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拉維大使在馬主流媒體發表題為《全球團結 共同行動 戰勝病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國“處方”》的署名文章

3月31日,駐馬拉維大使劉洪洋在馬拉維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國民報》發表題為《全球團結 共同行動 戰勝病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國“處方”》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驻马拉维大使在马主流媒体发表题为《全球团结 共同行动 战胜病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国“处方”》的署名文章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3月26日,G20領導人召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峰會,以推動全球協調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峰會發表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聲明》,強調疫情無國界,二十國集團成員應團結一致合作應對疫情威脅。各方承諾加強國際合作,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提供支持,應對共同挑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題為《攜手抗疫共克時艱》的重要講話,講話結合中國抗擊疫情實踐經驗,闡明瞭合作抗疫、科學防控、穩定世界經濟、繼續維護全球化的“中國主張”,並提出全面加強國際合作應對疫情,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理念”,得到峰會成員的廣泛認同和讚譽。

與全球疫情蔓延相對應的是中國國內疫情形勢已成功實現逆轉。3月29日,包括湖北在內的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僅1例,且已連續多日清零。其餘新增30例確診均為境外輸入。隨著湖北疫情形勢好轉,3月10日,所有方艙醫院關門;17日起,4.2萬援鄂醫務人員已分批次撤回。目前看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的努力下,中國已取得了抗疫鬥爭的階段性勝利,我相信最終的勝利指日可待。事實上,正是因為中國迅速採取有力防控舉措,才取得如此顯著成效。2019年12月30日,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被確診,中方僅用7天時間完成病毒分離,並在最短時間內向世衛組織和其他國家通報疫情和病毒基因序列;2020年1月23日,全國上下開展全面抗疫活動,武漢實施“封城”並決定修建火神山醫院,25日決定修建雷神山醫院;2月5日,第一家方艙醫院投入使用。中國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實現本土新增基本清零。

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湧現出很多感人至深和振奮人心的故事。一位90歲老人被確診新冠肺炎後,感覺自己年歲已高,治療也是浪費國家資源,想把生的希望留給年輕的患者。後來,在醫生的耐心勸說下,這位老人才積極配合治療並順利治癒出院;一位103歲高齡的老人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醫護人員精心治療6天后得以康復;全國最小年齡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入院時僅出生55天,經過12天的治療已經出院和父母團聚。在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方案”和中國“擔當”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讚譽,為全球疫情防控開出“中國處方”。

一、堅強領導、民族團結,鑄就中國“力量”。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時刻關注疫情形勢,親自指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時間成立黨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構建32個政府部門組成的國家聯合防控機制,並就疫情防控10餘次召開中央級會議,就疫情防控工作面向17萬人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每天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3月10日,習主席還親赴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並看望慰問一線工作者和患者、群眾,在北京赴社區、醫院、疾控中心,瞭解基層疫情防控工作情況,並考察指導科研攻關和診療救治工作。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方向。

舍小家為大家、先國家後個人,是把中華兒女團結在一起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政府採取了前所未有、世所罕見的強有力防控舉措,全體中國人民也積極配合,共克時艱。武漢人民顧全大局,毅然封城。14億人民放棄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積極配合延長假期、暫停公共交通和全國隔離行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形成了以武漢及湖北省為重點,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的全方位、多層次防控體系,設立了應對疫情的“新標杆”,有效阻止了病毒蔓延,為全世界抗疫贏得了時間。

二、制度優勢、舉國動員,再創中國“速度”。

中國憑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創造了很多抗疫奇蹟,中國“速度”再次讓世界矚目。中國政府在短時間內採取“封城”等強有力的措施阻斷病毒蔓延;中央和地方政府第一時間撥款近700億人民幣用於全國抗疫;舉國上下將物資、人員在最短時間內輸送湖北,累計超過4.2萬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其中超過三分之二是女性,人民解放軍派出4000多名醫護人員,19個省份對湖北省除武漢外16個市州進行對口支援;兩所共有2600個床位的專門醫院分別在10天時間內拔地而起;最短時間內改造86家定點醫院和16家方艙醫院,提供床位6萬多張;全國口罩日產能9天時間內從4300萬隻上升至1.1億隻。源於強大的中國“速度”,權威病毒專家預測中國國內的疫情預計將於4月底前全面得到控制。

同時,各界民眾積極捐款捐物支援全國抗疫事業,全國九千多萬共產黨員自願捐款數十億元人民幣。湖北省累計接收社會捐贈資金近200億元人民幣和近億件醫療、生活物資,各項物資均得到充裕的供應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更積極參與到志願工作當中,僅武漢市社區(村)服務的志願者就多達5萬人。一些醫護人員、警察、基層工作者甚至為抗疫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換來更多人生還的希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人民為儘量減輕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實施嚴格的防控措施,以犧牲正常生活的方式為全人類作出了貢獻。

三、中西結合、提振經濟,打造中國“方案”。

目前,新冠肺炎治療尚無特效藥和疫苗,中國科學家正在加緊研發疫苗並迅速開發了核酸檢測試劑盒,通過全面排查等方式及時發現目標人群進行檢測、隔離和治療,有效降低死亡率,並使治癒出院比例大幅提高。好消息是,中國的疫苗現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相信不久便可以廣泛應用。同時,中國醫務人員還在臨床治療中發現,中醫藥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狀,減少了重症向危重病轉化。中國運用中醫治療疫病,綜合西醫的治療方案和方法,採用中西醫結合的療法,取得良好效果。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表示,全球社會尚未做好準備採用中國的方式方法,而中國方法是目前唯一被事實證明成功的方法。

此次疫情對中國餐飲、旅遊、交通、製造等行業產生一定衝擊。為保證經濟社會穩定發展,黨中央召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習主席在會上強調要把中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中國經濟主管部門迅速出臺多個政策文件,各省市紛紛推出稅收優惠、減免租金、金融支持等具體舉措,支持企業抗擊疫情。目前除湖北省外,中國其他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已經開始有序復工復產。中國經濟去年增長率達到6.1%,GDP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佔世界GDP的1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因此,雖然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經濟有很強的抗擊打能力。我們有信心,待疫情結束後,中國經濟開始全面復甦,將徹底彌補疫情造成的損失。

四、國際合作、主動支援,彰顯中國“擔當”。

自疫情發生以來,中方始終本著公開透明和高度負責的態度,及時主動向世衛組織和其他國家通報病毒基因序列等疫情信息,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中方主動邀請世衛組織專家赴武漢實地考察,並邀請譚德塞總幹事訪華。全球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4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向中國領導人來函致電、發表聲明表示慰問支持,對中國抗疫舉措及其積極成效予以高度肯定。非盟第36屆部長級會議發表特別公報,非盟成員國外長集體宣佈,支持中方抗擊疫情的努力,對中方應對疫情的能力充滿信心。最近非盟舉行的非洲國家衛生部長緊急會議也高度評價中方抗疫舉措。

在疫情防控中,中國得到了很多國家的援助和支持。當前,中國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截止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席捲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共有超過72萬人被感染,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但疫情無情人有情,中國已開始對國際社會的慷慨相助予以回報。目前,中方已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用於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國際合作,特別是幫助公共衛生體系薄弱的中小國家築牢應對疫情的防線。中國已向伊朗、伊拉克、塞爾維亞、柬埔寨和意大利派出7批醫療支援隊,向非盟捐贈2000套檢測試劑盒,第二批次的1萬份試劑盒也已抵達非盟,向韓國、日本、伊朗、巴基斯坦、意大利、西班牙、塞爾維亞、歐盟、非盟等8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捐贈醫療防護物資。中國醫療專家就疫情防控與非洲國家和非盟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等舉行了近30場視頻會議,中韓雙方併成立疫情聯防聯控合作機制,以分享中國抗疫經驗,讓各國少走彎路。同時,中國眾多社會及民間機構、團體、個人也不斷向其他國家援助醫療防護物資。中國企業家馬雲已向非洲54個國家分別捐贈10萬個口罩、1000件防護服和1000個防護面罩和2萬個檢測試劑盒。今後,中國將在克服自身困難的同時,繼續向有關國家提供醫療防護物資,為維護地區和國際的公共衛生安全貢獻中國力量。

五、全球行動,共同抗疫,構建“公共衛生”命運共同體。

當前,全球化深入人類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特別是經濟、公共衛生等共通的領域。此次疫情使我們明白,病毒無國籍,疫情無國界。我們同處在一個公共衛生的全球共同體中,疫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各國命運緊密相連,齊心協力抗疫是國際社會唯一正確選項。眼下,病毒在全球範圍內呈暴發趨勢,歐洲、美國等地疫情愈發嚴重。非洲也有不少國家出現確診病例,預計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出現拐點。尤其是隨著南半球天氣轉冷,將逐步進入流感高發期,各國更要高度重視疫情防範。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不能相互脫鉤,而要加強團結、通力合作、攜起手來採取有效措施防控疫情,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將其消滅,保障全球發展的順暢和可持續性,為建立一個健康、安全的全球公共衛生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一是提高認識。政府、機構、社區及個人都要以身作則,高度重視疫情防控。

二是加強措施。按照世衛組織建議,結合本國情況採取有效防控措施,如加強、調整入境口岸檢查,入境人員自覺隔離14天等。

三是減少出行。旅行風險很高,應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流動,降低傳染及傳播幾率。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社會各界應加大疫情知識教育及普及力度,號召全民養成良好個人防護習慣,如勤洗手、消毒、不握手、少聚會等。

五是停止攻擊抹黑。一些國家將疫情“政治化”並借題發揮煽動羞辱、抹黑、歧視,不但有礙於國際友好合作,還延誤了自身防疫時機。

六是資源共享。各國在大力研發抗疫手段的同時,應及時共享有效醫療衛生資源,並加大對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援助力度。

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馬拉維儘管自身條件有限,仍第一時間向中方提供了寶貴的支持和幫助。穆塔裡卡總統致函習近平主席,對中國採取的疫情防控舉措表示支持和讚賞。馬社會各界友好人士通過致函、在社交媒體發聲等方式,向中方表達了慰問、支持和祝福,中方對此表示由衷感謝。幸運的是,目前馬拉維還沒有遭遇疫情入侵,但馬拉維畢竟醫療條件有限,面對強大的病毒,我建議馬政府及社會各界應認真按照上述措施開展防控,對任何外來人員都採取全面的檢測和隔離措施,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範,減少接觸和出行,盡一切可能阻止疫情在馬出現或擴散。同時,中國著名企業家馬雲先生向馬捐贈的一批防疫物資已經抵馬,中國政府和中國使館也將在協助馬抗疫方面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馬民眾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必將得到切實保障。(來源:駐馬拉維使館)

“直通非洲”

中非合作信息

權威發佈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