秦始皇,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至於孟姜女哭夫的傳說其實是少數別有用心的文人杜撰出來的。其故事的源頭來自《左傳》齊國將軍杞梁戰死的事件。那時,故事的主人公不叫孟姜女,而被稱為杞梁妻。

焚書坑術士的問題

司馬遷為何妖魔化秦始皇

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意識形態混亂,這嚴重地阻礙了秦始皇對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於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於公元前213年開始銷燬除《秦記》以外的所有史書,民間只允許留下關於醫藥、卜筮和種植的書,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儘管如此,他也曾下令將一些禁書收藏在咸陽皇家圖書館。

生活奢侈的問題

秦始皇即位不久,便開始派人設計建造秦始皇陵。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阿房宮,秦始皇陵最多時用工72萬人。其實,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咸陽就已經有不少宮殿(不是他建的,是之前的秦王)。而在統一六國期間,更是大興土木,每滅一國,便要將該國的宮殿建築在成陽附近仿造一遍,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程度。然而,這並不是只是為了自己享受,而是未殺害六國貴族,要軟禁他們卻又不能設施太差,於是仿造六國宮殿,為安頓他們而大興土木。

司馬遷為什麼要誤導後人

因為如果他寫出真實的秦始皇,就反襯出劉漢的邪惡了,必然會招來血光之災和殺身之禍。秦始皇統一中國過程中,並未大規模屠殺六國王室貴族,而劉邦亡秦之後,與項羽一起殺害秦王子嬰,夷滅秦王室。在歷朝歷代中,秦始皇時代政治核心層的親密度、穩定性可謂最高,秦始皇政治生涯中唯一殺戮過的重臣就是呂不韋(為了奪權掃除障礙,不得已而為之)。除此之外,他對一些功臣,比如李斯、王翦、蒙恬等著名將相,均善始善終,關係融洽。他和李斯君臣30年,有始有終,李斯的女兒均嫁給秦始皇的兒子,其公主均招李斯的兒子為駙馬,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關係也不過如此。而漢高祖幾乎殺光了全部開國功臣,夷滅了他們的宗族,漢武帝也走馬燈式地換相,不斷誅殺宰輔公卿,還殺了不少將軍、王子、公主。秦始皇對伐楚失敗的李信,不但未處罰,反而在平定齊國的戰役中讓其帶兵立功,重樹威名;而漢武帝對將軍王恢,只因其隨機應變,沒有冒險出擊而將其下獄處死。秦始皇很少對直言進諫的大臣加以處罰;而漢武帝因司馬遷替戰敗的將軍李陵諫言就將其處以宮刑。

(紫陌紅塵摘自《閩南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