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拉维大使在马主流媒体发表题为《全球团结 共同行动 战胜病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国“处方”》的

3月31日,驻马拉维大使刘洪洋在马拉维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国民报》发表题为《全球团结 共同行动 战胜病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国“处方”》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驻马拉维大使在马主流媒体发表题为《全球团结 共同行动 战胜病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国“处方”》的署名文章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3月26日,G20领导人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峰会,以推动全球协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峰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强调疫情无国界,二十国集团成员应团结一致合作应对疫情威胁。各方承诺加强国际合作,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支持,应对共同挑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讲话结合中国抗击疫情实践经验,阐明了合作抗疫、科学防控、稳定世界经济、继续维护全球化的“中国主张”,并提出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应对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得到峰会成员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与全球疫情蔓延相对应的是中国国内疫情形势已成功实现逆转。3月29日,包括湖北在内的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仅1例,且已连续多日清零。其余新增30例确诊均为境外输入。随着湖北疫情形势好转,3月10日,所有方舱医院关门;17日起,4.2万援鄂医务人员已分批次撤回。目前看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下,中国已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阶段性胜利,我相信最终的胜利指日可待。事实上,正是因为中国迅速采取有力防控举措,才取得如此显著成效。2019年12月30日,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被确诊,中方仅用7天时间完成病毒分离,并在最短时间内向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通报疫情和病毒基因序列;2020年1月23日,全国上下开展全面抗疫活动,武汉实施“封城”并决定修建火神山医院,25日决定修建雷神山医院;2月5日,第一家方舱医院投入使用。中国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实现本土新增基本清零。

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涌现出很多感人至深和振奋人心的故事。一位90岁老人被确诊新冠肺炎后,感觉自己年岁已高,治疗也是浪费国家资源,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的患者。后来,在医生的耐心劝说下,这位老人才积极配合治疗并顺利治愈出院;一位103岁高龄的老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6天后得以康复;全国最小年龄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入院时仅出生55天,经过12天的治疗已经出院和父母团聚。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方案”和中国“担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为全球疫情防控开出“中国处方”。

一、坚强领导、民族团结,铸就中国“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时刻关注疫情形势,亲自指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成立党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构建32个政府部门组成的国家联合防控机制,并就疫情防控10余次召开中央级会议,就疫情防控工作面向17万人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每天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3月10日,习主席还亲赴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并看望慰问一线工作者和患者、群众,在北京赴社区、医院、疾控中心,了解基层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并考察指导科研攻关和诊疗救治工作。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方向。

舍小家为大家、先国家后个人,是把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强有力防控举措,全体中国人民也积极配合,共克时艰。武汉人民顾全大局,毅然封城。14亿人民放弃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积极配合延长假期、暂停公共交通和全国隔离行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形成了以武汉及湖北省为重点,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的全方位、多层次防控体系,设立了应对疫情的“新标杆”,有效阻止了病毒蔓延,为全世界抗疫赢得了时间。

二、制度优势、举国动员,再创中国“速度”。

中国凭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创造了很多抗疫奇迹,中国“速度”再次让世界瞩目。中国政府在短时间内采取“封城”等强有力的措施阻断病毒蔓延;中央和地方政府第一时间拨款近700亿人民币用于全国抗疫;举国上下将物资、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输送湖北,累计超过4.2万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是女性,人民解放军派出4000多名医护人员,19个省份对湖北省除武汉外16个市州进行对口支援;两所共有2600个床位的专门医院分别在10天时间内拔地而起;最短时间内改造86家定点医院和16家方舱医院,提供床位6万多张;全国口罩日产能9天时间内从4300万只上升至1.1亿只。源于强大的中国“速度”,权威病毒专家预测中国国内的疫情预计将于4月底前全面得到控制。

同时,各界民众积极捐款捐物支援全国抗疫事业,全国九千多万共产党员自愿捐款数十亿元人民币。湖北省累计接收社会捐赠资金近200亿元人民币和近亿件医疗、生活物资,各项物资均得到充裕的供应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更积极参与到志愿工作当中,仅武汉市社区(村)服务的志愿者就多达5万人。一些医护人员、警察、基层工作者甚至为抗疫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生还的希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人民为尽量减轻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

三、中西结合、提振经济,打造中国“方案”。

目前,新冠肺炎治疗尚无特效药和疫苗,中国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发疫苗并迅速开发了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全面排查等方式及时发现目标人群进行检测、隔离和治疗,有效降低死亡率,并使治愈出院比例大幅提高。好消息是,中国的疫苗现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相信不久便可以广泛应用。同时,中国医务人员还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中医药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了重症向危重病转化。中国运用中医治疗疫病,综合西医的治疗方案和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取得良好效果。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表示,全球社会尚未做好准备采用中国的方式方法,而中国方法是目前唯一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

此次疫情对中国餐饮、旅游、交通、制造等行业产生一定冲击。为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党中央召开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习主席在会上强调要把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中国经济主管部门迅速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各省市纷纷推出税收优惠、减免租金、金融支持等具体举措,支持企业抗击疫情。目前除湖北省外,中国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经开始有序复工复产。中国经济去年增长率达到6.1%,GDP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GDP的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因此,虽然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有很强的抗击打能力。我们有信心,待疫情结束后,中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将彻底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

四、国际合作、主动支援,彰显中国“担当”。

自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主动向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通报病毒基因序列等疫情信息,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中方主动邀请世卫组织专家赴武汉实地考察,并邀请谭德塞总干事访华。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向中国领导人来函致电、发表声明表示慰问支持,对中国抗疫举措及其积极成效予以高度肯定。非盟第36届部长级会议发表特别公报,非盟成员国外长集体宣布,支持中方抗击疫情的努力,对中方应对疫情的能力充满信心。最近非盟举行的非洲国家卫生部长紧急会议也高度评价中方抗疫举措。

在疫情防控中,中国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援助和支持。当前,中国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截止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席卷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共有超过72万人被感染,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但疫情无情人有情,中国已开始对国际社会的慷慨相助予以回报。目前,中方已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中小国家筑牢应对疫情的防线。中国已向伊朗、伊拉克、塞尔维亚、柬埔寨和意大利派出7批医疗支援队,向非盟捐赠2000套检测试剂盒,第二批次的1万份试剂盒也已抵达非盟,向韩国、日本、伊朗、巴基斯坦、意大利、西班牙、塞尔维亚、欧盟、非盟等8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捐赠医疗防护物资。中国医疗专家就疫情防控与非洲国家和非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举行了近30场视频会议,中韩双方并成立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以分享中国抗疫经验,让各国少走弯路。同时,中国众多社会及民间机构、团体、个人也不断向其他国家援助医疗防护物资。中国企业家马云已向非洲54个国家分别捐赠10万个口罩、1000件防护服和1000个防护面罩和2万个检测试剂盒。今后,中国将在克服自身困难的同时,继续向有关国家提供医疗防护物资,为维护地区和国际的公共卫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五、全球行动,共同抗疫,构建“公共卫生”命运共同体。

当前,全球化深入人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特别是经济、公共卫生等共通的领域。此次疫情使我们明白,病毒无国籍,疫情无国界。我们同处在一个公共卫生的全球共同体中,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命运紧密相连,齐心协力抗疫是国际社会唯一正确选项。眼下,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呈暴发趋势,欧洲、美国等地疫情愈发严重。非洲也有不少国家出现确诊病例,预计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出现拐点。尤其是随着南半球天气转冷,将逐步进入流感高发期,各国更要高度重视疫情防范。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不能相互脱钩,而要加强团结、通力合作、携起手来采取有效措施防控疫情,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消灭,保障全球发展的顺畅和可持续性,为建立一个健康、安全的全球公共卫生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一是提高认识。政府、机构、社区及个人都要以身作则,高度重视疫情防控。

二是加强措施。按照世卫组织建议,结合本国情况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如加强、调整入境口岸检查,入境人员自觉隔离14天等。

三是减少出行。旅行风险很高,应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降低传染及传播几率。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应加大疫情知识教育及普及力度,号召全民养成良好个人防护习惯,如勤洗手、消毒、不握手、少聚会等。

五是停止攻击抹黑。一些国家将疫情“政治化”并借题发挥煽动羞辱、抹黑、歧视,不但有碍于国际友好合作,还延误了自身防疫时机。

六是资源共享。各国在大力研发抗疫手段的同时,应及时共享有效医疗卫生资源,并加大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援助力度。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马拉维尽管自身条件有限,仍第一时间向中方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穆塔里卡总统致函习近平主席,对中国采取的疫情防控举措表示支持和赞赏。马社会各界友好人士通过致函、在社交媒体发声等方式,向中方表达了慰问、支持和祝福,中方对此表示由衷感谢。幸运的是,目前马拉维还没有遭遇疫情入侵,但马拉维毕竟医疗条件有限,面对强大的病毒,我建议马政府及社会各界应认真按照上述措施开展防控,对任何外来人员都采取全面的检测和隔离措施,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范,减少接触和出行,尽一切可能阻止疫情在马出现或扩散。同时,中国著名企业家马云先生向马捐赠的一批防疫物资已经抵马,中国政府和中国使馆也将在协助马抗疫方面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马民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必将得到切实保障。(来源:驻马拉维使馆)

“直通非洲”

中非合作信息

权威发布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