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交養老金是按工資比例交的,是否目前交的多,將來拿的多?

用戶6260144857849


退休金是退休後的保障,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那麼現在交的多,是不是將來拿的多呢?

一、退休領取條件及待遇計算

1、領取條件

A達到規定的退休年齡

法定退休年齡的具體規定:

(一)男年滿六十週歲,女年滿五十週歲,並且累計工齡滿十年的;    

(二)男年滿五十五週歲、女年滿四十五週歲,累計工齡滿十年的,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  

(三)男年滿五十週歲,女年滿四十五週歲,累計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鑑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當准予退休。

B繳費年限達到15年

繳費年限達到15年,並達到規定退休年齡,可以享受退休養老金待遇。

二、個人繳費情況對養老金的影響

總的辦法是: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高。

1、繳費基數。

首先必須要明確一點,工資並不代表繳費基數,一是部分收入不納入繳費基數的核算範圍,二是部分企業不按照實際工資情況來繳納養老保險,而是由企業單獨核定一個技術來繳納。

2、繳費年限。

繳費時間越長,養老金收入越高。


圖圖和熙熙的世界


一、退休工資的計算方式: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退休地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本人繳費年限)x1%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A1/Z1+.........An/Zn)/n

A-本人繳費基數 Z-當年社會平均工資即當年繳費基數 n-繳費年限

2、 個人帳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帳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

二、因此,影響未來養老金的有以下幾個主要要素:

1、 退休時退休地上年度平均工資 (這是不可控的);

2、 個人帳戶儲存額,繳費年限越長,個人賬戶儲存額就越多;

3、 繳費基數,繳費基數越高,個人賬戶儲存額越多,同時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指數才會更高。

因此,目前交得越多,未來拿得越多是一定的!


雲峰笨鳥


社保中的養老保險,對於年輕人來說,由於需要繳納滿15年,而且得在退休之後才能按月獲得,過程相對於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來說,週期顯得更加漫長。

困惑主要來源於:1、退休之後能拿到的錢是否對於繳納的金額;2、每月繳納的金額是否越多越好;3、繳納養老保險拿養老金更加划算,還是選擇其他保險投資更加划算?

今天就這個問題,我和大傢俱體分析一下,方便大家進行了解。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

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

由此可見,參保人員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個人繳費年限和繳費額息息相關。個人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養老金水平就越高。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首先是基礎養老金。政府對符合領取待遇條件的參保人員,全額支付基礎養老金,對長期繳費的,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

其次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繳費和政府對參保人員的繳費補貼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參保人員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個人繳費越多,享受的政府補貼越多。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目前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因此,個人賬戶積累額越多,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後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就越多。




山芋不燙手a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按月工資比例繳納社會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費,並直接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

繳費比例為:僅以養老保險為例,個人繳8%,用人單位繳16%。個人繳納的全部進入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帳戶,形成個人賬戶儲存額,單位繳納的16%全部進入社會統籌基金賬戶,為國家所有,用於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養老金。繳費時間長的,繳費工資高的,自然就是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就多,所以退休時領取的養老保險金就必然多,這是沒有疑義的。


奔向陽光19649199


目前社保繳費的比例是個人部分和企業部分組成,社保繳納額度目前每個地區都不同,繳納基數是按工資比例繳納的,個人繳納比例是8%,企業繳納比例是22%。個人部分計入個人養老賬戶。

退休金髮放的標準一般和兩個標準關係密切:

1、繳費基數

2、繳費年限(繳費年限必須累計滿足15年才能發放養老金)

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12)目前55歲為170、60歲為139。

2、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公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

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划算。


南飛朱雀人力資源解說


是的,繳納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原則就是長繳多得,多繳多得。

謝謝《悟空小秘書》老師邀請。

現在無論企業職工,還是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都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按月工資比例繳納社會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費,並直接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

繳費比例為:僅以養老保險為例,個人繳8%,用人單位繳16%。個人繳納的全部進入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帳戶,形成個人賬戶儲存額,單位繳納的16%全部進入社會統籌基金賬戶,為國家所有,用於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養老金。

當繳費人到達法定退休年齡計算退休養老金的辦法時,因為上年城鎮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是一樣的,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也是一樣的,差別就在於繳費年限和繳費工資及個人賬戶儲存額。

相比之下,繳費時間長的,繳費工資高的,自然就是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就多,所以退休時領取的養老保險金就必然多,這是沒有疑義的。

管見了。


商世好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今後當然要拿得多了!養老保險參保繳費遵循的理念就是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

養老保險的計發公式為

,1992年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參加工作的沒有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公式裡面的過渡性養老金,根據繳費年限繳費一年計算一年,退休的時候繳費有多少年就計算多少年,所以說在職的時候工資高,繳費基數就高,退休時計算繳費指數也高,個人帳戶累積額也比較高,要是當地職工平均工資也高的話,那退休後的養老金就更高了。


12345688順流


交的多,退休金多


奔跑的小馬駒


繳費基數是決定養老金多少的重要條件,一般情況下,養老金是長繳多得,目前交的多,同時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就越高。


零工寶


我不清楚是說機關單位還是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員工?不知道是天交還是地交!是從你口袋裡拿出來交還是有人幫你交,將來誰拿多誰拿少不清楚但心裡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