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你可知白袍是谁?

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当时流传着一首歌谣,其中有一句是“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这句歌词中的白袍,指的是南梁朝名将陈庆之。陈庆之喜好穿白衣白袍,所以他手下的这支军队也都身着白袍。虽然这支部队只有7000余人,但是战斗力却异乎寻常的强,可以轻而易举击败数倍的敌人。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你可知白袍是谁?

陈庆之出身庶族,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小,用兵灵活。陈庆之指挥艺术的最大特色是重视士气,善于把握战机,善于打运动战。陈庆之不但在战场上注重士气的作用,在平时也注意士气的积累。在荥阳之战中,陈庆之的演讲让梁军将士没有了任何顾虑,于是梁军在陈庆之指挥下“相率攻城”,创造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战例。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你可知白袍是谁?

那么陈庆之的具体战绩怎么样呢?首战领兵2000人,打的北魏宗室元延明的20000人抬不起头,此为始;元颢称帝后,陈庆之以7000白袍军攻睢阳时,当时睢阳守将丘大千手握七万铁甲兵,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白袍胜之,此为一;之后防守荥阳,面对二十多万的敌军,7000白袍军主动出击,大胜而归,此为二;随后率军进攻虎牢关,大梁等城池,依旧是7000白袍军,结果势如破竹,所向睥睨!军神之名,响彻天下!在大梁被元天穆、李叔仁等率军攻下之后,陈庆之不甘反攻,七千白袍军,战四十七次,攻城三十二座城池,再度封神!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你可知白袍是谁?

但是可惜的是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陈庆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 陈庆之自幼便跟随萧衍。萧衍酷爱下棋,棋瘾一上来可谓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地和人对弈,其他人都筋疲力竭,唯独陈庆之精力特别旺盛,只要萧衍想下棋,他随叫随到,甚得萧衍的欢心。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你可知白袍是谁?

陈庆之在准备入洛时,萧赞送别他,并祈求他能归来。当时,吴淑媛尚在,萧衍派使者以萧赞年幼时的衣服寄给陈庆之。信件还没有到达,而陈庆之已经兵败而回。陈庆之自北魏回国,特别重视北人。朱异感到奇怪而问陈庆之。陈庆之回答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你可知白袍是谁?

四个月横扫中原,拿下帝都洛阳,可惜梁武帝无心帝业,难以一统南北。《梁书·陈庆之传》记载:陈庆之渡到黄河以北,把守北中郎城,三日11战,杀得尔朱荣正要退兵,却为善观天相者说服,绑了木排渡河,攻取洛阳。陈庆之仍未慌乱,结好阵型东返,遭遇嵩县颍水泛洪,全军死散,于是落发剃须假扮僧人,独身逃回梁都。陈庆之的部属是被洪水冲走,剩他一个人,哪怕他存活下来也将彻底失去将权,这无疑给了陈庆之致命的一击,于是落发剃须假扮僧人,郁郁不得志,最后抱憾而终。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你可知白袍是谁?

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谥曰“武”,还诏令义兴郡发500人为其会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