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二战始作俑国——德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横扫整个欧洲,再次将全世界拖入一场大战中。人们在战后反思这场战争背后的成因时,惊奇的发现,抛开正义与非正义的因素,德意志民族的团结和民族自尊心,是挑起这场战争的根源。

这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征战史。腓特烈大帝、俾斯麦等人,都是令人侧目的“好战分子”。人们不禁会问:德意志民族为什么这么好战?要想得出答案,就不得不从200多年前的普鲁士王国说起,这其中也离不开与法国人的是是非非。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德意志民族的觉醒,离不开拿破仑的暴政。

在中世纪的欧洲,法国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而德意志民族犹如一盘散沙,他们分属300多个小邦国和上千个骑士庄园领地,饱受大国的欺凌。在腓特烈大帝统治下的普鲁士王国,征战46年,在欧洲打出了“一片天地”,跻身强国之列。

然而,好景不长,拿破仑征服了普鲁士和欧洲大部,并武力推行资产阶级变革,尽管从历史的角度看,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有积极的一面,但其根源还是“为己所用”的暴政,激发了欧洲民族主义的盛行,他们组成“反法联盟”进行抗争。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1813年,普鲁士、俄罗斯、奥地利等国第6次组成“反法同盟”,集合了30万大军向18万的法军发起进攻。半年后,攻占巴黎,法国无条件投降,拿破仑被囚禁在一个小岛上。然而,不甘心的拿破仑率700兵士逃出小岛,重返巴黎。

眼看拿破仑又要“做大”,英国、普鲁士等国第7次组成“反法同盟”。这就是改变十九世纪的大决战——“滑铁卢之战”,拿破仑被迫第二次退位。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了国际会议,重新确定欧洲秩序,更主要的还是瓜分法国。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普鲁士王国尽管在这次会议中收获多多,获得大片土地,但与会的列强们并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德意志,于是将过去300多个小邦国合并成38个邦国,组成一个松散的德意志联邦,奥地利为主席,普鲁士为副主席。

政治上的长期的分裂,严重阻碍了德意志联邦的工商业发展。例如,从萨克森贩运10元的商品到汉堡售卖,区区300公里的路程,交税就要8元。于是,在普鲁士的倡议下,他们成立了“关税同盟”,废除内地关税,建立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所以,德国在统一之前就已经实现了经济统一。

1834年,尽管德意志联邦并没有统一,但在由普鲁士主导下建立的关税同盟,使得德意志地区的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税收增长大幅提高,十年几乎翻了一倍。由于经济上的高度融合,德意志全民族要求统一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在当时,最有实力统一德意志民族的,只有普鲁士和奥地利。相比较而言,奥地利还是一家独大,但内部腐朽不堪,民族运动层出不穷。尤其是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奥地利更是沦为了“重灾区”,根本无力“竖起民族统一的旗帜”。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而国力蒸蒸日上、野心勃勃的普鲁士,自然就成了全体德意志人渴望统一的希望。但其利用主导的“关税联盟”,动辄以废除同盟为要挟,迫使其他盟国接受自己的经济政策,甚至是自己的政治主张,各邦国对普鲁士的“霸权主义”颇有微词。

他们纷纷靠拢奥地利,试图依仗另一个大国来抗衡普鲁士。但经济的作用还是决定了一切,“关税联盟”使各邦国之间的工商业已经高度融合,谁也离不开谁。也就是说,尽管他们不满普鲁士,但又不得不在其阴影下生存。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摆在德意志民族统一大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文”,通过德意志会议取代联邦会议,制定宪法,设置政府,从而实现民族统一;二是“武”,依靠强大的武力实现统一。“武统”的代表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俾斯麦。

作为普鲁士王国的宰相,他在其出任宰相仅仅一个星期,就叫嚣“武统”。“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这就是所谓的“铁血政策”,俾斯麦也因此被誉为“铁血宰相”。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奥地利是他“武统”的首要目标。然而,狂热的民族主义,使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自相残杀?他们对俾斯麦一再挑起与奥地利的争端,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甚至派人刺杀他。“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俾斯麦现在想的是,如何实现德国的统一。

其实,这位“铁血宰相”不仅“硬手腕”,更擅长政治和外交。

1864年,为了在军事上孤立奥地利,他三次到法国,与拿破仑三世商讨在普奥战争中,法军保持“中立”的问题。拿破仑三世自然喜欢看到一个“两败俱伤”的国家,任何一方“做大”都是对法国的威胁,于是满口答应保持中立。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俾斯麦又以降低外贸关税为诱饵,拉近与英国的关系。并且使他们相信,普鲁士的扩张不足以改变欧洲的“平衡”,同时还会对法国产生一定的制约,这对英国是有利的。也就是说,普鲁士进攻奥地利,英国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时的俄国也因为征战多年、国困民艰,无力干涉两国之间的冲突,俾斯麦又拿到了俄国的保证。至此,传统的欧洲5大国,除了普、奥两国外,其余3国均表示中立。同时,为加快战争进程,他又与意大利结盟,在南方进攻,夹击奥地利。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1866年,普鲁士军队分三路向奥地利进军,战事进展的很顺利。唯一的麻烦是意大利,开战仅2天,装备精良的12万意军被8万奥军打的“稀里哗啦”。当然,他们的作用就是拖住了8万奥军,如果不是速胜,恐怕连这点作用也起不到。

原本可能要打几年的仗,普军只用了7个星期就取得了胜利,全国上下都期望着能够攻占维也纳,但令人不解的一幕出现了,俾斯麦命令部队停止攻击,并要求立即与奥地利签订合约。人们纷纷质疑为什么不能乘胜追击?他的答案是: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首先,进攻奥地利不是“兄弟反目”,而是通过这一仗,让德意志人认识到,谁更有实力带领整个德意志民族。《合约》对奥地利是很宽大的,但“解散德意志联邦”,“建立新的德意志组织”等内容,就是为了搬开统一大业的“绊脚石”——奥地利。

其次,真正不愿看到德国统一的是法国,普、法两国必有一战。但从地理位置上看,必须团结奥地利,否则普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难怪《合约》签订后,俾斯麦当即表示:“两国的争端已经解决,现在必须恢复旧日的友谊,毕竟是兄弟。”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与他预料的一样,法国人很快就有了反应,他们不愿看到普鲁士做大、做强,于是积极调停普奥之争。让法国人没想到的是,俾斯麦爽快的与奥地利签订了《合约》,并在3周内,普军全部撤走。当然,奥地利自然没有忘恩负义,在德国统一后,成为其最坚定的盟友。

尽管“铁血宰相”俾斯麦,给人一种战争狂人的印象,但其实并非如此,他之所以处心积虑发动这场战争,根本不是为了消除“异己”获得领土,他要的是一个统一后的德国,只有打服奥地利,才能扩大普鲁士在德意志民族的影响力。

意大利“猪队友”表现,在俾斯麦时代就有,12万军队2天溃不成军

难能可贵的是,当其政治目的达到时,便戛然而止。这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具备的素质,坚持武力始终服从政治的需要而不是相反,决不允许所谓的胜利果实妨碍政治目标。从这点看,俾斯麦深谋远虑、令人叹服,远比拿破仑高明许多。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