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明宪宗重口味,爱大17岁的女人还创立了西厂


口吃明宪宗重口味,爱大17岁的女人还创立了西厂

电影《龙门飞甲》剧照。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朱见深为加强特务统治,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在后面不到6年的时间里,因遭文官强烈反对、厂卫权力争夺以及汪直失宠,西厂被撤销。1506年短暂复开,5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是一个短命的机构,但在2000年来的中国封建史中,却备受政客、学者、民众的关注。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西厂的创立者明宪宗朱见深、厂公太监汪直、反对者内阁首辅大臣商略三位的角度来了解西厂到底算什么东西?

明宪宗朱见深:

做过两回太子的皇帝需要西厂维护皇权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又叫成化帝,明英宗长子,明朝第八代皇帝。


口吃明宪宗重口味,爱大17岁的女人还创立了西厂

明宪宗朱见深。


1449年“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到1452年,朱见深被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在父亲被掳,两立太子过程中。一个大朱见深17岁的万贞儿一直陪伴着他,史料记载这个女子“貌雄声巨,类男子”,后来却成了朱见深一生所爱。

朱见深2岁第一次被立太子,19岁的山东女子万贞儿做了他贴身侍女。在英宗卷土重来前,朱见深那段人生中最黑暗最艰难的日子里,万贞儿一直守护在内向而有些口吃的朱见深身边,始终如一,不离不弃。万贞儿在朱见深心目中就有了母亲、姐姐兼情人的多角色的朦胧定位。这也许是朱见深一辈子对万贞儿都非常宠幸的最大原因。


口吃明宪宗重口味,爱大17岁的女人还创立了西厂

电影《龙门飞甲》万贵妃剧照。据史料记载万贵妃“貌雄声巨,类男子”。


1465年,18 岁的朱见深大婚不久,就撇下年轻貌美、才华横溢的吴皇后,夜夜就寝于万贞儿所住的宁贞宫。

1466 年,已36岁的万贞儿为宪宗生下一子,朱见深大喜,遂封万贞儿为贵妃。电影《龙门飞甲》里的万贵妃就是以她为原型。可惜不到一月,皇子夭折,此后万贞儿再无生育。

朱见深于1464年登基,初年为名臣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但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万贵妃享乐。当时文官集团里,阁臣互相倾轧,吏治渐趋腐败,官场贪污成风。而宦官乘皇帝不理朝政机窃夺权势。朝臣和宦官之间为争夺权势也在明争暗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日趋激烈。

为了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对臣宦实行有效的控制,朱见深便在东厂的基础上设立了西厂,让西厂成为自己的耳目,通过心腹亲信太监汪直指挥秘密监察朝臣的言行。

1487年,万贵妃去世。当年八月,朱见深过于悲痛而驾崩,时年41岁。葬于北京昌平明茂陵。

大太监汪直:

十五六岁时掌管西厂,善于猜测帝王心意

太监汪直,广西大藤峡瑶族人。在幼童时,汪直做了明军俘虏,由于长相机灵,被阉割后送入宫中,先伺候万贵妃,电影《龙门飞甲》西厂厂公雨化田就以汪直为原型。后汪直服侍明宪宗。


口吃明宪宗重口味,爱大17岁的女人还创立了西厂

电影《龙门飞甲》剧照。西厂厂公雨化田就是以汪直为原型。


西厂的成立是非常偶然。1476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妖人李子龙用巫术勾结太监私自进入大内,图谋不轨,事发后被诛杀。

当时二十余岁的朱见深得知此事后,十分恐惧,为了避免类似的事再发生,朱见深令小太监汪直从锦衣卫中选人乔装成平民,出宫伺察宫外的民臣动向。

汪直善于猜测帝王心意,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了朱见深。朱见深认为这些消息很有价值,并且让锦衣卫乔装成百姓的侦查方式不能满足信息的需求。于是朱见深于1477年组织了新的内廷机构——西厂, 并以年仅十五六岁的太监汪直为提督,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西厂的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前辈东厂。

西厂的成立令汪直的权力“更上一层楼”,也令他的焰气更高。史书上记载汪直党羽奇多,并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并不向皇帝奏请。无形之中造成了大量冤案,西厂成员也可借厂中的权力陷害异己,残害忠良。西厂所限定的侦查范围不只是北京城,而是全国各地,任何人也会成为西厂所监视、所害的对象。

朱见深见汪直屡屡揭发奸贼,愈发宠幸汪直。西厂愈发肆无忌惮,屡兴大狱。《明史·宦官传·汪直》写道,上自王府下至边镇,大江南北,到处都有西厂的侦缉校尉,“民间斗詈鸡狗琐事,辄置重法,人情大扰。(汪)直每出,随从甚众,公卿皆避道。兵部尚书项忠不避,迫辱之,权焰出东厂上。”

文官商辂:

连中三元历经三朝的内阁首辅,对西厂深恶痛绝

商辂(1414-1486),浙江淳安县人,出身于基层官吏家庭。

商辂自幼天资聪慧,才思过人。于1435年乡试、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通过科举进入政坛的商辂,经历了“土木之变”、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汪直专权等系列重大事件。历经英宗、景帝、宪宗三朝,曾先后在内阁任职达1 8 年之久,在1467年,升为内阁首辅,文官之首。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每次大事来临时,都会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因为皇帝与权贵的喜好而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


口吃明宪宗重口味,爱大17岁的女人还创立了西厂

商辂斥汪直的连环画。


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在1477年五月,内阁首辅商辂及同僚上疏,历数汪直的十大罪状,认为宪宗朱见深宠信汪直,致使“人心汹汹,各怀疑虑”; 他们要求宪宗革除西厂,废黜汪直,如此才能安天意、回人心。 宪宗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于是撤销西厂。

但西厂代表的是皇权,亲信文官还是亲信宦官,宪宗选择了后者。在西厂撤销只相隔一个月,汪直复出,西厂又正常运行。对于宪宗的反复,商辂以致仕反抗,得到宪宗的批准,并且赐命用驿车送他回去。商辂致仕后,在淳安老家过了近十年优游林下的生活,于1486年逝世,享年73岁。

从成就与人生际遇来看,商辂都算封建文官的羡慕的典范。

“物极必反”,西厂的发展,以及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威胁到了皇权。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1484年,汪直被贬南京。几年以后,汪直在失意中死去。

《剑桥中国明代史》[英]崔瑞德 [美]牟复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明史·宦官传·汪直》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朝最重口味皇帝:一生爱比自己大 17 岁的女人》中国日报

《商辂生平事迹 略》翁福清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明代厂卫司法研究》李伟强 西南政法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