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古琴,宋朝該有多寂寞...



其實相較於唐朝,宋朝人更加熱愛古琴,僅從拍賣價格達1.3664億元松石間意琴中便可見一斑。


如果沒有古琴,宋朝該有多寂寞...

松石間意 北宋宣和二年 “官琴局”御製,有“天府奇珍”之譽


在經歷了殘唐、五代等混亂割據的局面後,歷史迎來了最具書卷氣的時代——宋朝。宋朝帝王多好古琴,視其為華夏正統而加以提倡,正統治階級對於古琴音樂的重視,因而古琴成為了國樂之首。


嗜琴的皇帝們


宋太宗趙匡義


如果沒有古琴,宋朝該有多寂寞...


宋太宗因為喜愛古琴,所以學習周文王和周武王給古琴增弦——“增作九絃琴“,但是又因為不切合實際,而遭到朱文濟的反對,也不為琴界所接受,因此九絃琴也未流傳下來。


宋徽宗趙佶


如果沒有古琴,宋朝該有多寂寞...


宋徽宗因喜愛古琴,利用自己皇權“蒐羅南北名琴絕品”,並專門設有“萬琴堂”來貯藏這些名琴。其中他最喜愛的便是“春雷”琴,是唐代名匠雷威所作。


宋代仕風與古琴美學


宋人熱愛古琴,加之文化繁盛,因此誕生了第一部《琴史》,作者為朱長文,收錄先秦至宋初琴人156人,至今還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


在統治階級的倡導下,在《琴史》的影響下,朝野上下無不以古琴為榮,范仲淹、歐陽修、蘇軾等名士都以彈琴聞名於世。


如果沒有古琴,宋朝該有多寂寞...


不僅如此,北宋還形成了一個一百多年的琴僧體系,其中人才輩出,並有重要的琴學論著《則全和尚節奏指法》傳世,在當時的琴樂表演屆居重要的地位。


文人與琴家


古琴及古琴音樂不僅為宋代文人提供了創作素材,北宋琴家也常常與文人合作進行創作,文人寫詞,琴人譜曲,《醉翁吟》、《胡笳十八拍》都是由文人與琴家共同創作而成的。


除此之外,文人還會發表一些琴論,蘇軾就著有《雜書琴事十首》,在其中一則《琴非雅聲》中寫到:“世以琴為雅聲,過矣!琴,正古之鄭衛耳。今世所謂鄭衛者,乃皆胡部,非復中華之聲。自天寶中,坐立部與胡部合,自爾莫能辨者。”


蘇軾並不認為琴曲是高不可攀的“雅聲”,也指出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對於琴曲的影響,十分有思辨色彩。


如果沒有古琴,宋朝該有多寂寞...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蘇軾《琴詩》


從蘇軾的《琴詩》中便可以看出,古琴藝術的發展是與人分不開的,古琴藝術豐富了宋朝人的生活,而宋朝人對於古琴的喜愛也促進了古琴音樂的蓬勃發展,若是沒有古琴,宋朝該有多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