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

离开生我养我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卡屋,已经三十年了,父母健在时,逢年过节都会回到这里,陪同父母住上几天,期间,必到每家每户转转走走,或叙旧,或闲聊,自从父母相继去世后,再也没有回来住过一晚,偶尔想家时就悄悄开车回来看上一眼,到父母的坟头静静地站上几分钟,便又悄悄匆匆地离开,不敢惊扰乡亲,总感觉有愧这片土地,有愧这里的乡里乡亲!

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

这个小山村的原名叫小徐家山,与邻居的的大徐家山合称徐家山,历史上曾是徐姓一家人,后兄弟分家才有了大徐家山和小徐家山两个村民组,据说有在明朝时,小徐家山出了一位叫锴公的人,不仅有权有势,而且为人也很善良,所以就改小徐家山为锴屋,后因方言”锴卡”谐音,便误变成了现在的卡屋。

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

村口的这棵古树记录着卡屋的兴衰荣辱,据说即为当年的锴公所植,距今己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了!记得小时候,每年暑假期间,中午及傍晚,不干事的老人和小孩都喜欢聚在树荫下纳凉,那时,有根粗壮的腾从树根绕树而生,一直绕到树梢,藤茎上长着茂密的叶子,每年夏季会长出很多果子,我们称之为“灾粑”(学名叫什么待查),剥开果皮后,里面有许多粘粘稠稠的籽,称之为灾粑籽,晒干后,取深山里的山泉水,把晒干后的籽用沙布包起,放在山泉水里搓揉,然后放点白糖,放阴凉处稍事沉淀,便被制成了降温解暑的天然绝色凉粉,喝上一小碗,那个清凉啊,真的令我终生流涟!这棵古树也因此被卡屋的人称做灾杷树!可惜,那绕树而生的古藤,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了,再也看不到了。

自锴公始,这里的徐姓一直很兴旺,直到解放前,锴公的后人曾是原至德县数一数二的大地主,拥有良田和山场万顷,资产无数,最后一位主人曾任国民党驻蒙古特派员,抗日战争时期曾帮助过在我们这一带活动的李先念部新四军,解放初期,其本人只身逃亡到天津做生意,后被捕被送回监督劳动改造,因曾帮助过共产党而幸免于难,文革结束后,被首批摘帽平反。

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

我家是在1959年从江北逃荒来到这里的,这个村子现有近五十户村民,其中三十多户都是解放后先后从江北迁移来的,我是这个小山村里解放后出来的第一个从政的“小吏”,一直想回报这片有着江南深厚历史底蕰的热土,但终因载德不厚,抱憾终身!现在已回天乏力!所以现在很怕回来,纵使不得不回,也只能悄悄地……

但愿,卡屋能再出个锴公似的人物,帮这里的乡亲能象也能过上其他美丽乡村里人一样幸福美满的好日子,重新恢复锴屋盛名!

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


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