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司马狂/文

因为老家在新安江边上的缘故,对于街口并不陌生。多少回坐着深渡到千岛湖的客班轮船,离了街口,那就是彻底告别家乡,踏上远去的征途。多少回,自千岛湖坐客班轮船回家,到了街口,离乡愈近,愈发忐忑的心境就更甚了。只是每次,都是在船上看着乡人们在街口码头上上下下,却始终不曾下船上岸去走一遭。去年国庆节时候,在K君汪洋兄盛情邀请下,我自深渡,坐公交船而至街口村,这才算是真真正正在街口的街头走上了一遭。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现在的街口村委会就在码头上面,下得船来,拾级而上,村内的道路用水泥硬化完整,只是可惜,路旁两侧都有民房,使得村路逼仄而局促,村内行车几乎是不可能的。街口村中第一个令我产生兴趣的事物,是铜皮铁用上红油漆写就的“新安旅店”招牌。这历经岁月洗涤的广告牌,无声无息地向我诉说着,此间曾经的喧嚣。继续往浙江方向走,没有几步路,还有家“胡炜商店”,那是典型的“商住两用房”。不知道,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有多少人的童年都视这里为“天堂”啊。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2019年街口村被列入国家第五批传统古村落名录,但实际上,我们目前能看到的街口村内大多数的房舍都是解放后所建。说起这段历史,多少街口人饱含热泪。为了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老的街口村全部被淹没在浩渺的新安江江水中。明朝就设立的街口巡检司衙门,乡人们祭祀所在的祠堂庙宇,连接两岸的小河桥……这一切都只能借助街口人的口口流传才能让后人知晓。唯一留下的古迹,是建于明代的张林福宅,这也是当年后靠保存下来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距离如今的街口码头不远处,还有一个荒废了的码头。从那码头上来,有一个亭子,匾额上书有“新安揽胜”,落款者为袁振,应该是当时的安徽省委副书记袁振。亭子仿造古代徽州乡村的亭子风格而建,八仙的人物木塑围着三面墙而设,美人靠不再是木料所造,取而代之的是水泥。透过这个亭子,窥一斑而知全豹,街口村里的房舍看着是传统徽派风格的,大抵是解放后村民后靠,依旧延续着故宅模样而建。那些现代化的房屋,则是改开后,钱包日渐鼓起来的村民,返乡所建。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说起街口村名的由来,一直有不同的版本。一说是,街源河汇入新安江的口子,所以叫街口。一说是,长陔源出来后,汇入新安江的口子,是陔口的演化。还有一说是当年这里是皖浙交汇处,乃是界口的演化。不论哪种由来才是正确的,街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遥想当年,金戈铁马,咸同兵燹的销烟才散去,北伐军又千里奔袭而来,多少英雄豪杰在此留下深深的烙印。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歙县有支龙舟队,队员大多是街口周边村子里的青壮年,之前时不时的总是在朋友圈刷到他们。那天我去街口的时候,有幸目睹了他们在新安江上训练的场景。震天响的鼓声,也盖不住队员们的号子声。旁边的客轮马达轰鸣,队员们被激起斗志,龙舟离弦箭般往前冲着,那气势真心让人折服。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依山傍水的街口,却始终未能在经济上腾飞,颇为可惜。甚至在后靠过程中,连乡镇政府驻地所在村的位置都遗失了,如今镇之名依旧是街口,镇政府的驻地却已然迁走。村内,尚存很多当年公社时期的建筑物,也算得上是街口村解放后几十年来沧海桑田变化的亲历者。为了发展经济,街口人民一直努力着,从网箱养鱼到柑橘种植。为了一江碧水,又默默舍弃了许多经济发展的机会,这是一个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村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走在村中,其实没有见到多少人,间或遇到的也多是老人,许是随了主人的性子,连村里的田园犬亦是怡然自得的神情。沿着水泥路的两旁,原本都是店铺,如今大多数人家的房舍焕然一新,生意却没有多少人做了。那个制作各式器具的长者,对于我们两人的到位,没有任何波澜,或许看着我们也不像是会买他东西的人吧。我们的到来,其实倒真的打破了村子原本的安宁。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吃尽了交通不畅苦头的街口人,终于在上世纪末盼来了街口大桥,虽然是斜拉桥,仅能人行或是非机动车通行,但毕竟从此以后天堑变通途。我是有恐高症的人,走在上面,江风吹过来,桥身有些摇晃。加上对岸有人骑电瓶车过来,真的是吓得我两股战战,几乎就想坐在桥上。靠近街口村这边,桥下有个简易的造船作坊,师傅在给铁皮船上油漆。那既是村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是偶尔尝尝江鲜的捕捞工具,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艘。只是,去年年底开始,新安江流域歙县段全面退捕,这船也大多交了上去。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过得桥来,恰逢柑橘初上市,村口处一群村妇围坐在一起,兜售着自家采摘的柑橘。一开始以为我们不是本乡人,个个操着浓郁方音的“塑料普通话”,倒是别有趣味。当我们用方言交流起来的时候,这些大姐们个个异常活泼,拼命让我们多买一些。吃着“三口蜜桔”,回望一眼街口村,期待着下次有机会,再来走一走……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行走徽州66】街口:皖浙交界处的古老村落,街源河的入江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