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是艾灸,艾灸的核心元素至少應該包含什麼?

老吳艾國潮


這個問題我談一下我的觀點。我先從字面談一下什麼叫做艾灸,它應該包含哪些因素?

艾字,一個草字頭加一個叉。

那說明它使用的原材料是一種草本植物,那麼這個叉叉是一個什麼意思呢?

它主要是說我們要把這個艾草滲透到人的滲透裡去,必須走經絡擴散。

灸字,久火也!

持久火烤!既然是火,那麼就用眼睛,看得見會產生煙霧。

所以艾灸會產生三種基本的要素,第1個就是艾草,第2個就是火,第3個就是煙霧。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試著把艾灸和高科技進行結合。

比如人類用熱成像儀檢測,艾灸它的熱氣在人經絡裡,在人身體裡分佈的情況。

這個明顯的可以用熱成像儀檢測出來。

人們用紅外溫度檢測設備檢查艾灸前後,身體溫度的變化,這個也是可以檢查的出來。

這種古老的中醫傳統和現在高科技的結合,促進了艾灸理論的發展。

也有一些高科技設備的發展,偏離了艾灸的灸道。

比如,利用發光二極管發光製作的艾灸儀器,加熱人體。這種基本上就是烤火了,不能算艾灸了。

那麼利用電做一個汗蒸房,這個也屬於古代的熨燙法。

但是電和藥材發出來的熱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所以商業社會,會延伸很多種艾灸產品。但是讓它偏離了煙火艾草,所以不能叫做艾灸個人觀點。

回答完畢,我是老吳蘄艾,歡迎你們發表不同的意見,互相交流探討。


老吳和蘄艾


艾灸是以經絡學說為原理,通過溫熱和艾草作用,激發經絡之氣,調整臟腑功能,起到調節機體陰陽平衡,防治疾病的作用。

至於許多療法都冠以艾灸之名,其實也很無所謂。這正是艾灸的特徵——幾乎沒有什麼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認真按照治療原則和操作規程,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能夠簡單操作應用,用來治療即可,至於用什麼方式,倒也無所謂。所以也沒什麼正不正名,談不上。

更何況,中醫“灸療”本就不止有艾灸,尚有石灸、蠟灸、陽燧錠灸、湯熨等多種方式。現在出現的多種灸療方式,還僅僅侷限於艾灸和灸器灸的範疇內,範圍還很狹窄,你認為的“各種各樣”“真假難辨”,實際上已經單一的要命了。

艾灸的本質是什麼?

艾灸燃燒時產生的輻射能譜是紅外線,且近紅外線佔主要成分。根據物理學的原理,任何物體都可以發射紅外線和吸收紅外線,人體也不例外。近紅外線對人體的穿透深度較遠紅外線深,最多可達10mm,並被機體吸收。

艾灸產生的近紅外線,就屬於有效並適應於機體治療的物理因子紅外線,可激勵人體穴位內生物分子的氫鍵,產生受激相干諧振吸收效應,通過神經-體液系統傳遞人體細胞的代謝活動、免疫功能所需的能量,也能給缺乏能量的病態細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於穴位,其近紅外輻射具有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過經絡系統,更好地將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從這個角度上說,任何能達到如此效果的物理近紅外線療法,都可冠名為“灸”,並無不妥,而非艾灸獨佔。

器具出現又怎麼了?灸器灸本就是灸療沿用千百年的傳統方式之一,根本不新鮮。

更如上所說,中醫“灸療”本就不止有艾灸,你覺得你看到的灸療方式五花八門,但實際上這些東西仍然還只佔灸療的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只要有熱輻射物理近紅外線療法的效果,就屬於是真的。目前出現的灸療方式,仍屬於傳統灸療裡的一小部分。

別那麼大驚小怪,不然看到“隔核桃殼眼鏡灸”豈非要當成行為藝術來看待了?

少見多怪呀。


純鈞LHGR


自古“灸承天火”,“先有灸後有醫”,而且艾火的應用遠遠早於艾灸。遠古艾絨是作為引火物、火種儲存物和灼龜問卜的神物而存在的,在相當時期內也許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神聖地位。這些觀點從灸字本身的源頭即可窺一斑。《說文解字》說:“灸,灼也,從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說明灸療就是以艾燒灼的意思。《黃帝內經素問》王冰注:“火艾燒灼,謂之灸焫。”更早期的《淮南萬畢術》中則有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故在北方艾草亦別稱為“冰臺”。《黃帝內經靈樞·官能》:“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醫學入門》:“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包括《千金方》超過千餘條的艾灸記載,也都是用艾草燒灼,基本沒有例外。這些記載或者論述大概說明了艾灸的基本概念,數千年艾灸傳承的核心框架並無大的改變,“千年一艾,千廠一絨,萬眾一灸”,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這也是當今艾灸行業十分客觀的真實寫照。

所謂的“灸療”網絡能查到的百科結果顯示,通常多為蒙醫所用,專指蒙古灸、白山薊灸、西河柳灸、溫針灸、火把灸等,能夠進一步搜索到的非艾草類灸療的歷史記載大概還有: 採用火熱類灸材的有燈火灸、桑枝灸、黃蠟灸、桑枝、桃枝、竹茹、麻葉、藥錠灸(香硫餅灸、陽燧錠灸、陽燧灸、硫朱灸等)、藥捻灸、電熱灸等;還有采用非火熱類灸材的包括:毛莨、斑蝥、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大名鼎鼎的“三伏灸”就屬於後一類以能夠腐蝕或者灼傷皮膚的中藥,來產生刺激作用的所謂“天灸”。

總體來看這些非艾灸類的“灸療”,基本上都是僅有文字記載,而甚少用於臨床,頗有名存實亡的情形。這些所謂的“灸療”與艾灸相比,其主要還是灸材的區別,其它灸法並無二致。其一,這並沒有超出古人在《黃帝針灸 蝦蟆經》中,記載最初曾用松、柏、竹、桃、榆、枳、桑、棗等“八木之火”施灸,後因其久則“傷血脈、肌肉、骨髓”,而獨留了艾草,並不間斷的傳承至今,相信當年也曾有過長期的反覆的篩選和比較過程。其二,足可見艾灸的根脈源流非常清晰,就是專指以艾絨為灸材的中醫外治法。其它多數冠以“灸療”之名者,多為借光蹭熱點之舉,大多名不符實,和傳統的經典艾灸相去甚遠,從灸材到原理,再到療效,完全不是一回事。

艾灸自古就已形成了有“有艾有煙有火為之灸”的公知常識,艾煙火三大元素缺一不可,至今傳承不綴。根據國家973艾灸專項歷經10年的持續攻關研究,結果表明:“艾灸主要由艾絨燃燒時所產生的物理和化學因子作用於腧穴感受裝置與外周神經傳人途徑,刺激信號傳入中樞,經過中樞整合後傳出,引發機體神經一內分泌一免疫網絡、循環系統等機體內環境的多米諾骨牌樣應激反應,至少涉及腧穴經絡網絡體系,新近發現的體內新器官-間質網絡高速公路體系,體內最重要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體系。

看似簡單甚至被很多業內人士瞧不上,至今主耗材依然為農產品的艾灸,因為其整個過程都建立在艾絨的陰燃物理過程上,藉助現代物理學的相關前沿研究方法和技術,艾灸其實奠定有/或者可借用有比較深厚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研究基礎,積累有豐富的實驗研究方法和數據。已經能夠基本說清楚從太陽-地陽-到人陽的兩次生物能量轉換和天人合一的“三陽能量守恆”,艾絨燃燒過程所產生的獨特遠-近紅外族群光譜及其與機體之間的同頻共振,以及其光熱煙之間所具有的的粒子交換、波粒兩象性、極其豐富的一二次化合物活性成分等的疊加複合作用,特別是這些“熱效應”和“非熱效應”還能夠透過穴位經絡,以及各類相關的感受器與信息高速通道與樞紐,引發機體深層次廣泛的應激蝶變。多學科的新近系統研究也初步證明了艾灸對腧穴皮膚-臟器-腦島軸分子機制乃至基因層面的作用與影響,有關紅外指紋光譜、艾灸的燃點、溫度等也都在在某種程度,直接或者間接證實了艾灸作用機理及其效果至今依然保持有一定的獨特性和唯一性。

由此可見,目前除傳統的經典艾灸以外,其他蹭熱點的各種五花八門的所謂“灸療”,其絕大多都屬於魚龍混雜的過度商業包裝,既沒有與艾草的紅外指紋光譜數據,也沒有自身灸療產品相關的臨床試驗對比研究,冠以“灸療”的門面,更多的是為了節約消費者教育以及廣告傳播的投入。“守正創新”是艾灸發展的唯一出路,目前也是中醫藥有史以來最為高光的時期,期盼行業聯盟協力,下大力氣在守正的基礎上,聚焦創新,對艾灸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行更為系統的深入研究開發,旨在行穩致遠,造就更大規模的艾灸健康產業,盡在實現國際化,服務全人類。


作者小傳:吳周強,中醫藥研究員,高級健康管理師。薈聚48年生物醫藥全崗位工作經驗,專注生命健康,聚焦創新創意。原創分享健康乾貨,敬請大家點贊、關注,評論必回覆!


老吳艾國潮


艾灸的字面意義就是把艾絨點燃燻烤穴位,艾灸的三要素是穴位、熱輻射、藥物(以艾草為主,也可以加其他藥物,加了其他藥物的叫藥灸),艾灸也有隔物灸,指隔薑片、蒜片,附子,現在有很多器具,有的是電加熱無煙,有的是放入密封金屬盒再套個布袋子,這些都只能算熱熨,沒有艾灸效果好!


中醫文化傳播


艾灸“以溫為治”與溫瀉理論探源

溫瀉灸法又稱為吹灸療法,首見於《靈樞·背腧》記載“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 在《內經》中記載了艾灸的操作方法。 其中口吹艾火,加速燃燒,以刺激施灸部位,稱為助燃,另一種為自然燃燒,刺激施灸部位,稱為自燃,其中自然為“火補”,助燃為火瀉。 對於火瀉與火補的補瀉原則,在《難經·六十九難》中記載“經言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虛不實,以經取之,何謂也? 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當先補之,然後瀉之,不虛不實,以經取之,是正經自病,不中他邪也,當自取其經,故言以經取之”。 通過特製的噴頭,可做常規部位治療有可做特殊部位,如耳內、肛周、陰道艾灸。

艾灸溫瀉作用的操作與十二經脈的循行密切相關

《內經》與《難經》中均記載了通過營衛之氣的循行順序來確定艾灸補瀉的方法。 《靈樞·小針解》中有云:“迎而奪之者瀉也,追而濟之者補也。 ”在《難經·七十二難》中有云:“所謂迎隨者,知榮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也,隨其逆順而取之,故曰迎隨”,說明了不同方向的選擇對於施灸補瀉作用的不同。

艾灸溫經效應

《素問·舉痛論》:“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體。 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艾灸的溫經之性是指通過溫熱效應,對寒邪凝滯經脈後所引起的攣縮、閉塞起到緩解作用。 《靈樞·刺節真邪》有云“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能取之”, 在此說明了艾灸對寒凝血止的溫經效應。而其主要應用於寒凝溼痺所引起的肢體關節拘急疼痛,甚至四肢末端指掌青紫疼痛等血液運行不暢引起的疾病。

艾灸的溫潤效應

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寫到“諸澀枯凅,肝勁皸揭,皆屬於燥”,說明了燥邪侵襲人體的特性。而燥邪的產生除外感燥邪外,則是由於熱邪蒸騰水汽所致之燥。 就人體而言,陰虛則熱,熱則傷津耗氣,引發內燥,而艾灸雖性質屬溫,但其可起到滋陰潤燥及促進津液佈散。艾灸的溫潤之效主要在於以溫熱之效鼓舞陽氣,陽生則陰長,以減少陰虛所造成的內熱。 同時艾灸振奮氣機,氣行則推動津液運行,從而布津液,利津生。 《針灸聚英》中記載“骨蒸癆熱,灸四花穴”,《靈樞》中記載“陰陽俱虛,火自當之。 ”,說明了艾灸通過滋陰補陽以治療內熱的作用。 其溫潤效應主要用於治療陰虛所產生的陰虛燥熱、骨蒸潮熱及乾燥綜合徵等。

艾灸的溫升效應

陷下病主要指內臟位置下陷、清濁不分及陽氣衰竭之症。而艾灸的溫升效應在多處文獻中記載。《靈樞·禁服》中有云“陷下者……故宜灸之”;《靈樞·經脈》有云:陷下則灸之;《傷寒論》有云“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其中七九的升提舉陷,升位固置,升清降濁統稱為溫升效應。 其主要治療作用包括內燥下垂如胃下垂、子宮脫垂等,清濁不分包括洩瀉、尿頻等以及亡陰亡陽所產生的危重病後。


艾灸的話,至少要包括,艾,火,溫度,穴位,手法,這幾個要素,才能算是完整的艾灸。


艾灸儀艾灸床


從物理角度指看得見的有艾,有火,有煙三者缺一不可謂之灸。

還有環境,精神層面的。

環境,通風良好,艾煙在密閉環境中過多聚集會引起人的不適感。

安靜,安靜的環境可使人心情平靜,體感會更好。

天氣也很重要。

人的層面。

被術者要靜,施術者心也要靜。

能做到人到,心到,神到,則灸必有奇效。


ein30922902


如果你住在陰暗潮溼的環境,艾灸無用,打開毛孔,反而更容易進入溼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