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唯有一相,张居正也。善于谋国不善谋身的救时宰相


大明朝唯有一相,张居正也。善于谋国不善谋身的救时宰相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明代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明朝这个王朝是朱元璋创立的,他制订了一整套的朝廷各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只能说在朝代初建时还比较适用,对当时社会的治理起着不错的推动作用。凡治国者必有成法,法久必败。坏必更始,然后例生。但是社会一直在变化,制度哪能一成不变呢。其中的一些制度已经对后来的社会治理起了很不好的阻碍作用,对当时的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作用。比方说藩王制度,税收制度,军户制度。

当时的明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吏治腐败,边患严重,隆平年间朝廷已经国库亏空到给朝廷官员的工资都要先欠着,要么就是发了几成,基本上从来没足额发放过。当时的朝廷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这个问题了,开始着手改革制度,治理当时的社会问题。

张居正能当上万历年间的首辅大学士,主要是因为他是隆庆皇帝的托孤大臣,也是万历皇帝从小当太子的师傅。当时的万历母亲李太后对他信任有加,万历皇帝还没有成年,再加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支持,这使得他的权利比着以前的首辅大学士就大的多了,司礼监本身是皇帝制约内阁大学士的一种机构,首领都是皇帝信任的太监担任,内阁的所有决策只有司礼监用皇帝的金印盖章以后才能颁布天下。国家一切军政大事皆由张居正来裁决,这也为后来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埋下了隐患。

大明朝唯有一相,张居正也。善于谋国不善谋身的救时宰相

这样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的情况下,张居正开始通过变法来治理社会问题。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馀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当时国库十年之间再除去朝廷开支以后存下一千多万的余银。这个为后面的万历三大征提供了后勤的保证,是得当时的王朝有了中兴的气象。

当时的张居正实际上可以早点放权给皇帝,这样等他退休以后万历皇帝念昔日的旧情上不会算后帐。但是张居正为了让自己的改革不人走茶凉,因为他这些措施都是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利益有很大损害的,他不敢早点退休。因为按照规矩,他的父亲死,他要回家丁忧三年,他没有回去。万历皇帝成亲以后就算成年了,他这个首辅大臣是要还政给天子的,这个也没有,后面又当了几年家。

万历这个皇帝因为即位的时候年龄小,张居正是他的学业上的师傅,为了让他成为好皇帝,张居正没少投入精力来管理他。每天天不明,万历就要起床去读书,张居正几乎每天早上陪着皇帝来学习治国理政方面的知识。因为管理皇帝的方式当时来说有点太严格了,皇帝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有点重,天子是要大权独揽的,但是张居正对于朝廷一切大事都是自己决定,到时这毕竟触犯了皇帝的权威,虽然他的改革是对统治有很大好处的,但是皇帝不这么认为。

张居正死后,生前他打压的一部分反对他的官员开始攻击他。由于他的改革得罪了一大批达官贵人也开始反对他的改革措施。但是如果皇帝信任他,保护他的话,说实在话,这些都不起什么大事情,毕竟张居正是为了万历的江山社稷。没想到皇帝借着这些人的攻击开始来清算张居正的身后事,把他生前的所有荣誉都给剥夺,把他的改革措施也给废除了。万历皇帝实现了大权独揽的目的,但是这也为国家后来需要改革而没有人敢站出来埋下了伏笔,明朝的灭亡实际上亡于万历朝。

后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思陵之季,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关于崇祯皇帝,说实在话,他不应该是亡国之君,只不过一个朝代在他即位时气数已尽,他个人已经无力回天了。

大明朝唯有一相,张居正也。善于谋国不善谋身的救时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