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的就业故事

□ 本报通讯员 孙立伟

本 报 记 者 王桂利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874万。创纪录的毕业生数量,以及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让今年的就业形势格外严峻。面对多重困境,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未雨绸缪、集智聚力,全面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就业责任制”,把今年就业工作当作一次“大考”,多举措、多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学生就业,不漏掉每一名求职学生。

迎难而上,直面“最难就业季”

疫情之下,“不能出门,不能见面,不能实习”,让今年学校5299名毕业生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境,常规求职渠道被暂时关闭,对于学校而言,这个就业季不仅仅是被推迟,还要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变化与学生诉求。

孙云龙是动漫专业毕业生,因为疫情,在家整整两个月,尽管已经通过了公司测试,取得了实习资格,但毕业与求职的焦虑,让他无法安心等待,为了尽快适应南方工作生活习惯,他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到南方,跨越了1700公里,让他深深感到求职的不易,他期望着疫情早点结束。

和孙云龙同班的苏琳雅,一直坚持在校期间养成的学习习惯,在不断投递简历中,每天坚持看一些专业书籍,准备着简历和作品集。在收到应聘回应的几家公司里,她选择了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线上办公,为国家电网制作插画海报等一些插画项目,“担心形势不好,影响到签约,失落的情绪有时会有,更多时间还是自我调节,做好自己”。

有焦虑与不安,有选择与等待,更多的是努力和坚持。

宁双是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疫情发生以来,对酒店行业冲击较大,一度让她非常着急,每天电话不断,为2020届毕业生答疑解惑,与8家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几乎全天候保持联系和沟通,尽量做到让学生原地就业的同时,通过线上平台继续联系了其他20多家企业参与学校网上招聘,第一时间把招聘信息推送到每一个学生那里,在没有复工的时间,帮助学生做好万豪、青岛红树林、希尔顿等一些有意向企业的面试流程。

线上招聘,助力“空中就业季”

为了掌握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际困难,学校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了专门调查,进行信息跟踪,将政策、方案、提醒全方位传播到每一位毕业生那里。近期,学校一封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邀请函如期发送到了用人单位那里,260余家企业将为毕业生提供15000个工作岗位。

“空中就业”,既有学校的宏观指导,也有教师的细致辅导。疫情一开始,会计学院的李海涛老师就利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主动开展线上就业心理辅导,针对学生产生的就业焦虑和各种复杂心态,通过QQ、微信以及热线电话等方式进行解忧答疑。

在此次疫情中,学校构建的“空中”立体化动态招聘信息平台发挥了作用,为毕业生提供了10000多个就业岗位,发送出15000多条招聘信息。机电工程学院在疫情期间,举办了“云端”招聘会,37家企业参会,为学生提供了1500多个就业岗位,近200名学生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疫情期间,学校合作企业一直持续不断开展线上招聘,北京环球度假区为56名毕业生建档立卡,山东临工、山东豪迈、蓝海集团等企业实施网上报名、网上面试、网上签约。

当好“娘家人”,

呈现“温暖就业季”

多年的校园生活,使学校成为毕业生的“主心骨”和“娘家人”。学校和各学院关心关爱到每一位毕业生,以“一人一策”、定向辅导等方式加强个性化指导。

安佰英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班班主任,学生的就业成为她疫情期间的头等大事,有时吃饭时都在关注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班里的辛凯因为疫情对就业担心不已,她第一时间通过微信进行视频沟通,帮助他积极联系企业,最终辛凯与宁波市一家汽车公司签订了实习协议,目前已经复工。班里共有48名同学,其中39名已经顺利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

培养过硬的本领,是学校不断输出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所在,也是学生就业的最大竞争力。“我不担心,经过三年学习,让我学会了面对困境时如何想办法克服。”宋旭是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毕业生,他根据老师的建议,提前考取了民航局颁发的“多旋翼视距内驾驶员第Ⅲ类”无人机驾驶执照,在疫情期间,就业老师根据他的技术特长,在线上为他联系到了济南市大疆无人机公司,熟练掌握无人机的性能,让他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自信。

学前教育专业的许文君在疫情期间,成为了临沂市区直幼儿园的一名老师,代表全班对学校三年的培养表达了感谢,全班34人,除6人准备专升本考试外,28人全部落实了工作单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赵慧宇,通过老师连线搭桥,已成为鲁桥建设公司项目部的一名测量员,一通车他就克服困难,来到项目部报到,专心投入实习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