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生蜂農“招蜂引蝶”入大棚 顛覆點花授粉模式

半島記者 韓小偉 鍾迎雪

設施農作物開花,種植戶們自然而然去尋找蜜蜂放入大棚內授粉。不過,數十年前的種植戶卻是使用扇子扇、一朵花一朵花去點的方式授粉,辛苦又低效。島城蜂農中最早的一名養蜂專業大學畢業生看在眼裡,使用家中僅有的1000元買來蜜蜂,做起了“招蜂引蝶”入大棚的工作。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島城設施作物蜜蜂授粉面積逐年增大,僅應用蜜蜂授粉的設施草莓就將近3萬畝;據悉,青島市畜牧工作站將打造技術示範基地,全面提升蜜蜂授粉技術水平,引導養蜂協會、合作社等規範授粉市場,提高設施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授粉曾經用扇子扇

日前半島記者採訪了島城多名蜂農,得知島城種植戶使用蜜蜂授粉,與蜂農高法暖有著很直接的關係。

大棚是蜜蜂的,沒有風,也不會有各類昆蟲,那麼授粉就會是一個問題。“上世紀90年代末,我看到種植戶這麼授粉:用扇子扇、電扇扇,弄個很長的旗子,兩個人一人站一頭,晃動旗子扇風……更辛苦的是一朵花一朵花地點,就是蘸著花粉去抹在花上。”高法暖告訴半島記者,對於開花少的植物來說,這些方式可能還行得通,花量大的植物,如此授粉非常艱難,授粉效果也不理想。

青岛大学生蜂农“招蜂引蝶”入大棚 颠覆点花授粉模式

高法暖查看草莓大棚內蜜蜂情況。

於是,高法暖建議,“為什麼不試試蜜蜂授粉?”他的提議沒有得到什麼熱情的回應,種植戶覺得,大棚內蜜蜂能不能活都是問題。

一位老農種大棚香瓜,自己點花授粉,非常辛苦。高法暖騎著自行車,去萊州拉回2群蜜蜂,送到了老農的大棚裡。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老農很感激,一下子送了高法暖一大筐香瓜。

這次嘗試成功了,高法暖決心擴大“試點”。當時家裡僅有1000元錢,他以每群蜜蜂200元的價格買了5群,通過春天繁殖達到了15群,然後出去“推銷”。

上世紀末總結出授粉經驗

“看著蜜蜂種植戶也不放心,擔心放上蜜蜂不管了,不結果怎麼辦?還想讓我給兜底。”高法暖嘗試說服一名大櫻桃種植戶,僅收50元的運費,效果好來年再用。巧合的是,這家種植戶大棚裡靠出入口的地方溫度低,有一棵櫻桃樹開花晚,沒用蜜蜂授粉,等到結果的時候,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的效果差距十分大。這樣的對比十分有說服力,讓種植戶徹底相信蜜蜂授粉的好處。

青岛大学生蜂农“招蜂引蝶”入大棚 颠覆点花授粉模式

春季這樣給蜜蜂喂水。

同樣地,蜜蜂授粉應用到大棚草莓上,也取得了成功。“當初種植戶擔心蜜蜂在大棚內活不了也有一定的道理,把蜜蜂放進大棚後,要小心管理,否則最後可能蜜蜂都死亡了,授粉也沒到達效果。”高法暖總結了不少經驗,1998年,高法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冬季大棚草莓授粉蜂群的管理》刊發在《中國蜂業》雜誌上。

“這兩年,不時有蜂業相關的會議邀請我參加,讓我提意見,我都是說,我的意見都在1998年寫的那篇文章裡,你們直接看看就行了。”高法暖說。

從大棚又來到野外

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蜜蜂也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2000年以後,西瓜授粉是人工點花,僱一個工人一天200元,要持續15天。高法暖繼續“推廣”蜜蜂授粉,跟種植戶協商:給一個大棚的西瓜授粉,他只收一個人一天的價錢。這讓種植戶動了心,於是把蜜蜂搬進了大棚裡。種植戶還不放心,還會跟在蜜蜂后面“點花”。

青岛大学生蜂农“招蜂引蝶”入大棚 颠覆点花授粉模式

高法暖跟呂豐喜(左)交流蜜蜂養殖情況。

蜜蜂授粉的結果遠遠超出種植戶的預計,蜜蜂授粉的效果比人工授粉強得太多,於是西瓜也漸漸使用蜜蜂授粉。高法暖說,發展到後來,5萬畝西瓜基本使用蜜蜂授粉。

不僅僅是封閉的大棚內,露天的果園裡,蜜蜂也成了重要的“員工”。“種植戶發現,即使在戶外的果園,如果有蜜蜂授粉,坐果率也比自然情況下高。”他說,野外使用蜜蜂授粉,蜜蜂容易飛的到處都是,所以往往山頭上幾家果園一起租或者買蜂群回來使用,近期就有種植戶租蜜蜂給露天櫻桃授粉。

人們都認識到了蜜蜂的重要性,這種情形下,蜜蜂變得很珍貴,高法暖說起了曾經發生過的、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人偷蜜蜂。“蜜蜂被偷走了,很難找回來,後來租蜂群,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貼封條。”他把蜂箱上貼上蓋著自己印章的封條,只要收回蜂箱的時候封條損壞,就按照事前約定的,要求種植戶賠償;若使用蜂群過程中出現問題,都可以聯繫他上門處理。

青岛大学生蜂农“招蜂引蝶”入大棚 颠覆点花授粉模式

春季蜜蜂喝水很多,蜂農李樹林給蜜蜂喂水。

他是最早大學生蜂農

半島記者採訪中注意到,高法暖的外貌與普通的蜂農一致,但其實他還是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養蜂專業畢業生。

高法暖1989年畢業於福建農林學院養蜂專業,取得本科學歷。當時的大學生包分配,他被分配到島城供銷社下屬的一家公司上班,負責食用菌培育;後來,隨著社會發展,公司變動巨大,這份工作沒有了,高法暖輾轉多家企業,但始終幹著農業相關的活兒。

1997年,正好是此前的工作變動,他開始嘗試將蜜蜂引入大棚,從這年他開始自己動手養蜜蜂。距今20多年來,高法暖一直活躍在蜂業的生產一線,他說,他就讀的學校1981年招收第一批養蜂專業學生,他作為1985屆也是非常靠前的;當年的有同學分配到高校,已經成為了養蜂相關專業的教授,“像我這樣在一線直接養蜜蜂的很少了。”

2002年高法暖買了蜂場,2008年成立健達蜜蜂養殖合作社,擁有蜂群700群,主要從事授粉工作。2019年4月,他牽頭成立了平度市養蜂協會,並當選協會秘書長,協會共有100個會員,包括養蜂戶96戶和4個合作社,蜂群存養量1萬群,其中絕大部分蜂農主要從事授粉工作。

對於蜂農,高法暖介紹,他們大多父傳子、師帶徒,年紀較大,二三十歲的蜂農極少。

“到今年我們平度地區有1萬群蜜蜂,但需求量大約在2萬群,所以僅能滿足一半左右的需求。”高法暖說,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協會在市畜牧工作站的指導下,大力調運,連春繁用的蜜蜂都送進了大棚授粉。

青島市將規範授粉市場

對於將蜜蜂應用到農業上,市畜牧工作站站長周圍接受半島記者採訪時介紹,在現代農業體系中,果蔬類主要依靠蜜蜂授粉;世界上很多養蜂發達國家,普遍都以授粉為主,採蜜為輔,如美國,蜜蜂授粉收入佔蜂農總收入的90%。在中國,蜜蜂授粉也逐漸應用於農業生產中。

青岛大学生蜂农“招蜂引蝶”入大棚 颠覆点花授粉模式

蜂農李樹林打開蜂箱查看蜂群情況。

統計顯示,截止到2019年7月,全市蜂群存養量2.86萬群,其中意大利蜜蜂約2.46萬群;約2萬群蜜蜂參與農作物授粉;全市養蜂戶344家,市級蜂業協會1個,區市級蜂業協會3個;養蜂專業合作社18個,社員136人。周圍說,蜂業是農牧業綠色發展的紐帶,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於一體,在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維護生態平衡、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期間,市畜牧工作站詳細瞭解了本地蜂農轉場、外地蜂農入場、各養蜂場戶存在的問題,組織各區市對29家養蜂重點企業約6500群蜜蜂進行定點幫包,對152家養蜂戶21000餘群蜂建立工作臺賬,確保蜂農遇到困難有人幫,發現問題有人管。

疫情期間,市畜牧工作站積極協調養蜂協會組織蜂群為作物授粉。“1~3月,正值設施油桃、草莓、大櫻桃、藍莓等作物的授粉高峰期,外地蜂群入青難,本地蜂群供不應求。所以,我們積極引導養蜂協會、專業合作社等發揮服務功能,利用微信群等發佈蜜蜂授粉供、需信息,幫助養蜂戶與種植戶進行供需對接,實現互利共贏。”周圍說,市畜牧工作站還應用青島市智慧蜂業系統掌握全市蜂業動態,實現養蜂信息化管理。

據瞭解,近年來,設施作物蜜蜂授粉面積逐年增大,僅應用蜜蜂授粉的設施草莓就將近3萬畝,草莓蜜蜂授粉比自花授粉約增產40%。但蜂群的組織和配置、授粉期間蜜蜂的飼養管理不到位、授粉效果不理想等難題普遍存在。針對這些問題,市畜牧工作站與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將舉辦蜜蜂授粉技術現場觀摩,打造技術示範基地;在城陽上山色峪社區開設蜜蜂養殖技術“百姓講堂”,針對蜂農需求,現場講授、示範蜜蜂授粉技術,全面提升技術水平,提高普及率;引導養蜂協會、合作社做好蜂農與種植企業(戶)的供需對接,規範授粉市場,提高設施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