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用易經算卦、看風水更重要的是它的「至簡」思維

一、一畫開天

易經(周易)是以一套符號體系表示宇宙萬事萬物發展規律的書;同時又是一套立足實踐的對大自然和社會活動的認知體系。我給易經這麼定位,我想這是多數人都能普遍認可的。

比用易經算卦、看風水更重要的是它的“至簡”思維

那這一套符號體系是什麼呢?我想大家都應該很清楚,就是人文始祖伏羲創立的八卦體系。

“八卦”又由三爻組成,“一”代表陽,“--”代表陰,兩兩組合便構成了八個卦。八卦都兩兩組合形成64個完整的復卦,用這64個卦就可以表示自然萬物,也可模擬事物發展運行的規律。

那麼倒推回去,最基本的構成單位就是“一”,所以才有了一畫開天的說法。

比用易經算卦、看風水更重要的是它的“至簡”思維

所謂“一畫開天”,其實質就是說伏羲在質樸、簡易、無框框條條侷限的原始思維狀態下不斷探索,在凡人俗事背後找到了一個思維的制高點,並對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行深層次考察,從而感悟到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最基本規律。伏羲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陰”和“陽”這兩個最基本的元素,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組合成八卦這種特殊語言表達出來,從而打開了人們認識世界的閘門。

老子《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想這就是對“一畫開天”最好的一種論證。

比用易經算卦、看風水更重要的是它的“至簡”思維

不管是《易經》也好,還是老子《道德經》也好,它們都從一定意義上將天地萬物濃縮到了一畫上。

我們都知道,《易經》從伏羲創立易經八卦距今已有8000年,《道德經》自老子創立距今有2500多年,到今天,它們都是我優秀傳統文化典籍裡的一份子。卻可以用最簡單的一畫全概括起來。

古人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任何學問的核心,其實也就一兩句話。

比用易經算卦、看風水更重要的是它的“至簡”思維

就比如真正的高手和高明的醫生總是能抓住最關鍵的一點,直擊要害。有時候簡單比複雜更難。很多人都善於把事情做得複雜,殊不知簡單才能突出重點。

抓住根本和關鍵,提綱挈領,以簡馭繁。簡易思維,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具備的,它就和易經一般,永不過時。

二、大道至簡

《易經》從結構上是一本極簡主義的書,不管是它的占卜預測功能也好,還是地理風水功能也好,等等一系列的核心算法都是圍繞著64卦的相互關係展開的,聚焦一下,就是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伏羲先天64卦方圓圖,這是伏羲時期所創的伏羲易,後來隨著歷史的年輪向前推移,逐漸推演出來各種以此為基礎的易學著作,包括已經失傳的《歸藏易》、《連山易》,和現代大家較為熟悉的《周易》。不管如何演繹變化,可以看到,最初的核心結構和理論基礎都是不變的,所以我說它從結構上來講是一本“大道至簡”的經典。

比用易經算卦、看風水更重要的是它的“至簡”思維

《易經》從輸出的核心價值觀上更是一種“大道至簡”的智慧。我們知道:伏羲創八卦以來,使混沌的宇宙空間有了天地之分,使世間的萬事萬物有了陰陽之別,使人們認識到天地陰陽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運動變化規律,為人類認識、改造自然、社會和人自身提供了最根本的智慧支持和思想武器。就是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符號體系,就開創了我們中華民族最初的文明。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可以說是易經最核心、最簡單的直觀表達,這張簡單又複雜的方圓圖又同時蘊含著最全面、最神奇、最深刻的辯證唯物主義陰陽哲學。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永遠都是我們人類認識世界指導生活實踐的理論武器和科學方法。

比用易經算卦、看風水更重要的是它的“至簡”思維

那麼,落實到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需要易經帶來我們的智慧去指導生活,我們同時也需要這種“至簡”的智慧去經營我們自身。不再不講規律地胡吃海喝,讓身體變得順暢起來;別再做遙不可及的夢,讓睡眠變得踏實起來;不要人云亦云,會獨立思考的人最有魅力;不要再追求完美,滿足最關鍵就是成功;不要苛求人人都喜歡你,獨立的人格沒人會討厭......

只有這樣,你才會擁有一個簡單自由的靈魂,想必等待著你也會是一個晴朗的明天。就像那部《易經》一樣,能禁得住歷史的考驗,即使在焚書坑儒和文字獄的惡劣環境面前,它還是經久不衰,成為我們中國文化的燦麗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