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中年危機的女人,如何自處?

2013年,陳哲藝的第一部長片《爸媽不在家》在金馬大紅,拿下最佳影片,六年之後,他交出第二部長片《熱帶雨》。

陷入中年危機的女人,如何自處?

故事仍然發生在新加坡,依舊是家庭題材,甚至沿用前作演員楊雁雁和許家樂。只不過這一次,許家樂不再是懵懂的孩童,他和楊雁雁的人物關係從《爸媽不在家》的母子,變為關係曖昧的師生。

楊雁雁飾演的女主阿玲,年近四十,陷入中年危機。她在中學當華文老師,教授不受重視的學科,工作既無成就感也無上升空間。下班回家又是一地雞毛,丈夫早出晚歸,缺位於家庭生活,全靠她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日復一日。更讓她痛苦的是與丈夫貌合神離岌岌可危的關係,她想要一個孩子來挽救婚姻,以丈夫的出軌而宣告失敗。


陷入中年危機的女人,如何自處?

阿玲身處的困境,陳哲藝僅僅用幾個細節就輕巧地交代了一潭死水的表象下分崩離析的關係。阿玲去醫院做試管嬰兒,生孩子明明是兩個人的事,丈夫連醫院都不願去,只能用數月前的冷凍精液;小姑子操辦的滿月禮上,丈夫以工作為由冷漠離去,獨留阿玲默默忍受親戚因為“她沒生過”的閒言碎語;阿玲遇上交通事故,丈夫掛心的不是她的安危而是不菲的修理費。


冷漠的社會環境之下,血緣親情對於家庭關係的維繫似乎無足輕重,演變成金錢利益的共謀。面對破敗的家庭生活,阿玲無人可訴,讓學生順利通過會考,教好華文似乎成了唯一的寄託。學生偉倫在這樣的背景下走進阿玲的生活。


偉倫獨居,他的父母常年在國外做生意。起初阿玲是出於師生間的關愛,為了輔導功課,阿玲帶偉倫回家,與公公一起吃飯,爺孫相處融洽。自然地阿玲又帶著公公去看偉倫的武術表演,三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溫情脈脈,反而相處地像是一家人。

陷入中年危機的女人,如何自處?

慢慢地,這種交往又滑向複雜曖昧的地帶。阿玲與偉倫之間有一場衝破道德禁忌的激情戲,在這場戲中看不到欲拒還迎,阿玲體會了久違的慾望和快樂,偉倫和其他情竇初開的少年一樣,急切的證明愛情的深刻。


但二者的關係又絕非情愛那麼簡單。導演只是不加批判地告訴觀眾,他們的關係何以發展至此,偉倫像阿玲求而不得的孩子,她百般關愛,又像戀人,讓在婚姻生活中飽受孤寂的阿玲尋到依戀,而阿玲之於偉倫,既像生活中缺席的家人,予以他渴求的家庭溫暖,又像他的一個朋友,牽動情思。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有時不過是在寂寥中抱團取暖。


陷入中年危機的女人,如何自處?


這段師生間的禁忌戀情,讓不少大陸觀眾譁然,引發不少爭執。畢竟大陸電影表現師生關係,總是恪守一道紅線,嚴防死守,放在現在動輒用道德觀念抨擊,用毒草定性的趨勢下,猶如驚雷。但是我們放在更長的事件軸看,實在算不得什麼。前有《鋼琴教師》,後有《男人四十》。只有同情地站在人物的世界中去體察,我們才會知道人類的悲歡並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人生百態恰恰藏在晦澀難言的關係之中。導演想要探討的也正是這種複雜的人性。

陳哲藝拍家庭主題,也試圖為此加上時代的註腳。新馬之間交錯的歷史脈絡和複雜的國際關係始終是其不容忽視的背景,導演埋下了許多供人挖掘的伏筆。阿玲的角色被設置為馬來西亞人,她在新加坡成家立業,卻始終未曾入籍,不肯放棄自己的馬來西亞身份,電視裡播放的馬來西亞政治衝突新聞,簡單帶出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曾經統一又走向分裂的歷史脈絡,。

陷入中年危機的女人,如何自處?

導演又為阿玲安排在中學教華文的職業,這個學科在中學課堂中處於邊緣地位,20世紀80年代以後,新加坡就基本沒有用華文授課的學校了。新加坡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華文教育。中文,只是當做一門外語課程來學。體制輕視學生散漫,畢竟追求國際化的新加坡,中文無用武之地,英文才是硬通貨。和新加坡相比,馬來西亞的中文教育得到了更好的傳承,維持著完整的教育體系,華文與英文的對立,也是有意設置的衝突,暗含著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在語言傳承上截然不同的態度。

王安憶在與張新穎的《談話錄》中提及父親那一脈的南洋家庭歷史時曾經說,她覺得新加坡的繁榮與發展是喪失詩意的性格為代價的,只能理性。陳哲藝對此似乎有更深的憂慮,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上表示擔心年輕一代輕視中文,最終將喪失文化根基而無法凝聚。這種擔憂又內化在他的電影之中,華人與華文在日趨國際化的社會里如何自處,認同的變遷與塑造該走向何方,陳哲藝宏大的主題埋在影片日常的設定裡,他似乎只打算拋出這個問題讓觀眾思考,沒有提供答案的打算。

陷入中年危機的女人,如何自處?

影片的最後,阿玲回到馬來西亞的老家,陽光明媚的小村子,她的母親坐在院中洗衣服,得知她回家也只是用閩南話淡淡應好,彷彿她從未離開過。新加坡下個不停的雨,在馬來西亞被陽光取代。那樣密集灰暗、象徵著阿玲內心世界的熱帶雨,隨著雨季過去了,只是,阿玲的困局也像過去的雨季一般解開了嗎,觀眾應該有不同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