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大战“疫”有多用“心”?来看这三个小故事!

华中大战“疫”有多用“心”?来看这三个小故事!

推送科普文章,助力增长知识

开通热线咨询,助力压力缓解

开展心理调研,助力教育引导

致信学子家长,助力亲子和谐

参与部省项目,助力心理援助

……

面对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

华中科技大学

大学生发展研究与指导中心

第一时间投入心理战“疫”一线

倾听心理诉求

疏导心理困扰

化解心理压力

与你、我、他心心相印

共渡难关

确保心理战“疫”实施的

预见性、科学性、精准性

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暖心话”

接下来的三个小故事

可能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哦

一起来听听看吧~

请允许自己休息几天

讲述者: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发展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 郭晓丽)

华中大战“疫”有多用“心”?来看这三个小故事!

听听故事

小A身处武汉。从封城那天开始,家里大小事情都是他在操心,在各种团购群里买物资、用各种方法帮有慢性病的老人找寻更多药物等等。所幸,小A及家人的身体一直没有异常。

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后,小A却觉得自己身体有些不适:最明显的是胃痛,虽然没有到痉挛的程度,但那种疼痛可以从早上持续到晚上。再后来是胸部发闷,有点胀痛。虽然体温正常、防护措施也很到位,但小A还是吓到了,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自己感染了?如果传染给家里老人怎么办?但是,身为家里的顶梁柱,小A怕被家人看出自己的不安,更得强装镇定。撑了两天后,小A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心理援助热线。

接到小A的电话后,我首先耐心细致地了解他近期的生活状况。当问到最近情绪怎么样时,小A停顿了一下,然后才说道,封城以来主要是考虑一家人的生活保障,尤其是筹备老人的药物费尽了周折,没有太多时间想自己的情绪。偶尔觉得紧张或是疲惫的时候,就赶紧提醒自己,不能紧张、不能懈怠,一定要稳住。但是这几天身体的不适实在是有点稳不住了,会陷入到紧张、悲观的情绪。

小A说完,我真的觉得他很不容易,也非常棒!我告诉他:“一方面,你已经很努力,做得很好了,你把近期所有压力扛下来,给了家人各种保护;另一方面,我又有点心疼你,本来身处疫情中心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你背负着这些压力的同时还撑起了整个家,撑了这么久,也是会有点累了。”

这时,我觉得电话那头的小A有点想哭,但身为男儿,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可我知道,此时的他,不管是委屈心酸还是感动,心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放下了一些。

在后面的交流中,我提醒小A,身体的不适可能是情绪的一种表达,因为他总是坚韧、隐忍,不习惯也不允许别人看到自己脆弱、疲惫的一面。日常生活中这种应对方式帮助他克服了很多困难,但在疫情这种长期应激状态下,身心容忍度是有上限的,如果没有及时觉察并自我关照,身体就会发出警报。

最后,我给了小A一些自我调适的资源,并叮嘱他:要看到那个努力、辛苦、疲惫的自己,并且允许自己休息几天。

聊聊建议

1.疫情期间的生活脱离了习以为常的节律,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式都要重新作出调整,不能总是和之前的自己比。我们需要一个适应期,这一期间适度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是适应现实与灵活性的表现。

2.人有自我提升的内在需求,如果总是做同种层次、毫无挑战的事情,会感到厌烦与挫败。在家隔离期间,不妨给自己安排一些目标清晰、即时反馈、并且稍有挑战性的活动,如学习一项新技能以转移注意力,并且给这段特殊的时光留一份特殊的纪念品。

主动应对才能获得掌控感

讲述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发展研究与指导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 雷光辉)

华中大战“疫”有多用“心”?来看这三个小故事!

听听故事

小B是一名大三学生,1月10日从武汉返回老家河南某乡村。刚回家的时候,疫情还没有爆发,小B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有一些交流,也见了中学同学。20日之后,疫情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家号召所有人尽量居家隔离,尤其是从武汉返回的人员。于是,小B开始自觉居家隔离。但同学和小伙伴们却在群里讨论说,如果他们被感染了,那一定是小B造成的。

此时,还没有封村,村民还可以自由活动。但小B明显感觉村里人的眼光开始有些不同,还会躲着他们家人走。联想到同学群里的留言,小B感觉很委屈。

23日武汉开始封城,小B家的处境更显尴尬。25日,村干部特别到他家,建议他们春节期间不要出门。恰好在这个时候,小B突然发现自己开始咳嗽,有胸闷、气短的感觉。他更加担心,如果自己真的感染了新冠肺炎,家里人怎么办?回老家之后接触的同学和邻居是否会感染?如果这样,那他就成了当地的罪人。想到这些,小B寝食难安。

辗转反侧了几天,小B打通了中心热线,哭诉这些天的担心、害怕、委屈与内疚。我静静地听他述说,让他把这些天憋在心里的话都说出来。然后我感同身受地帮助他澄清认知,并沟通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细致分析,从10日回家到25日感冒,已经间隔了15天,虽然他有发热、鼻塞、轻微咳嗽和胸闷等症状,但普通感冒的可能性更大。针对恐惧心理,我开导他,由于他平时身体状况较好,就算感染,也是能治愈的。同时,我鼓励他尽快通过线上问诊等方式进行确诊,并向当地乡镇医院汇报。针对内疚感,我非常肯定地告诉他,这不是他的错,因为他10日回家的时候,还不知道新冠肺炎的严重性,他并没有故意传播的主观恶意。至于周边人的偏见与害怕,我鼓励他应该换位思考。交流完以后,他说感觉轻松了很多,一定尽快去就诊查实。

两天后,我又接到小B的电话。他很高兴地告诉我,在乡干部的帮助下,他去县医院做了CT检查,医生诊断是普通感冒,而且现在感冒也基本好了。他还说,这几天他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也会努力去做一些一直想做的事情

聊聊建议

1.针对恐慌与焦虑,我们要保持正常作息,锻炼身体,安排好每天的事情,

以便获得生活的掌控感

2.针对偏见与歧视,我们应该有一颗平常心。毕竟面对未知的病毒,所有人都会害怕,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听从政府的安排,需要居家隔离就居家隔离,需要集中隔离就集中隔离,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余音未了的感激

讲述者:精神科医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发展研究与指导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 何宁娴)

华中大战“疫”有多用“心”?来看这三个小故事!

听听故事

在咨询中,当主要诉求沟通完以后,我照例会问咨询者“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大部分咨询者要么说没有了,要么再次谈起其他烦恼。但这一次,小雯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

对于我的提问,小雯沉默了一下,传来一句比较平和的话:“我刚才说的都是烦恼,可是我觉得这一次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不全是烦恼,反而还有一点点喜悦、一些些感激。”于是,我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她说,天天憋在家里的确有些烦,可比想象中要好,可能还有一些意外收获。父母都上一线了,她一个人在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学,不知道父母能否平安完成工作,担心学业、担心未来、担心父母;同时,作为独生子女,头一次离开父母的庇护,还要学着独立生活。父母非常担心她能否适应,很想让她去投奔亲戚。一开始,她也很担忧,但出乎她本人和所有人意料,她顺利度过了这段独处的日子。

每天,她都学着父母以前的样子料理家务,自己做饭、洗衣、打扫房间。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还把做的菜拍得漂漂亮亮的,发给父母看,向父母展示自己过得很好,也会询问父母每天工作如何、身体如何。“也是在做了这些以后,我才明白,父母以前承担了多少琐碎的事情。”

剩下的时间里,小雯百无聊赖地刷了几周手机,直到对手机失去兴趣,重新打开书本。从那时开始,一直觉得自己有拖延症的小雯,似乎有些“重生”了。她制定了每日计划,每天看看专业书、练练唱歌、锻炼身体。在没有人督促的时间里,她主动捡起书本,开始思考自己要学什么,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工作、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

讲述中,小雯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她觉得在大家都为抗击疫情而烦恼的时候,她却有些感谢这么一段独立的时间。但实际上,我很为她因为这一段独处有所成长而高兴。

这是一个可爱而坚强的女孩。脱离了庇护也脱离了束缚之后,她不仅把一个人活成了一个家,更在独立无助的空间里,学会了体谅父母的爱、反馈父母的爱,并进一步以成年人的责任感,去把握自己的未来、探索自己的生活,最终展示出自身的力量和责任感。

疫情是一座围城,给很多人生活造成不便。但这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稍微脱离外界纷杂的信息,去探索内心的需求,发掘自身的潜力。

聊聊建议

1.如果疫情影响到你的生活,例如因不能外出而烦闷、担心学业进度等,别忙着指责逼迫自己。首先要接受这是一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会有“特殊反应”,都在学着去适应。这样的“共性”也许会让你觉得好受些,不再担心“只有我一个人心理异常”。

2.疫情对我们的影响是实际存在的,但也许这是一个机会,让我们稍微脱离外界纷杂的信息,去探索内心的需求和想法,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学习的动力、未来的职业规划、生活的意义等等,希望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说明:文中咨询者的个人信息均为虚构)

爱心小贴士

1.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发展研究与指导中心已于1月26日开通了心理咨询QQ与热线:

(1)有心理咨询需要的人员,可通过

网络辅导服务,留言说明自己的心理困扰及诉求。咨询QQ为:1448520936(李老师)、1559354592(黎老师)、1602245966(何老师)、447681353(章老师)、1139835293(郭老师),823978305(张老师)、575523207(雷老师)、437455475(王老师)、1370278479(谌老师);

(2)急需情绪疏导与心理支持的人员,可拨打心理支持热线(手机号码:15623106969),每次服务30分钟左右,开放时间为每日9:00-21:00。

2.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咨询电话:027-85844666。

3.湖北省高校心理支持热线:4007-027-520(每天9:00至21:00开放)。

春风至

新绿盛

疫情必将过去

繁花必将如常

无论何时

我们都在这里

听你絮絮诉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