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鯀之死

歡迎你入歷史的彀。讀史可以包治百病,尤其是心理疾病。多讀史,胸中之塊壘會逐漸消失。通透了,自然也就百病不侵了。

早在中學時代,我就時常焦躁,想要大喊卻喊不出來,還伴隨著深深的寂寥。這種感覺無法細說,只能舉例。比如除夕夜一家人其樂融融看春晚,12點一過,窗外鞭炮雷鳴,這時候我的心頭就會湧上這種感覺;又或者正和狐朋狗友們推杯問盞,大聲吹牛逼,它又會突然出現,讓人猝不及防。朱自清有一句話有那麼點意思:“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後來因為《2001太空漫遊》迷上了科幻片,這種感覺逐漸消失。直到有一天看到《銀翼殺手》那段“雨中淚滴”臺詞:“我見過你們不會相信的東西:戰艦群在獵戶星座上沿燃燒,C射線在唐豪瑟之門處的黑暗中閃耀。這些時刻都將隨著時間消逝,就像雨中的眼淚。是時候……死去了。”我頓時又頹了。

“勞模”鯀之死

真命天子最終還是出現了。在一個明媚的下午,我點開當年明月的博客,從此便進入了《明朝那些事兒》的世界,我再也不焦躁,也沒有要吶喊的衝動了。原來早在幾千幾百年前,就有無數有才有錢有勢還帥的人,已經很焦躁,而且他們在吶喊,我聽到了。

在2020年到來之際,我決定開始記錄我聽到的吶喊聲,哪怕只是為了自己的安寧。

就這樣吧,下面開始。

第一位出場的人物是鯀(讀如滾),是不是有點陌生,但說起他的兒子禹,可謂家喻戶曉。哪個中國人不知道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啊。

鯀所處的時代,距今大約4千多年,屬於傳說時代,比神話時代要靠譜些。之前的女媧、伏羲、神農完全就是神話人物,他們對應的是原始部落時代,而黃帝崛起,開啟了五帝時代(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中國發展到了部落聯盟階段。

鯀的出身可謂根正苗紅,是顓頊之子,也有一種說法是顓頊的五世孫,總之是顓頊的後代,而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所以鯀是不折不扣的帝胄。

“勞模”鯀之死

這位帝胄被推到臺前,是因為那場史無前例的大洪水。

中華文明從採摘狩獵跨度到農耕文明之後,伴隨而來的則是無窮無盡的麻煩。農耕民族是有天敵的,上有天災下有人禍。人禍是野蠻民族的侵擾,這將持續幾千年,以後會經常說到。天災則主要指洪水。

堯執政時期,洪水滔天,而且是全國性的泛濫。這一部分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水患始終伴隨著中華民族,甚至有歷史學家認為,中國能夠大部分時間保持大一統,正是因為治理黃河客觀上需要一個統一強大的政權,這也奠定了我天朝基建狂魔的屬性。

但我認為當時的大洪災有一部分是人為加工的,體現了農耕民族與生俱來的巨大憂慮。

堯於是召開殿前會議討論治水大計,群臣“皆曰鯀可”,可是堯卻認為鯀“負命毀族”,是個不安分、反傳統的人,換句話說,就是不怎麼聽話。這就大事不妙,不被領導認可,基本上沒什麼前途了。群臣仍然堅持,於是鯀開始治水,結局卻是“九年不成”。

“勞模”鯀之死

堯沒想到鯀在群臣中的威望這麼高,說明這小子至少在治水方面有兩下子。鯀的治水本領從何而來,史料上沒有記載,但有一個最大的信息一直在我們眼前晃來晃去,我們卻視而不見。那就是他的名:鯀。

鯀的一種意思是大魚,還有一種意思分析這個字的結構就能一目瞭然,如果不清楚的話,請看下圖。

“勞模”鯀之死

哈,原來鯀是釣魚的,也就是漁夫啊。這就奇了,鯀不是帝胄嗎,咋成漁夫了?這裡請允許我發揮一點想象力,鯀的父系,也就是中原農耕部落為了鞏固統治,與捕魚部落聯姻,才有了鯀。

這在以後是中原統治者的慣用手段,但在當時算是新鮮事,這也解釋了鯀為什麼行事乖張反傳統,肯定是受了母系一族的影響,而他的這種身份和性格自然是堯看不上的。

鯀最後的結局是被流放到羽山(在今山東臨沂)而死,說是為了安定東夷。這又給了我啟發,說不定鯀的母系就是東夷的部落,他們正是在山東沿海捕魚,再說下去成老鄉了,莫不是膠東銀?

鯀治水失敗的後果並沒有立刻顯現,但他很快就將迎來又一個大佬級人物——舜。

舜已經好久沒睡過踏實覺了,常常半夜娥皇女英一覺醒來,便看見旁邊四個小燈籠忽閃忽閃的,那是舜瞪大著他重瞳的雙眼看天花板呢。

自從被堯選為接班人,已經很多年了。舜一直在被考察,從沒有懈怠過。他做每一件事都親力親為、盡心盡力,堯和大臣們對他很滿意。但舜一直很焦躁,而且越來越厲害。

舜向來是一個沉穩的人,也沒有什麼野心。但這種被考察的日子一久,任誰都吃不消。究竟這種日子還要持續多久,天知道。老頭子越活越精神,感覺比我還壯實呢,想到這些,舜就會很煩躁,還會很自責。

這種想法不該有,但這種狀態還能撐多久呢,有那麼多人在盯著這個位子,老頭子的親兒子丹朱、共工,還有很多有能力的大臣,還有那個……鯀。

老頭子雖然不喜歡自己的兒子,但誰又能知道大臣們的心思呢?好在丹朱自己不爭氣。那個鯀就不一樣,他一直勤勤懇懇治水,堪稱勞模。這次洪水太猛了,沖垮了他的大堤,搞得民怨沸騰。可萬一洪水退了呢,大臣們還不把他捧上天啊。

舜已毫無睏意,索性起身下床,披上衣服來到屋外,那晚夜色很好,幾乎能看見山下的水波,聽著一陣陣的濤聲,舜暗暗下了決心。

大禹永遠不會忘記那天的慘狀。

當天他和往常一樣,到堤壩上巡視。瓢潑大雨已經連續下了好幾天,水位還在蹭蹭往上漲。大禹發現前邊多了幾道口子,正在汩汩淌水,剛想蹲下細看。遠方突然傳來巨響,大地在震動,天地之間水霧瀰漫,什麼也看不見。有人喊:“大水來啦!”

無數百姓和他們的房屋、牲畜瞬間消失,大禹抱住身邊一棵樹才倖免於難,父親這下大禍臨頭了。

還記得在出徵大會上,父親和往常一樣高談闊論,那些豪言壯語很明顯讓聽眾很受用。不過有一個身穿黑衣的人始終沒吭聲,只是盯著父親。禹知道那是帝堯的女婿舜,一個神秘莫測的傢伙。

舜突然偏過頭來和禹對視了一眼,禹從來沒見過如此奇怪的眼神,如芒刺在背,他萬萬沒想到,以後還要無數次面對這種眼神。

治水開始很順利,大禹一直在父親身邊幫忙,他很懂得觀察水勢,總能提出恰當的意見,逐漸成為主力干將。眼看著一道道大壩築起,恣肆的洪水變得越來越乖巧,但他一點都不敢放鬆,每天巡視,不留任何安全隱患。

“勞模”鯀之死

當他覺得萬無一失,準備鬆口氣的時候,天氣突變,一切努力化為烏有。有那麼一瞬間,大禹覺得這是天意,可能老天爺還沒玩夠吧,狗日的!

舜就像黑衣煞神一樣出現,要把父親帶走,他竟然推薦自己接替父親,繼續治水,他是不是瘋了?

這幾天鯀一直在和兒子交代著後事,主要還是治水的心得。一想到那麼多和自己朝夕相處的父老鄉親被水捲走,他就痛不欲生。

鯀並不擔心自己會受何種刑罰,他就是無顏面對倖存的百姓。聽說舜要將自己流放到遙遠的東方,鯀竟然有一種解脫感,恨不得馬上就走。

鯀不恨堯,儘管老頭子從來不信任他,但畢竟還是任命他來治水,並且動用全國的財力、物力、人力來支持他,是他辜負了堯。

鯀也不恨舜,儘管舜要流放他。每次看到這個長著奇怪眼睛的人都會倒抽一口涼氣,但這人其實不賴,他安排兒子來繼續治水,說明他心胸寬廣頭腦清醒,國家需要這樣的人做領袖。

對於鯀的下場,史料記載:“舜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鯀後來成為“四罪”(共工、鯀、三苗和驩兜)之一。

“勞模”鯀之死

四罪對應的四種兇獸

歷史上對鯀禹治水的結論是鯀的方法不對,他採用“壅防”,也就是“堵”的方法,結果水勢更盛。神話傳說裡還杜撰鯀偷了神界的“息壤”來治水,所以最後才失敗。而大禹吸取了老爹的教訓,採用疏通的方法,最終治水成功。

我對這種結論不以為然。首先天災是沒有規律的,洪水反覆極其平常。也許碰巧鯀就遇到了洪水的最高點,而大禹治了十三年,洪水自然消退了,也說不準。

其次,鯀至少是用自己的失敗證明這條路目前走不通,為以後大禹的成功做好了鋪墊。這就像我們說起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就不能忽略建國前三十年打下的基礎一樣。

何況沒有功勞還有苦勞。我和我老婆一直有互相指責對方的優良傳統,但被指責方只要祭出法寶,說反正多做多錯,指責方就會閉嘴。是啊,摔碎碗的永遠是在廚房裡忙活的,不可能是翹著腿在沙發上看電視的。

“勞模”鯀之死

最主要的是,“堵”真的不管用嗎?我還記得當年去濟南北郊看黃河,要爬上高高的堤壩,才能一睹黃河的芳顏。黃河下游的“地上河”不正是堵的產物嗎?幾乎以後的歷朝歷代,治水都要靠修堤築壩。

甚至“堵”的思路已經脫離了“術”的層次,上升到了“道”的境界。“堵”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民族邏輯。

比如對付蠻族,除了秦皇漢武少有的幾個時期,中央政權基本上採取消極防禦,也就是“堵”的方針政策。君不見偉大的萬里長城杵在那裡正是這種邏輯的產物。

“勞模”鯀之死

沿著這種思路,從築堤御水,鯀想到了築城安民。有文獻記載,鯀是中國歷史上始造城郭的第一人。這樣說來,鯀不但無罪,還是中華民族的大功臣。

舜除掉了鯀,卻推薦鯀的兒子禹接班,繼續治水,這充分說明舜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此時的禹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史書記載:“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也就是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不是因為敬業,而是不敢啊,他當時畢竟是罪臣之子,算是戴罪立功。

“勞模”鯀之死

不過這十三年的苦熬沒有白費,他從父親身上得到的教訓,不僅僅是堵還是疏的問題,而是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藉助治水這件舉國大事,集聚全國的資源而轉化為自己的政治資本,將行政權、財權、軍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大禹繼承舜的帝位之後,仍然把權力牢牢把握在自己家族手中,最終打破了之前的繼承傳統,兒子啟成功繼位,開啟了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家天下”的政治形態。

所以大禹的歷史意義,不僅僅是治水成功,還代表了君權的真正崛起。

尾聲

“勞模”鯀是神農式的原始部落領袖,他有能力征服自然,卻在部落聯盟這樣的歷史新階段束手無策。新的時代對領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處理與人的關係變得比處理與自然的關係重要得多。

“勞模”鯀之死

這樣說來,鯀之死並不冤,至少他的肉體被消滅不冤,冤的是他的精神。

鯀被劃為“四罪”的成分,這在當時沒什麼意義,卻在後世影響越來越大。厚古薄今的儒家知識分子為了捧高堯舜禹湯,拼命打擊他們的對立面,比如四罪、夏桀還有商紂等。

此後的幾千年,不知多少文臣墨客對四罪口誅筆伐,在文章、奏摺中,甚至口頭上,鯀一次次被充當反面教材,何其冤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