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簡,才是茶席之道


至簡,才是茶席之道

總是有人不放心,常常問:一瓶小花也不能放嗎?一棵小植物或一根小枯枝也不行嗎?他們以為是大、小問題,他們糾結的是:連一枝花也不擺的光禿禿的茶席太不雅觀了吧。但我們比較在意的是,所有和此次泡茶無關的東西無必要擺放在茶桌上,不以大、小論之,我們要的茶席是未經凋飾、純粹為茶服務的。

至簡,才是茶席之道

讓泡茶師能夠全程一人按時完成茶湯作品創作、至少十二人真正有茶喝、並全神貫注喝茶的一張茶席,這張茶席的茶道技術含量要高,先是配備完整:

一要有備水處置放加熱座煮水壺、用於保溫的熱水壺、裝未煮冷水的小甕、用於盛接棄水的水盂。

二要有主茶器處置放泡茶器、茶海、蓋置、茶杯。

三要有輔茶器處置放杯託、計時器、茶巾、奉茶盤。

四要有存茶處置放茶葉罐(內含茶葉)、茶荷、茶匙。

五要有茶食處置放茶食盒(內含茶食)、懷紙、筷子。

至簡,才是茶席之道

如該次茶會設定沖泡兩場,那麼水、茶葉、茶食、懷紙的用量應加倍,泡茶器、茶杯、茶巾需準備兩套,其餘茶具就共用好了,整張茶桌至少也要分成5個區塊,讓21件茶器安身立命定位下來,怎麼也無法、無多餘地方容納與茶無關之物了。偶爾,即使空出了一點地方,與其風裡火裡找些花草填滿它,倒不如任由空著。

至簡,才是茶席之道

我們在泡茶這條路上都太急於填白了,說到熱水,好,叫幾位漂亮小妹蹲在水爐邊給你煮。參加茶會,抵達會場想自個兒遊賞四周,玄關處已有熱情攻勢,美女如雲列著隊伍幾乎搶人般把你拖進去。

至簡,才是茶席之道

觀賞茶席,與會者都來不及徵求掌席者之同意,興奮地便坐進泡茶位置,兩手抓起桌面茶壺拍照。茶會要求大家在泡茶喝茶過程勿談手機勿聊天,就有人唯恐你不知道他也懂靜心,連鞋子也脫了盤起雙腿在椅子,閉上雙眼做吐納,不管雙腳是否衛生情境是否突兀。總之,就是個炙熱大金爐永遠在燒,火力過旺,滿得溢出來,故此心靈的感受力越顯衰歇,那剛好與稍縱即逝的茶道的纖細微妙相反,我們投茶、入水、出湯,稍微有一點差錯,就會造成很大的失誤,茶香味的差異性幾乎不存在,人必須不分心地慢慢靠近,冷靜的輕盈的觀察、品嚐才能吸收,我們享用到的那一刻,茶道才存在。

至簡,才是茶席之道

泡茶者不必靠插花來證明自己很有文化,因為,我們原本為了要做好一張茶席,平常就必須反覆驗證茶葉、茶具的優劣,使用茶具的技術熟練到它們就像自己的手足。我們也順應時節、品茗者、茶葉的特性去把茶表現好。

至簡,才是茶席之道

我們努力把茶道精神實施進入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如:浸泡時間須精準,我們的茶會時間也很準時開場與結束。如:泡茶的動作實在而簡約,我們也將自己的頭髮打理成一個簡單髮型,且清洗得非常乾淨。各種文化養分非常重要,我們平常就要養成聽聽音樂、看看書、學習一些搭配美麗衣裳的心得、學會品嚐各類美味食物等,從而養成自己對文化以及美的鑑賞力,那時我們身上就會從內而外散發一種插花不能代替的優雅。我們不必一定要弄些花草上茶席才有信心泡茶,才覺得好看,在他物的保護傘下才找到價值的認同是不可靠的,因為那是外來東西,就像我們也不依賴一邊泡茶一邊演奏音樂來為茶道加分。

我們喜愛泡茶,享受喝茶,老老實實泡茶喝茶有這麼難嗎?

至簡,才是茶席之道


(本文選自《茶道》2017年12月刊 總第40期,原文標題《茶席至簡》。文章作者許玉蓮,馬來西亞紫藤文化企業集團茶藝學習中心主任、馬來西亞茶道研究會會長、漳州科技學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漳州科技學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