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中年危机的女人,如何自处?

2013年,陈哲艺的第一部长片《爸妈不在家》在金马大红,拿下最佳影片,六年之后,他交出第二部长片《热带雨》。

陷入中年危机的女人,如何自处?

故事仍然发生在新加坡,依旧是家庭题材,甚至沿用前作演员杨雁雁和许家乐。只不过这一次,许家乐不再是懵懂的孩童,他和杨雁雁的人物关系从《爸妈不在家》的母子,变为关系暧昧的师生。

杨雁雁饰演的女主阿玲,年近四十,陷入中年危机。她在中学当华文老师,教授不受重视的学科,工作既无成就感也无上升空间。下班回家又是一地鸡毛,丈夫早出晚归,缺位于家庭生活,全靠她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日复一日。更让她痛苦的是与丈夫貌合神离岌岌可危的关系,她想要一个孩子来挽救婚姻,以丈夫的出轨而宣告失败。


陷入中年危机的女人,如何自处?

阿玲身处的困境,陈哲艺仅仅用几个细节就轻巧地交代了一潭死水的表象下分崩离析的关系。阿玲去医院做试管婴儿,生孩子明明是两个人的事,丈夫连医院都不愿去,只能用数月前的冷冻精液;小姑子操办的满月礼上,丈夫以工作为由冷漠离去,独留阿玲默默忍受亲戚因为“她没生过”的闲言碎语;阿玲遇上交通事故,丈夫挂心的不是她的安危而是不菲的修理费。


冷漠的社会环境之下,血缘亲情对于家庭关系的维系似乎无足轻重,演变成金钱利益的共谋。面对破败的家庭生活,阿玲无人可诉,让学生顺利通过会考,教好华文似乎成了唯一的寄托。学生伟伦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阿玲的生活。


伟伦独居,他的父母常年在国外做生意。起初阿玲是出于师生间的关爱,为了辅导功课,阿玲带伟伦回家,与公公一起吃饭,爷孙相处融洽。自然地阿玲又带着公公去看伟伦的武术表演,三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温情脉脉,反而相处地像是一家人。

陷入中年危机的女人,如何自处?

慢慢地,这种交往又滑向复杂暧昧的地带。阿玲与伟伦之间有一场冲破道德禁忌的激情戏,在这场戏中看不到欲拒还迎,阿玲体会了久违的欲望和快乐,伟伦和其他情窦初开的少年一样,急切的证明爱情的深刻。


但二者的关系又绝非情爱那么简单。导演只是不加批判地告诉观众,他们的关系何以发展至此,伟伦像阿玲求而不得的孩子,她百般关爱,又像恋人,让在婚姻生活中饱受孤寂的阿玲寻到依恋,而阿玲之于伟伦,既像生活中缺席的家人,予以他渴求的家庭温暖,又像他的一个朋友,牵动情思。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有时不过是在寂寥中抱团取暖。


陷入中年危机的女人,如何自处?


这段师生间的禁忌恋情,让不少大陆观众哗然,引发不少争执。毕竟大陆电影表现师生关系,总是恪守一道红线,严防死守,放在现在动辄用道德观念抨击,用毒草定性的趋势下,犹如惊雷。但是我们放在更长的事件轴看,实在算不得什么。前有《钢琴教师》,后有《男人四十》。只有同情地站在人物的世界中去体察,我们才会知道人类的悲欢并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人生百态恰恰藏在晦涩难言的关系之中。导演想要探讨的也正是这种复杂的人性。

陈哲艺拍家庭主题,也试图为此加上时代的注脚。新马之间交错的历史脉络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始终是其不容忽视的背景,导演埋下了许多供人挖掘的伏笔。阿玲的角色被设置为马来西亚人,她在新加坡成家立业,却始终未曾入籍,不肯放弃自己的马来西亚身份,电视里播放的马来西亚政治冲突新闻,简单带出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曾经统一又走向分裂的历史脉络,。

陷入中年危机的女人,如何自处?

导演又为阿玲安排在中学教华文的职业,这个学科在中学课堂中处于边缘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加坡就基本没有用华文授课的学校了。新加坡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华文教育。中文,只是当做一门外语课程来学。体制轻视学生散漫,毕竟追求国际化的新加坡,中文无用武之地,英文才是硬通货。和新加坡相比,马来西亚的中文教育得到了更好的传承,维持着完整的教育体系,华文与英文的对立,也是有意设置的冲突,暗含着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在语言传承上截然不同的态度。

王安忆在与张新颖的《谈话录》中提及父亲那一脉的南洋家庭历史时曾经说,她觉得新加坡的繁荣与发展是丧失诗意的性格为代价的,只能理性。陈哲艺对此似乎有更深的忧虑,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上表示担心年轻一代轻视中文,最终将丧失文化根基而无法凝聚。这种担忧又内化在他的电影之中,华人与华文在日趋国际化的社会里如何自处,认同的变迁与塑造该走向何方,陈哲艺宏大的主题埋在影片日常的设定里,他似乎只打算抛出这个问题让观众思考,没有提供答案的打算。

陷入中年危机的女人,如何自处?

影片的最后,阿玲回到马来西亚的老家,阳光明媚的小村子,她的母亲坐在院中洗衣服,得知她回家也只是用闽南话淡淡应好,仿佛她从未离开过。新加坡下个不停的雨,在马来西亚被阳光取代。那样密集灰暗、象征着阿玲内心世界的热带雨,随着雨季过去了,只是,阿玲的困局也像过去的雨季一般解开了吗,观众应该有不同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