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韻至簡,宋明文人案几

清韻至簡,宋明文人案几


古人對於極致的追求從未停止腳步,漫長的時光裡,從衣食住行中衍生出文士精神生活與物質美學間的奇妙產物,每觀古畫,能於高山流水間窺見一方靜僻之處,一晃神,彷彿能聽見悠悠琴音傳來;每閱古籍,有感知能文之士要與你高談闊論一番,不免心身嚮往;每見古器,遂能撫摸時代變遷之痕跡,體味千年不盡之神思。

清韻至簡,宋明文人案几

明文士棲身之所的陳設,能見古人對於木作最深沉的情結。清晰的木紋記錄了生活點滴,木質敦厚清淨之天性,相輔文士心境;於幽幽之地,享度餘生。今文願訴宋明文人案几,見古器之用意。

清韻至簡,宋明文人案几

富貴之家,儘可取花梨、紫檀滿工大案,上置各類官窯御製的名貴器物,蔚然成觀;寒儉之家,只用軟木素紋小桌,幾件讀書寫字必備器物,亦無不可。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寫道:“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寒酸至此,仍是千古名齋。

清韻至簡,宋明文人案几

書案古樸凝重。案上置放筆筒、硯臺、筆洗、水滴、筆舔、筆擱、古墨、墨床、印章、印泥盒、筆擱、書尺、鎮紙等讀寫用具,又添香爐、銅瓶、真柏、賞石等以增雅趣。器物分佈在書桌兩側,既注重使用的方便性,又強調材質搭配,高低呼應,中區正前方不置器物,留出空間,免生包圍滯礙之感。

清韻至簡,宋明文人案几

在文人的明式書房傢俱的造型藝術中,都以“靜”為美。“素處以默,妙機其微”。作為書齋陳設中的主體—文人書桌,在這種書桌的意匠中不人為的造作,不追求彰顯,只追求自然木材本身的質地美,從而賦予傢俱以純正、質樸,簡潔和明快。

清韻至簡,宋明文人案几

正如獨孤及曾《盧郎中潯陽竹亭記》描寫的書房時所說的“以儉為飾,以靜為師”。它們各自完善了自我構建,在結構與造型、功能與審美上獲得了完全的一致和統一。按照自身造物法同,則,天時、地氣、材美、工巧,在自然中獲得了和和諧,從而獲得了各自的氣質和清澈寧靜的永恆,可見這種追求“靜”的獨特的文人審美和學養意旨,已成為穩健雋永、氣質清新的明式書房傢俱的靈性。

清韻至簡,宋明文人案几

清韻至簡,宋明文人案几

書房是文人、學士們自我吸納知識、潤澤心靈的靜謐港灣,是他們潛心研讀,淡泊怡性的習靜之所。回想在那一片清靜古雅的園林書齋之中,書桌上攤開喜愛的書卷畫冊,漸覺塵囂遠遁的讀書情形,可窺見古代文人在崇尚身心自由和品行高潔的精神價值觀下,追求真與美的精神內涵。

清韻至簡,宋明文人案几

清韻至簡,宋明文人案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