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免費,越沒遊客——農莊運營別迷信“免費思維”!

導語:

互聯網時代,出了很多顛覆性的名詞。比如免費思維、比如“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來買單”……

現在很多農莊運營時,也很希望通過類似玩法讓自己彎道超車快速做大。

實際上,線上思維和線下邏輯有著巨大的差異。很多互聯網思維未必適合農莊。

(聲明:農莊類型較多,很難一概而論,我們只談普通的多數情況)

農莊要不要收門票?

前幾年,很多專家觀點都認為:農莊收門票,是急功近利的景區思維。我們應該在體驗項目上下功夫,在增值服務上收益。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農莊開始認識到,越不收門票,越沒有遊客。

不收門票,微信渠道商怎麼跟你合作?旅行社怎麼跟你合作?拓展公司怎麼跟你合作?研學公司怎麼跟你合作?想去搞異業聯盟,交換客戶,這都無法進行!

門票的存在,哪怕優惠到免掉,也是多了一個談判籌碼。實際上,現在很多農莊收門票,也不是為了賺門票錢,而是把門票當做一個引流手段。

連門票都不願買的人,會轉化成會員?

和好多有一產特色的莊主聊天,發現他們都有一個想法:我免費讓遊客來玩,然後讓他們買我的產品,成為我的會員。

這個想法夠大格局,也夠“天真”:

1、如前文所說,你沒有門票或者其他入園門檻,也就很難進行渠道合作宣傳推廣,也就更沒有遊客來。難道我們要自己花錢去推廣?

2、 沒有門票或者其他入園門檻,內部效益考核也會是一個麻煩事。這會影響員工積極性,間接影響遊客的體驗感。

3、 免費的遊客,未必會因為“免費”降低對你的要求。該挑剔的,依然挑剔。這是人性。

4、連一點門票或者其他基礎費用都不願意出的人,難道會成為你的會員?

越免費,越沒遊客——農莊運營別迷信“免費思維”!

所以我的建議是:

1、可以降低一點門檻,只當做渠道的推廣費用。但是絕對不能沒有。

2、我們收的錢,可以拿來增加服務內容和品質,提升遊客滿意度,進而形成社交媒體裂變。

別迷信互聯網企業的“免費模式”

很多人說,互聯網時代的“免費模式”那麼牛,為什麼到了農莊就不行了?

核心的一條理由是:互聯網上的邊際成本很低。

簡單來說,微信上有10萬個使用者,增加到100萬個使用者,騰訊公司增加的成本並不太大。

同時,互聯網是無邊際產品。8億QQ用戶,黃鑽藍鑽這樣的收費會員是8000萬左右,按10塊錢一個月算。騰訊一個月收入就是8個億。

這個互聯網企業算賬邏輯,農莊適用嗎?

對區域性、低流量、高邊際成本的農莊而言,高粘性、高口碑、高附加值的會員制模式,或許才是適合自己的路。

越免費,越沒遊客——農莊運營別迷信“免費思維”!

羊毛出在豬身上,狗真的願意買單?

前兩年,“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來買單”這句話非常洗腦。

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很好的資源整合邏輯,理論上也能成立。但在現實中,它卻成為很多忽悠大騙子的藉口依據。

我們承認極個別資源好的企業能夠實現這種模式,但對絕大部分企業而言,這都是一個極大的坑。

商業模式越複雜,鏈條越長,也就意味著越脆弱。羊毛出在豬身上,豬願意嗎?即便豬願意了,狗萬一不肯買單呢?

很多人說用免費賺流量。但是,爛東西無法引流,好東西一定是有成本的。你的“免費”能支撐你熬到柳暗花明那一天嗎?

別總想著把“免費”當引流入口。世界上最大的“入口”是公共廁所,但這個“入口”有價值嗎?

做好的產品,提供有價值的服務,獲取應有的回報——這就是最傳統最本質也是最好的商業模式。現在多數農莊產品之弱、場景之差、企劃之缺、服務之劣,根本不配談商業模式。

當下熱衷研究商業模式的人,其實大多是產品力不行,不願意好好做產品,總想著靠“套路”發財的人。(我們談的是廣義的“產品”,包括農莊呈現給遊客的所有內容)

越免費,越沒遊客——農莊運營別迷信“免費思維”!

流量模式,不是農莊的未來

坦白講,現在多數農莊都是“流量項目”。旺季時候拼命做足流量賺錢,淡季時候該休息休息。嚴格上講,我們走的還是“景區”路線。

不過未來,我們相信會有相當一部分農莊逐漸分化、轉型,變為圈層化的社交平臺產品——田園社區。

未來的田園社區,不是狹義上的“居住社區”。而是和莊主志趣相投者,共同生活、休閒、度假、社交、娛樂、學習,甚至工作的一個場景空間。

這裡有香草田園、有長居民宿、有文創市集、有音樂派對、有社交咖啡、有書吧沙龍、有田園勞作、有國學學堂、有運動越野……

這個空間裡,不再是“所有人”週末觀光的“景點”。而是既對相關產業鏈開放,又對特定人群封閉的一個自然時尚生活空間。

在由功能消費向未來田園社區過度的歲月裡,農莊的類型和演進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但有一條,圈層化、品質化、精細化、生活化都將是未來的主流趨勢。

而這些,恰恰都和“免費的流量思維”背道而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