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太強大!收到浙大、南大等6所名校offer,專業第一、國獎、專利一個不落!

專業、綜測“雙料”第一

江蘇省三好學生,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3項專利、4項軟件著作,各類獎項累計數十項,先後收到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六所名校offer。這些全部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16級的鄭良立同學在校期間所獲成績。想要擁有“學霸”同款的驕人成就嗎?鄭良立分享了他的“學習秘籍”。

學霸太強大!收到浙大、南大等6所名校offer,專業第一、國獎、專利一個不落!

自創“三步自學法”,效果顯著

鄭良立對於自學有著莫大的熱情,對於各類沒接觸過的事物,他都願意勇敢嘗試。大一伊始,鄭良立就自學了C++,並順利通過了計算機二級和三級的考試。

學習一門新的計算機語言時,鄭良立自創了一個三步自學法

第一步:瞭解基本用法,掌握大致要點

第二步:找一些小demo去做測試,反覆做題加以鞏固

第三步:用所學知識做一個小項目,項目成功即說明自學的效果不錯

這個“三步自學法”在他之後自學數據結構和算法時也行之有效,通過高效的自學,他成功獲得了PAT程序設計能力甲級證書。

學霸太強大!收到浙大、南大等6所名校offer,專業第一、國獎、專利一個不落!

拿獎拿到“手軟”,競賽中永不言棄

鄭良立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但憑著自己對數學建模的熱情,他一遍又一遍地看論文、篩算法、查資料,獲得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一等獎,MathorCup數學建模挑戰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工杯”數學建模大賽三等獎。他說:“數學建模這條路艱難但很踏實”。

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的經歷讓鄭良立印象深刻,他和隊友們要用四天三夜的時間去挑戰一個很難的任務,壓力可想而知。更令人頭疼的是,比賽剛開始就出現了問題——構建模型的方向不正確,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推翻重來,一度陷入了僵局,但是鄭良立和隊員們互相打氣,“只要比賽還沒結束,一切皆有可能”。方向有問題就換個方向,思維太窄就向外拓展。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他們在一篇地理學文章中找到了靈感,在啟發之下找到了正確的建模方向,大家一鼓作氣,最後順利摘得一等獎。

此外,鄭良立還獲得了中國計算機設計大賽二等獎,2018年Ti杯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2019年Ti杯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2019年江蘇省計算機設計大賽二等獎,2018年互聯網創新大賽華東區三等獎,2018年藍橋杯軟件設計大賽二等獎,2019年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江蘇省三等獎等一系列獎項,

可謂“拿獎拿到手軟”。

學霸太強大!收到浙大、南大等6所名校offer,專業第一、國獎、專利一個不落!

鄭良立說:“我每參加一個比賽就要自學一樣新技能”。對他來說,自學是個十分享受的過程,從中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實,也會讓自己變得更自信,更從容。

講臺上的“小老師”,分享也是一種學習

作為班級學習委員,鄭良立會定期在班裡組織學習經驗交流會,講解、交流近期各門課的重點知識,鞏固記憶。還給全體同學劃分了學習小組,讓大家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作為學院科協成員,他經常給學院其他同學講課,講臺上的他毫不怯場,講起知識點來頭頭是道,還能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建議,深受同學們喜愛。經過他的培訓和指導,科協電子部有四名同學在大一就通過了計算機二級考試,兩名同學在大一時獲得了省級電子設計競賽獎項。

學霸太強大!收到浙大、南大等6所名校offer,專業第一、國獎、專利一個不落!

大二那年,鄭良立開始在CSDN(IT技術交流平臺)上寫博客,一開始只是寫一些上課學到的或是書裡看到的小技巧,留檔方便自己隨時查看。漸漸地,他的博客內容不斷豐富,既有自己整理的算法和題目,也有一些專業上的個人見解。

目前,鄭良立已經發表IT技術相關的博客200餘篇,累計訪問次數超4萬。

成長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但所付出的汗水絕不會被辜負。憑藉自成一格的學習方法、驕人的競賽成績,鄭良立先後收到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六所名校的offer。對於未來,鄭良立說,“立足當下,做好該做的,未來還有很多等著我去探索。”

部分素材: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